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云 夏群
摘 要:景天科石蓮花屬(也稱擬石蓮屬),是最近比較流行的多肉植物種類,品種繁多,葉色斑斕多彩,具有獨特的蓮座狀,葉叢似花朵,又不凋謝。還有不少可以綻放美麗的花朵 ,開花季節(jié),花、葉相得益彰,別有特色。
本實驗主要利用景天科石蓮花屬植物初戀和藍石蓮葉插生根、長芽的特性,采用不同基質及不同配比進行葉插育苗實驗。研究葉片的生根速度、生根機理、生根部位還有生根所要的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環(huán)境,尋求大量育苗有效而快的捷徑,選擇各自適宜的生長基質,以求滿足市場的需要,對景天科植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實驗主要選用藍石蓮和初戀作為實驗品種,6種不同的基質及配比,分別是,泥炭土:稻殼土:緩施肥=5:2:1,稻殼土:鹿沼土: 蛭石: 多肉基質=2:1:1:1,黃沙,多肉基質(原裝),普通基質(溫室),泥炭土:鹿沼土:稻殼土:蛭石:普通基質=15:1:1:1:5,實驗結果表明,普通基質(溫室)的配比是生根率最高的,發(fā)根狀況最理想,根部發(fā)育最好,新芽生長發(fā)育最快。
關鍵詞:景天;石蓮花屬;葉插;基質
景天科,為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和巖石上面,景天科品種繁多,景天科全科有35屬,1600個品種,分布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區(qū),中國約有10屬240余種,全國各地分布。
石蓮花屬(擬石蓮花屬)植物約有167個原始種,另外還有許多雜種、栽培變種、優(yōu)選種等園藝品種。石蓮花屬的品種大都呈矮小的蓮座狀,也有叫少量的植株有短的直立莖或分枝,而且葉片的肉質化程度不一致,有薄有厚,形狀有圓形、船形、披針形、匙形等多種,部分品種葉片葉被還有白粉或白毛。葉色有綠、白、紅、紫黑、藍色等顏色,而每種顏色都有深淺的變化有些還會有葉面花紋,葉尖或葉緣有顏色。石蓮花屬植物耐旱力比較強,原產(chǎn)地都是比較惡劣的環(huán)境,且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性,是重要的地被觀賞植物,對于寒冷的地區(qū)更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植物??沙善N植作為地被植物,也可選作室內景觀植物?;m不大,但色彩嬌艷,在開花季節(jié)花、葉,都別有特色。據(jù)品種不同,石蓮花屬植物可做不同規(guī)格大小的盆栽, 也可以和其他屬多肉植物一起組盆,或者種植室內花園、桌案盆景、陽臺等。利用景天科獨特的葉插生根特點 ,快速繁殖以供市場需要,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一、景天科植物的扦插繁殖原理
1.植物的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一種傳統(tǒng)的無性繁殖方法。這種繁殖方法是利用植物器官的再生能力,選取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插入基質中,然后經(jīng)過人工的培育植株重新生根、發(fā)芽進而發(fā)育成獨立的新植株的這種方法。
扦插繁殖具有一系列的優(yōu)點:第一、能盡量保持母株的優(yōu)良特性,適于植株優(yōu)良品種的繁殖和保留;第二、扦插繁殖能縮短多年生木本花卉的生長時間,可以使植物能夠很早進入花期以供人們觀賞 。根據(jù)各個植物不同,所取得植株扦插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根插、葉插、枝插、莖插等扦插形式。
二、材料和方法
1.試驗場地概況。該實驗的場地位于江蘇農牧科技學院新校區(qū)的日光溫室。最高溫在7月下旬,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潮濕多雨,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2.實驗材料
(1) 基質材料。選用原裝的多肉基質、溫室普通基質、黃沙、蛭石、珍珠巖、泥炭土、稻殼土等作為葉插的栽培基質,根據(jù)市場有的幾種不同形式的基質配比,按不同比例,進行配制,作為實驗基質材料。
