韓曉慧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如何優(yōu)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放飛學生的思維成為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簡單談談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
閱讀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活動,學生能夠?qū)ξ恼掠袀€整體直觀的感受,初步獲得文章的基本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形成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梢?,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并將其綜合起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師生對話,設疑激趣
在新課標的教學指導下,課堂教學要注重“以生為本”,學生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相對少,其對新鮮事物仍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先將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
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一課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個簡短的視頻: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茂盛的桃花林中,走來一位詩人,他滿懷愁緒、憤慨與無奈,于是他只能獨善其身,歸隱田園,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并引發(fā)學生根據(jù)播放的內(nèi)容聯(lián)想出一個成語——世外桃源,然后我說:“下面讓我們循著這位詩人的足跡,走進桃花源,看看世外桃源的美好,去親身感悟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的。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讀課文,并進行小組討論:這篇課文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法,來具體描繪桃花源的美好的?作者為什么創(chuàng)設了這么一個理想的美好境界呢?有什么寓意呢?根據(jù)你的理解,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學生帶著問題與好奇進行課文的閱讀,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的模式下,不僅學生對課文閱讀的積極性會得到大大提高,閱讀課文時會加倍認真努力,還會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將自己的疑惑解開,并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擦出更多的火花,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從而有效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與質(zhì)量,激發(fā)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促使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理解,分析體驗
要對閱讀的內(nèi)容有深刻理解,就要在讀懂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并體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好處,以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而不思則罔,在閱讀時如果只是一味地為了讀而讀,既浪費了時間,又沒有作用。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帶著目的去讀書,而不是像熊瞎子掰棒子一樣,掰一個掉一個,將之前讀過的內(nèi)容忘掉。要在閱讀并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深入剖析,從而形成一種閱讀的模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在學習《海燕》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地領會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我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將課文分成了三幅不同的畫面:第一幅為風卷云集,海燕在空中飛翔,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第二幅為暴風雨迫近,海燕勇敢地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第三幅為暴風雨降臨,海燕呼喚暴風雨。這三幅場景是以時間的順序,以暴風雨逐漸逼近為線索,按照海面上景象的發(fā)展變化逐步展開。學生通過對課文進行分層梳理,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層次,并通過逐步的遞進,體驗到暴風雨來臨時海燕的迫切心情。另外,海燕的行為與海鷗、海鴨、企鵝等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更加突出,并讓學生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對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理解對比、襯托的運用。
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逐步分析與體驗,能逐漸培養(yǎng)自己貼近作品的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及閱讀能力。
三、鑒賞閱讀,感情升華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優(yōu)美、形象、生動,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認真思考,并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寫作意蘊,使學生將自身的活動經(jīng)歷和生活所見融入作品的境界之中,同作者的心靈進行交流,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比如,在講授《背影》這篇課文時,在學生了解了課文所表達的感情后,我讓學生再認真仔細地讀幾遍課文,并對重點的句子進行分析,說出自己的見解。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如,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等,父親卻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學生在仔細地鑒賞與分析后,能夠理解父愛的無私與偉大,并通過這些具體的小事,聯(lián)想到父親默默無聞地為自己所做的那些事,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真切體會到父愛的無私,更能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父子深情。通過鑒賞閱讀,有助于學生情感的提升。
另外,進行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采用誦詠吟讀等方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在積累閱讀素材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閱讀素質(zhì)。
總之,要全面快速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在課堂上進行課文的分析與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在生活中多讀多看,細心揣摩文章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情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遵循正確的教學規(guī)律,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提高閱讀水平。而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基本保證,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基本前提。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為目的,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從而進行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肖橋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5(21).
[2]谷華柏.新課標下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