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移生
2010年,我校開始掀起“學習杜郎口”,搞“高效課堂改革”的浪潮,我正好帶初一語文,理所當然成了課改先鋒人物。面對學校領(lǐng)導提出的條條框框的做法,我疑惑過、擔憂過、猶豫過,一路走來,在語文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感知:課堂改革,重在領(lǐng)悟精神實質(zhì)
記得當年杜郎口中學語文教師李愛軍來我校指導課改時,提出一個觀點:“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碑斈陮λ恼f法我很不理解。歷時五年,我明白了:學習杜郎口,絕不是東施效顰,學習他們的形式,而是要領(lǐng)會課改精神實質(zhì),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踴躍參與課堂活動,開口表達,動手操作。
常言道,開口即語文。語文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改革,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的情景,讓學生自己鉆研文本,積極展示,表達見解,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領(lǐng)會了課改這一精神實質(zhì),我們才能很好地把握語文課堂。
二、感受:課堂改革,應遵循規(guī)律不能照搬
1.并不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必要
當初,為了學習杜郎口中學,學校提出每堂課必須有爬黑板、對學、群學、聚焦等固定形式,并嚴格監(jiān)督管理,對不按步驟進行教學的老師通報批評,確保每堂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到位。于是,為了所謂的形式,一些不必要的爬黑板、對學、群學、聚焦就形式多樣地出現(xiàn)了。比如,為了適應這些形式,我們語文老師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聽寫生詞這一爬黑板的做法,每節(jié)課前十幾分鐘,讓十幾個學生上黑板聽寫生字詞,課堂重點任務不能落實。其實,有些課程不一定非要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到位,那樣就犯了形式主義。大家在集體備課時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一問題,向?qū)W校提出建議。在得到學校領(lǐng)導許可的情況下,語文組作了大膽的探索,對一些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予以取消,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同樣也動起來了。
2.不是每一門學科形式都一樣
由于學科特點不同,對課堂的整體部署把握也就不一樣。數(shù)學課堂需分任務到小組。因此,領(lǐng)導也同樣強調(diào)語文課也要分任務到小組,有的老師為了完成這一形式,不得不采用極端的做法。如,有位老師在講《孫權(quán)勸學》時,他把句子翻譯的任務分到小組,每小組只翻譯一句,結(jié)果每個小組的學生只準備他們小組的句子翻譯,而對其他語句則置之不理,這樣的結(jié)果是學生沒有很好地預習全文,并且在最后剩下一句沒翻譯時,沒有一個學生上去翻譯。甚至還有學生說,這又不是我們組的任務。因此,我們的課堂改革必須針對科目特點,而不能照搬形式。語文教學中的每篇課文都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把它肢解。如果任務分組只要求一組學生分析理解某一個問題,相當于把一篇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解讀把握。
三、感悟:相關(guān)文體教學之我見
1.現(xiàn)代文教學
按照“杜郎口中學”的做法,現(xiàn)代文教學的大體形式是先由老師設(shè)計一份導學案,再由學生自己預習,單獨完成導學案,再把任務分配給小組,小組準備展示內(nèi)容,展示課上各小組依次展示。但是,這中間也存在不少問題,學生預習不到位,做導學案只是從資料書上抄答案,做出來的答案張冠李戴。展示不積極,只有少數(shù)尖子生展示。當然,這些問題可以理解,因為語文文本解讀本來就有很大難度,老師上課前還要翻不少參考書,認真?zhèn)湔n,才能給學生講解傳授。那么學生如何能很好地開口講解、展示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語文老師經(jīng)過幾年摸索,積累了一點做法:(1)必須很好地設(shè)計導學案,導學案中必須補充作者情況、背景資料等,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2)導學案中設(shè)計的問題盡量簡單化、寬松化,讓學生不產(chǎn)生畏難情緒,有話可說。(3)把預習時間盡量由課外改為課內(nèi),使預習達到實效性。(4)教學生充分發(fā)揮工具書、資料書、網(wǎng)絡的作用。(5)小組討論時不可流于形式,放任自流,老師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指導。在經(jīng)過個人預習、查閱資料完成導學案、小組討論、老師點撥、自己組織問題語言等步驟后,準備較充分了,學生才敢于展示,能精彩展示。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信心,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的學習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運用詞句理解來閱讀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借鑒杜郎口做法,加之語文老師自己的探索,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具體步驟是:把要學習的課文做成課件,把課文全文通過白板展示出來,把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用不同顏色加以標記,重點句子加上橫線,先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和資料自己讀懂課文,然后學生分別上臺逐句講解,并講出實詞、虛詞的意思,學生不能講解的個別詞、句由老師來點撥,并強調(diào)學生做好筆記,加強對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記憶,讓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到學習中。
四年來的課改,給我的感受頗深。具體總結(jié)為以下幾句:領(lǐng)會課改實質(zhì),不照搬形式;兼顧學科特點,不強求一致;針對不同內(nèi)容,形成有效做法。
參考文獻:
邱福明.語文課程知識的存在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