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婕
【摘 要】在泰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泰語閱讀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有效的課堂互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本文通過淺析泰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互動方式及課堂互動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提出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法,希望能給泰語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泰語;閱讀教學;課堂互動
泰語閱讀課程是泰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通常都以傳統(tǒng)的翻譯法(the translation method)為主要教學方法,即:講解生詞、朗讀課文、逐句翻譯、分析語法等步驟組成。而這種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教學活動形式單一以及學生閱讀能力進步緩慢等問題。無互動就不存在教學,互動教學體現了教學雙方的信息交互,是理想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泰語教學中,適當的運用上課堂互動,就能夠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能將學生從課堂上的“配角”轉換成主角
一、泰語閱讀教學中可運用的課堂互動方式
課堂互動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特別重視學生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單詞、短語或句子的解釋上,而應放在引導學生抓住作者的主體思想和中心主題、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和段落間的邏輯關系上。同時,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泰語閱讀教學單一的模式,互動式課堂的教學有著多樣性。
(一)分析講解段落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都是由老師對段落進行分析講解,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老師的依賴性,進而演變成一種惰性。因此在課堂互動這種方式里面,可以把分析講解段落讓學生自己來做。通過進行對學生分組的形式,并把2-3段分配給每一個小組在課前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在課堂上由學生各組派代表進行分析講解而老師則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以及點評。
(二)對重點內容進行討論
詞匯的積累是泰語閱讀課程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通常一篇文章所反復出現的詞匯,就是這篇文章所要講訴或者探討的內容。對閱讀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討論能讓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以后,對里面所出現的詞匯記憶深刻。
(三)復述課文內容
評價一個學生對于所閱讀課文掌握的整體情況,能不能對文章進行較為完整的復述是其評價標準之一。如果學生對于文章中所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較好,那么就能比較輕松的將文章進行復述。而這一過程中就能夠鍛煉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并且了解學生對于生詞掌握的情況。
不管在泰語閱讀教學中運用了哪種課堂互動的方式,對于語言教學來說課堂上應盡量讓學生多講,講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觀點的看法、對所提內容的想法等等,而老師只需要引導、補充以及點評。
二、泰語閱讀教學中課堂互動存在的問題
任何的教學方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而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也不可能只一味的追求新穎的教學方式而忽略學生自身是否能接受這種方式。因此課堂的互動也存在這一些不足之處。
(一)學生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有限
很多情況下,互動式課堂的實現都是在學生能擁有較好的專業(yè)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如果大部分的學生在專業(yè)基礎還不夠扎實的情況下來進行課堂互動,很可能打擊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起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反感情緒。
(二)課堂互動過度
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并不是將教師的教學從課堂上完全的抽離開,而是教師必須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發(fā)展;師生互動,教師要善于引導,生生互動,注重小組合作;因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邮秸n堂教學不能因為強調“互動”就撒手放羊,不是讓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在互動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一點也不能變。教師仍然要認真?zhèn)湔n,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整堂課都應圍繞這個目標進行,只是達到這個目標,不是教師把學生強拉過來,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尋找達到目的的路。
課堂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將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可能會催生教師的惰性。教師利用過多的互動來吸引學生學習泰語閱讀的興趣,并使教師的主導性發(fā)生變化,從而造成課堂互動的過度。
三、讓課堂互動在泰語閱讀教學中得到良性發(fā)展
很多教師努力用這樣的理念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可是目前還是存在一些誤區(qū)。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來運用課堂互動,就會使自己的教學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從而使得課堂互動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在泰語閱讀教學中不能得到良性的發(fā)展。所以在進行課堂互動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選擇互動方法上,應該從學生的泰語基礎水平出發(fā),例如:在課堂運用課文復述的方法,那么這種方法只試用于第三學期的泰語專業(yè)學生,而如果放到第二學期剛學完語音的泰語學生來說,這種互動方式就基本不可能實現,因為第二學期的學生連單詞的拼讀都不夠流利,就更別說課文復述。其次是閱讀教材的選擇,根據學生泰語基礎水平,來選擇或易或難的課文作為教材,除了難易程度以外,課文的內容也應該作為選擇教材所考慮的因素。例如:選擇較難且內容生硬的文章,如何一種互動方法都將難以實現,因為學生本能的就會抗拒對文章進行閱讀;而選擇難易始終且內容有趣的文章,就會吸引學生產生閱讀及探索文章的欲望,那么這個時候任何的課堂互動方法都可以很好的運用到教學中。最后一個方面是教師自我教學水平的提高,表面上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一講到底的模式”,那么需要教師有極高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教學解說能力,但事實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課堂互動的加入,需要教師除了具有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解說能力外,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例如:如何調配課堂互動的比例,點評的方式等等。
參考文獻:
[1]段忠玉、白璐.大學泰語選修課課堂教學互動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于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9
[2]倪錦誠.外語教學中的閱讀模式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2(6).
[3]周小兵、張世濤、干紅梅.漢語閱讀教學理論及方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