(2)植物材料。實驗前,選擇好生長健壯、無病害的藍石蓮和初戀的植株,掰取肥厚充實的完整葉片,陰涼3-5天后(看天氣和葉莖的干的程度 ),準備實驗。
(3)實驗原理。選做這個實驗,實驗依據(jù)就是利用初戀和藍石蓮的葉片有再生能力。從植株上掰下完整的葉片進行扦插,然后長出新的植株,而進行的葉插繁殖實驗。所以,葉插要求的環(huán)境條件會比較高,對于葉片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選用生長發(fā)育健康、葉片充實肥厚,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葉片正常發(fā)芽生根。
3.試驗方法。景天科石蓮花屬植物要選用全葉插法,選用完整的葉片,將葉片放置在提前準備好的基質上,整齊排列,平放在基質上,葉片的正面朝上,背面朝下,這樣排放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fā)根。而且要放在溫度、濕度適宜的苗床下面,同時還可以減少陽光直射對葉基的傷害。由于要做這個實驗我選擇了9種不同的基質和6種不同的配比,對葉插的成活率及產(chǎn)生不定根和不定芽,都有很大的影響。藍石蓮和初戀個準備120片葉片,實驗一共有15個對照組。2015年4月3號開始扦插,一周后開始進行最長根、發(fā)根數(shù)、生根率和不定芽生長的數(shù)據(jù)觀測統(tǒng)計。
4.數(shù)據(jù)的采集。從葉插那天開始起,每隔一星期時間就需要觀察一下生根長芽情況,并及時對實驗中由于外界影響而導致的腐爛及生根失敗的藍石蓮或初戀的葉片進行剔除,以防病菌傳染其它完好葉片。
三、結果分析
1.不同基質對初戀葉插生根的影響。選用一般大小的葉片,在同一濕度、溫度等各種相同條件下,泥炭土、稻殼土、緩釋肥這組配比是發(fā)根時間最長,發(fā)根率最低,這種幾乎不存在顆粒的基質,顯然,最不適合多肉的生存生長。從平均根數(shù)和生根率上很明顯的看出來,多肉基質的正常配比(泥炭土、鹿沼土、稻殼土、蛭石、普通基質=15:1:1:1:5)最適合葉插繁殖。
2.不同基質對藍石蓮葉插生根的影響。藍石蓮的發(fā)根率遠遠不如初戀,雖然它們都是石蓮花屬植物,各自的生長習性還是有少些差異。在同一生長環(huán)境下,統(tǒng)一規(guī)格大小、厚度也相差的相同條件下,葉片在(泥炭土、稻殼土、緩釋肥)這組的生長最差,出現(xiàn)好多不發(fā)根,只長葉的這種現(xiàn)象。
3.不同基質對初戀、藍石蓮葉插新芽生長發(fā)育的時間影響。石蓮花屬植物葉片只要管理精細就可以盡快的長出新芽,有些藍石蓮葉片,會出現(xiàn)先長出葉芽之后在發(fā)根的現(xiàn)象。(泥炭土、稻殼土、緩釋肥)和黃沙兩組和其他幾組對比起來是最不可行的,生根率、發(fā)芽率度比較低。而相反的,普通基質和(泥炭土、鹿沼土、稻殼土、蛭石等)發(fā)芽時間最短,發(fā)芽率最高的。
四、結語
1.本實驗可以明顯看出栽培基質的種類對石蓮花屬中的初戀和藍石蓮的扦插生根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泥炭土、鹿沼土、稻殼土、蛭石、普通基質以(15:1:1:1:5)配比的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和成活率均是最高,初戀的分別是98%,100%。藍石蓮的分別是97%, 99.5%。
2.不同基質對植物扦插生根影響不同。在沒有用化學藥品生根粉這些東西,憑著植物本身特性和基質生根發(fā)芽。該實驗效果最好的泥炭土、鹿沼土、稻殼土、蛭石、普通基質以(15:1:1:1:5)的配比,。由此得石蓮花屬的植物不算屬于肉質根的花卉。栽培基質只要不過于顆粒化、排水透氣性、保水保肥性好,就利于多肉葉片的扦插繁殖。
3.所以,石蓮花屬大都適合在3-4月份進行扦插實驗,以溫室中的普通基質為扦插基質,放置在18℃-25℃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扦插生根效果比較理想。
參考文獻:
[1] 陳偉球. 中國植物志[M].科學出版社,1984,34(1):73.
[2] 陳言. 園林樹木的扦插繁殖[j].園林科技,2006,3(101):15.
[3] 冷竹筠.陳永崢.花卉扦插繁殖的特點和原理[j].中國花卉盆19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