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樣上好歷史課,如何提高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中考時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學校、家長、歷史教師都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原因探究、提高措施這幾個方面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關鍵詞: 歷史教學效果;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0-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70
一、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認為歷史是“副科”,與音樂、美術、微機等科目一樣,不值得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而且在課程表上,歷史課大多被排在下午,這是正好是學生睡眼朦朧、疲勞的時候,教學效果大大降低。在很多學生、家長眼中只有語、數(shù)、外、物、化幾門中考科目,根本就沒有把歷史之類的“小學科”放在必要的學習科目內(nèi),不重視歷史的學習態(tài)度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導致部分學生中考成績不太理想。
從多年的教學生涯及中考的緊迫形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歷史科目在中考試卷中占40分,歷史成績?nèi)绾螌苯佑绊懙綄W生的中考總分。但是不少初中生對歷史教師的講解“聽而不聞,學而不思”,只是死記硬背硬,平時不注意歷史學習的總結(jié)思考,不會學以致用,不會分析問題,學習效率不高,直接導致中考分數(shù)較低。
二、探究問題的原因
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不端正,不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鉆研歷史。同時,初中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太多,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作業(yè)本、練習冊、試卷資料等一大堆,大部分學生每天要用大量的時間去做作業(yè),沒時間學歷史,談何興趣。
學生對歷史沒有興趣,就不能投入熱情,學習效率比較低下,中考的時候就只能獲到不理想的分數(shù)。
三、有效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幾點措施
(一)課堂教學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
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現(xiàn)教學方式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課堂教學要使學生變成我會學、輕松學、我愛學。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參與度,使知識傳遞實現(xiàn)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元化途徑。
(二)調(diào)動思維,讓學生活學活用
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幫助學生構(gòu)建知識框架,方便學生掌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學中,我們要先讓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而后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記憶,最后通過課堂檢測、作業(yè)完成、知識復查來熟練運用歷史知識,從而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教師還可以傳授學生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如綜合法、分類法、概括法等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三)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相關的現(xiàn)實事例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介紹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新聞、新的動態(tài)法規(guī)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如在講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4課《“大危機”與“新政”》時,教師可以提問:“目前中國全民炒股,現(xiàn)在股價低迷,這會不會引發(fā)經(jīng)濟危機呢?”學生短暫討論后,學習興趣大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很多,再提出問題,舉手的學生就明顯變多了。這樣的“課外話題”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又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讓時事為課堂增色
中學生關注的事情范圍較廣,對新穎、新奇的事件、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要讓時事熱點融入歷史課堂,把教學過程和學生興趣相結(jié)合,提升他們的求知欲。在學習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2課《全面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時,我補充了到2014年國名黨前主席連戰(zhàn)訪問大陸達十幾次的時事熱點,隨后我問學生:“連戰(zhàn)訪問大陸有什么意義呢?”有的同學說:“這表明全世界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完成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還有的同學說:“大家都希望海峽兩岸和平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統(tǒng)一?!边@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歷史,主動進行探究。
(五)授之以漁,巧學歷史
歷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有效學習,如何才能學好歷史?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列表歸納法、比較法、知識體系構(gòu)建法、讀圖識圖法等學習方法。例如,在講解九年級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對于英國、法國、美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就可以讓學生用列表歸納法、比較法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比較歷史事件的異同點,討論引起不同點的原因,進行自主探究,既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又深化了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六)讓學生“樂”學
興趣是求知的內(nèi)在動力,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歷史教師應該采取新穎、獨特、實用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融入課堂,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歷史,并快樂、輕松、積極地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在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
(七)親其師,而信其道
有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不愛孩子的人不能做教師?!苯處熞褠鄣那楦型稙⑾?qū)W生,讓學生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教師要用慧眼、聰耳、匠心去關愛學生,用平等、關愛、無私的心去教學,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師愛無疆,把老師當做良師益友、知心朋友,就會在教育過程中產(chǎn)生強烈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教師的關愛、示范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促使和激勵他們?nèi)W習老師所教的學科,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爰如.歷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08(Z1):27-29 .
[2] 沈辰成.歷史與寓教于樂[J].歷史教學問題,2014(06).
[3] 袁鳳英.合理利用復習資料,提高中考歷史成績[J].中學政史地, 2015(5) .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