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168-02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本課程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受、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要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型教學指學生在學習、理解、體會語言之后所展開的活動,該活動涉及到學習者的理解和任務操作過程中運用語言進行的交流,學生通過語言性或非語言性活動完成任務,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
1.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必要性
任務型教學活動能使教學過程任務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突出實踐性和體驗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發(fā)展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地"動"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充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特征。學生帶著真實的目的和任務去學習,日常學習中許多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在集體活動中,通過互動、互助,都能得到很快的解決。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還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展現(xiàn)學習者的學習潛能。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也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的以教學為中心的形式,轉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權威、導師和學者,而是交際中的一方,是課堂中的引導者,是交際活動中的促進者。在完成老師設計的各種各樣的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揮較好的主動型和創(chuàng)造型,從而得到交際的機會和動力,有了較大的交際空間,因此學生可以領會、運用語言知識與交際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以及交流、協(xié)調、合作等交際技能。
2.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對策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種情境化學習,在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試圖攻克難題的信心,使其樂在其中。這里所說的樂在其中,是指學生學得快樂。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時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當學生在課堂中不再處于被動的角色,不再只是一個看客,而是深深地被教學情境所吸引,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去享受成功的快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揭示教學目標,往往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嘗試創(chuàng)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情境來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2 進行合作學習。在教學"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前,給學生布置任務:Discuss the favorite food in group of four,then fill in the form and give the reasons.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工合作,到圖書館或因特網(wǎng)上查閱相關資料。結果學生們列出了各國的多種代表性食物,還帶來一些精美的圖片,引發(fā)了一場熱烈的討論:Which food do they like best?有一小組在討論意大利的代表性食物是pizza還是noodle時,與其他小組發(fā)生了爭執(zhí)。
他們不僅要在同學面前清楚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還要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有的學生還就我國傳統(tǒng)的代表性食物餃子和元宵作了類比。大家協(xié)同合作,使程度不一的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并獲得成就感。
2.3 貼近現(xiàn)實生活。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完成真實任務,擺脫傳統(tǒng)的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語言活動近似于習得過程。例如:初中英語某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促使學生在學中用英語,在用中學英語;運用有關食物、飲料、水果名稱的單詞以及有關邀請、詢問和購物等交際用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我在課前給他們布置任務: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創(chuàng)設購物場景,于是同學們的積極性就來了,有的設計了在書店里,有的設計在超市里,有的設計在家里,為了使創(chuàng)設情景真實,同學們精心進行準備,有的從家里帶來馬鈴薯,蘿卜,番茄,蘋果,雪梨,并根據(jù)市場價格,標出定價,然后表演購物,既扮演"顧客",有時也扮演"老板"。有的小組創(chuàng)設的情景是在文具店里,他們分工合作,找來鉛筆、鋼筆,書,練習本,橡皮,尺子,墨水等,老師為他們的表演拍照或錄像,有的同學要求發(fā)送給家長看呢!讓家長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通過聽、說、演、練等活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與有趣的實際生活應用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愿學、樂學,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
2.4 進行有效小結。小結也是初中英語學習中重要的一步。以往的小結往往是教師在結束課前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講了幾個主要問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這樣做并沒有引起多少學生的重視,他們以為這是老師教學必走的程序,和自己無關,其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同虛設。其實小結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己的事,通過小結或者說"回顧"、"反思",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認識升華,將新知識融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變?yōu)樽约旱闹R。
通過學生作小結,教師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上哪些地方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哪些地方已經(jīng)理解,適時地調控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便能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5 開展交互評價。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交互評價,也可成為合作、自主學習的任務之一。要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學習過程中的進展情況進行評價,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興趣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與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有五種:老師評、組內成員評,自評、小組自評、組間互評。每個成員在合作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是否明確自己的責任和角色,是否傾聽其他組員的意見、尊重不同的意見、樂意向其他組員提供幫助等個人表現(xiàn)都會影響集體榮譽。對小組進行評價能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映其學習的成就和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在探索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體會到教學模式應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并不排斥靈活性,相反,教學模式應根據(jù)年級的高低、課型的不同采取適當變式。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集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于一體。這種模式,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而形成的,體現(xiàn)了在"做"中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