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摘 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語文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更為明顯。初中語文要以多元文化發(fā)展為契機,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從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評價與反饋等多方面著手,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多元文化;初中語文;人文精神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逐步加速,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發(fā)展已經成了時代的特征與趨勢,語文教學也必須適應這種發(fā)展。初中語文作為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自己的文化傳承,也要注重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化為我所用,才能體現(xiàn)當下人文精神發(fā)展的全貌。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語文的人文精神滲透研究,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饋等三方面出發(f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需要,從而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一、人文精神滲透要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構建符合學生實際與個性發(fā)展的教學設計
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總共收入11個國家的41篇外國作品,這反映出在多元文化視角下,人文精神具有世界性。初中語文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情分析來指導語文教學設計,把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人文精神培養(yǎng)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語文新課標中情感體驗、精神體驗與個人成長的同步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要滲透人文精神,既可以從時代精神的人文性著手,也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設計來展開,從而更貼近實際使學生更易于接受。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中《最后一課》為例,在教學導入設計時,筆者借用電影《英雄》秦軍破趙國都城邯鄲的萬箭齊發(fā),但邯鄲城的書院卻以朗朗書聲回應的情景作為教學導入,通過情感的轉換來讓學生體驗都德在《最后一課》中表達的情感。并以此為切入口,將中、法兩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愛國精神進行融合,從而使學生更能體會到不分國別、不分民族的愛國主義,深刻認識到愛國主義作為人文思想的重要意義。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僅把自己的愛國情懷投射到課文中,而且也將自己的理想與發(fā)展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從而推動自我的個性化成長,實現(xiàn)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二、人文精神滲透要充分利用好開放有序的課堂教學
初中語文加強人文精神滲透,最重要的舞臺就是課堂。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法,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堂,才能引導學生從課文理解走向人文精神感悟,從知識掌握走向審美能力提高。初中語文不管是多媒體新技術的運用,還是教學理念的更新,都要圍繞著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人文感受,從而使學生自覺形成在學習探究中感悟人文精神的魅力。視頻資料的引入、PPT或Flash的運用、情境教學等都是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人文精神,回歸語文本質,構建開放有序的課堂。
以人教版《桃花源記》為例,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桃源盛景,要把教師的人文精神體驗納入其中,從而使師生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產生共鳴。而在教學過程中,民主開放的課堂還可以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與學習體驗,提出桃源盛景修改的建議。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以課文內容和人文感受為出發(fā)點,不僅促進了教學課堂互動的氛圍,而且還讓學生了解到其他同學的人文感受。在開放有序的課堂交流過程中,通過對比教師和其他同學的人文感受,學生會自覺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悟人文精神的魅力。
三、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利用教學反饋與評價搭建師生人文精神溝通的橋梁
初中語文人文精神的滲透與培養(yǎng),也可以通過教學反饋與評價來體現(xiàn)。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初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也不例外。語文教學反饋與評價,是檢驗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改進教學的最主要依據(jù)。把教學反饋與評價作為人文精神滲透教學的橋梁,一方面檢測學生的學習與滲透情況;另一方面透過這個橋梁,溝通教與學的雙向聯(lián)系,推動師生共同努力深化語文人文精神的理解,實現(xiàn)語文教書育人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反饋與評價的手段很多,除了平常的考試、作業(yè),還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活動來反映。如在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的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演講稿的過程中,只注重演講情感與演講技巧運用的講解,就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的不足,如學生不善于通過用轉、承、啟、合來表達情感,表現(xiàn)積極樂觀的人文精神,或者在演講故事敘述上,語氣的運用未能實現(xiàn)情感滲透等,都反映出初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教學工作的不足。教師要針對這些不足,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一步在演講活動中修正對人文思想的理解。由此可見,初中語文教學反饋與評價,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密切地聯(lián)系一起,使之成為人文精神滲透的有效互動,加深了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總之,人文精神作為文化內核,始終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無形之手,指揮著語文的發(fā)展。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語文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饋等多方面入手,重視世界多元文化融合過程中的人文精神滲透,構建開放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實現(xiàn)語文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服務,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譚小平.論初中語文教育應重視人文精神與個性化[J].新課程:中學,2015.
[2]劉桂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措施[J].高考:綜合版,2015.
[3]牛永明.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J].赤子:上,中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