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099-01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和教學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學生在朗讀中仍然存在問題,如朗讀缺乏目標性和技巧性,有效性缺失,嚴重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為此,我提出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有效性研究的設想,即研究我們的基本功及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自身的朗讀水平和朗讀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濃厚興趣,指導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朗讀技能,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形成"有效朗讀指導"的操作策略。
1.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教學現狀及原因
通過早上早讀、平時課堂,了解學生的朗讀水平狀況,我發(fā)現80%的孩子覺得朗讀沒有意思,就是抱著書默讀或背書。
(1)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不知道該讀什么,不知道讀什么好,不知道該怎樣讀;害怕讀得不好,會被嘲笑。
(2)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師方面:自己難以勝任朗讀教學;不重視朗讀環(huán)節(jié);朗讀形式機械單一;朗讀評價缺乏針對性。
學生方面:差異的認知水平;不足的閱讀積累;不良的朗讀習慣。
所以,我認為朗讀指導工作的核心是自身朗讀能力的提升,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及其角度的取舍,以此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達到"美讀欣賞式教學"的目的。
2.朗讀教學目的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朗讀的目的一定要明確,要讓學生明確朗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準確有效地理解文本滲透出來的內涵。所以學生朗讀時,我們不妨先拋給學生問題,讓他們帶著明確的目的去進行朗讀。
(1)預習性朗讀,即讓學生通自主朗讀,把文中的字詞讀正確。
(2)理解性朗讀,即通過朗讀讀出課文內涵,讓學生進行全面理解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3)鞏固性朗讀,一般是由學生自主朗讀進行,對課上所學內容特別是還沒完全掌握的內容進行消化,這樣就能更好地讀出課文的情韻了。
3.朗讀教學形式可多樣化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集體讀、分小組讀、領讀、分角色朗讀、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展示朗讀等方法。在常態(tài)教學中,教師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做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激起了學生想把書讀好的欲望。
(1)集體讀。這是一種全員參與的朗讀形式,要防止有的學生"充數",次數不能過多,過多會降低學生的朗讀興趣。
(2)分小組讀。小組全體成員參與,分段接讀,或者在小組內自行組織朗讀,我主要做好"服務性"指導調控工作。
(3)領讀。教師或學生均可領著學生朗讀,也可小組內小組長領讀,這種朗讀方法不利于學生自己感悟課文,自己朗讀表達。
(4)分角色讀文。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讀文是他們很喜歡的一種朗讀形式,教師可制作一些簡單的道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5)比賽朗讀。采取打擂臺的形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輪流上臺賽讀,賽讀之前由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全體同學給予指導,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6)配樂朗讀。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展示朗讀。讓學生大聲朗讀,展示自己喜歡讀的段篇,組織其他學生評價,在此其間,教師主要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鼓勵式評價。
4.朗讀教學指導朗讀要落在實處
(1)抓住關鍵詞句或重要形象指導學生朗讀。無論詩詞類的文本,還是現代文類的文本,我們在朗讀的時候,都可以把自己融進文本中,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情感基調,還要站在歷史的、現實的、社會的、世界的等等高度看待作者的這份情感,這樣自然就好解讀文本。
比如教學《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我在課前預習時發(fā)放教學三案,讓學生根據三案預習性朗讀,找出詞眼;導入新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辛棄疾的詩詞大多情感基調為悲壯,繼而引入課文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伊始,檢查預習性朗讀的效果,明確人物形象,抓住詞眼或關鍵詞句"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接著,教師圍繞情感基調,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要讀出千里清秋的遼遠空闊,讀出落日樓頭的孤寂悲涼,更要讀出欄桿拍遍的苦悶悲憤,體會詞人"無人會,登臨意"中所蘊含的復雜情感。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從藝術技巧的角度賞讀詞句,品味詩詞語言,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
(2)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指導學生朗讀。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用于指導朗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導朗讀配樂,二是指導朗讀配圖及影像資料。當然多媒體技術在朗讀指導中的應用并不能替代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只有在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字的感悟,為朗讀創(chuàng)設更加逼真的情而運用的多媒體技術才是恰當而有效的朗讀指導手段。
比如教學李白《將進酒》,我先在預習性朗讀中要求學生通讀課文,疏通文意,劃分內容層次,找出主旨句,勾畫文中表現詩人情感的詩句,明確詩人感情大起大落,在此基礎上,適應詩人情感的變化按層次配以名家誦讀音頻、視頻等方式指導朗讀:
起興:開頭用"君不見"領出,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比興手法,誦讀時頭腦中想象黃河奔流的畫面,"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華易逝之意,都要重讀。"高堂"一聯說及人生,"悲白發(fā)"悲嘆意味極濃,"悲"字要重讀。這一層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悲"字是這一層的情感特點,應讀得很有氣勢,慷慨生悲。
入題:節(jié)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盡歡""空對月"都要重讀。"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要讀得擲地有聲,在這里還可停頓一下,為詩中第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會須一飲三百杯",要用升調讀得豪氣十足,尤其是"三百杯"更要著力渲染;為突出這一高潮,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要輕讀。
舉杯勸酒:"岑夫子"一下六句為詩意轉換處,應讀得親切,節(jié)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上,突出勸請之意。
勸酒辭:"鐘鼓"二句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的主旨,應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用極強音讀。"古來"兩句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上句輕讀,下句重讀。"陳王"兩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用敘述語調讀,重音落在"恣歡謔"上。"主人"兩句,前句輕讀,后句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要重讀。"五花馬"三句當快讀,"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萬古愁"用夸張語調讀,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3)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朗讀。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語文教師語言的豐富性和感染性。教師特色的范讀能披文入境,融情于聲,創(chuàng)設富有感染力的氛圍,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
比如楊果老師教學曹操《短歌行》時,我通過課件一邊展示黃州赤鼻磯之景,一邊激情澎湃地朗誦這首詩,使學生在課始階段便立刻進入了詩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詩人的豪情,為學生對這首詩的誦讀墊定下良好的基礎。在后面鞏固朗讀時,有些學生甚至陶醉在了自己的朗誦之中。
5.朗讀教學指導評價要恰當
對學生的朗讀,教師要及時作恰當指導和評價。教師要積極尋求評價內容與知識點的融合,把評價有機地滲透、附著于學習內容,使它們渾然一體,拭去刻意評價的痕跡,不是"讀得還可以"、"讀得不錯""讀得太好了"這一類的評價,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不錯?""哪里不錯?""哪里太好了?"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朗讀的目的要明確,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多樣朗讀,指導評價恰當,以此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達到"美讀欣賞式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