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娥
摘要: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互動式教學所注重的是教學工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效果。在生物課堂中加強師生互動,能夠借助情境、對話、問題等多種方式,實現(xiàn)"教"和"學"的整合,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提升生物教學效率。因此,本文就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互動技巧進行簡單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互動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52-02
從本質上來講,互動式教學最根本的就是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生物教學的互動過程中,雙方都應該出于一種主動交流的狀態(tài)下,要帶著一個愉悅的心態(tài)來交流,這樣才會帶來雙贏的效果。通過運用恰當?shù)幕蛹记?,能夠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情境、問題、對話等而和學生形成互動,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生物探究活動中。
1.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互動教學原則
1.1 普遍性原則。在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時,要求教師應當照顧到每個學生,不能過于簡單,這樣會顯得枯燥無味,也不能太難,這雖能讓班里成績好的覺得是一個挑戰(zhàn),但是會傷及大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我們的宗旨是以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時間里讓大部分人能徹底理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然后對極少的個別學生單獨輔導,用他們能聽懂的方法教他們。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那么我們要同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將班里的人看成一個整體,團結才是力量[1]。
1.2 活動性原則。從本質上來講,在進行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生物實驗是一個比較好的活動,我們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的結果,做實驗時要交預習報告,要將自己的問題記錄下來,通過實驗來解答問題,這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差異性原則。就算是在同一個課堂當中,教師的教學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就如同自然的分層現(xiàn)象一樣,當然我們要尊重這種和而不同的自然規(guī)律。這就要求教師教學課件的梯度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學會舉一反三;教學的多樣性,同一個概念的不同理解,同一個題目的不同解題思路[2]。課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檢驗所學知識的機會,鄧小平爺爺不是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那就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吧。
1.4 激勵性原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恰當?shù)募畲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及課堂互動,來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自信與認可的條件下會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創(chuàng)造更大的奇跡。
2.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互動技巧
2.1 以情境促進互動。從本質上來講,通過情景互動的方法,來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生物教學中,擺脫由教師直接告知學生所要學的課題,直接進入正題的方式,轉而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借助多媒體、活動、話題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在情境中引入新的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引導學生探究過程中也可適當引入情境,以情境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無論是導入過程中的情境,還是探究過程中的情境,都需考慮學生的實際與知識結構和所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圖片、然后借助問題啟發(fā)學生回答,形成師生間的互動。在教學實踐中,也可圍繞學生生活實際而以話題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對話,然后導入[3]。
2.2 以問題促進互動。就針對于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而言,問題始終貫穿于課堂當中,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以問題而啟發(fā)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構建知識更勝于直接講授。借助問題互動,教師不能單方面地把問題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而要借助問題和學生形成互動,教師提出問題后,一方面是要組織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活動,另一方面則是要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而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例如,在講"減數(shù)分裂"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細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而復習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并引出減數(shù)分裂。根據細胞分裂的特點,可引出兩個問題:一是假設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是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體下一代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如何變化;二是如果要保持生物體前后代體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如何闡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針對這兩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圍繞"范圍"、"概念"、"結果"而引導學生對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深入探究。
2.3 以對話促進互動。作為一種促進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對話的本質在于實現(xiàn)雙方之間信息的交換與交流,但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以教師講為主,信息是單向傳遞的,對話關系缺失,故而學生多是接受式學習。提倡通過對話來建立起師生間互動,就是要在課堂中結合教學內容,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和學生建立起對話。在生物教學中借助對話來互動,一是要以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二是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對話,尤其是以問題和學生展開對話時,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并根據學生問題回答情況進行講解。例如,在講"細胞增殖"時,教師可以首先由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二引出細胞數(shù)目增多、細胞體積增大的話題,接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細胞要進行細胞分裂,由此而引出細胞分裂的生物意義。教師展示青蛙紅細胞分裂圖、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分裂圖、產生精子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圖,然后組織學生對三種細胞分裂方式進行比較并發(fā)表觀點,教師再總結歸納,以"有絲分裂"而引出"細胞周期"概念,以問題"什么樣的細胞?起、止的標志?為何這樣劃分?"而啟發(fā)學生對概念進行辨析、描述什么是細胞周期、周期包括哪兩個階段,教師在學生描述基礎上進行點撥。
3.結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對相關的互動教學原則進行巧妙的應用,并把教和學充分的結合起來,以此來實現(xiàn)對互動式教學的大力推廣,積極鼓勵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峰. 高中生物互動教學存在的誤區(qū)及改進措施[J]. 考試周刊,2013,87:142.
[2] 吳云麗. 高中生物互動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典型個案的設計[J]. 學苑教育,2013,12:93.
[3] 張劍華. 高中生物教學中互動技巧探析[J]. 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6,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