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亮
以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改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特別是“三通兩平臺”工程的全面實施,使“班班通”建設成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要趨勢。因此,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怎樣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呢?一種方式是專家講座式、課程設置式、經驗交流式、門診治療式等,這種方式明顯的缺點是不能把學法指導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科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往往導致學法指導與學科教學“兩張皮”,甚至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影響了學習指導的效果。于是就產生了第二種方式,即把學法指導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科教學在課堂上有機結合起來。
這種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出現的一中新的課型。它是指導于各科課堂教學中的新的課型。是對融合課和學習指導方式的完善和發(fā)展。它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融合課”。在舊的教學觀念的支配下,以往的融合課只是在知識教學上“大做文章”,而忽視能力訓練,特別是對學生的指導。它把學法指導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大豐富了融合課的內涵,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學法指導。
其結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選擇定向。這實際上是一個揭示學習課題,明確學習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階段,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明確研究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使新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2.提示學法。在這一階段,應該給學生指出尋求解決問題的恰當的圖片和視頻,從而使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3.操作運用。在這一階段,把學法嘗試運用到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什么難以解決的問題。4.研究學習。在這一階段,教師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發(fā)生的錯誤,把學生不正確的思路引導到正確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5.強化效應。這一階段的主題任務是使學生不懂的學習問題得以解決,對學生正確的學習結果給予肯定,從而達到加深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注重教材內容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尋找恰當的擴展點,精心準備重點討論題。在課堂教學中,依照學生學習認知的規(guī)律安排教師和學生的活動,使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的一切安排都服務于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yǎng)、道德人格的塑造這一最終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來進行。在當前的教學課堂上,音箱設備卻是“稀客”,單純的粉筆加黑板深感缺乏時代氣息,與現實生活很不適應。課前可以搜集學生課堂上需要蓄勢、鋪墊時用的視頻錄像,講課時播放錄像的方式進行教學,實踐證明,效果非常理想。把音箱設備引入課堂的突出優(yōu)點是,感官效應特別好,便于學生思考問題,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顯著。
然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存在心理障礙,過于依賴。有的老師走不出自己。對學生不放手,講得多、牽的多。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必須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一是依靠學生,引思導學。教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思”,教會學生“學”。時時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好的機會——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創(chuàng)設一種師生情理相融、輕松、民主、愉悅的氛圍,徹底改變“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文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快速進入“智力開發(fā)區(qū)”,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在設計教學模塊中,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實現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學習,最終獲得新知。就教師而言,具體流程為:引疑導學——生生互動——點撥難點——矯正“盲點”;就學生而言,首先在老師的設置情境的設疑激學下,對學習產生興致,從典型實例和知識沖突中,引導個體思考,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班中交流、互助互補、教師點撥、教法轉化、運用方法、思維表達等形式獲得知識。
二是以生為本,激活課堂。要激活課堂必須以生為本,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誘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因,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課堂中,“動”是關鍵,“活”是靈魂。它具有活動性、自主性、探索性、開放性的特點,重視在一定的情境下,強調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上學生要“活”起來,就是要重“學的過程,而不是學的結果”;教學方向,更多地依學生情況而定;教學內容更多地與學生相聯(lián)系;教學成效,更多地取決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提倡“一問多答,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求同存異。要多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比如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數學與英語融合、語文、歷史、政治、美術等其他學科結合,數學與講故事結合,語文與游戲結合等等。
總之,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要闖出新路,就必須在教法上有突破,學法上有創(chuàng)新,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促進教學思想的變化,督促教學方法改革,有意識地進行教學技能教育,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多種能力。要突出把外部的知識傳授影響內化為學生的個體素質,把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思維訓練的重點,重視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最終實現教師指導與學生思維同步,與學生學會學習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