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幼平
【摘要】初中生語文課堂沉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我們把課堂沉默分為兩種,一種是消極沉默,另一種是積極沉默。積極的沉默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而消極的沉默則會使課堂如死水一般,打擊學生和教師的自信心。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必須打破這種消極沉默,在這里筆者簡要分析下初中生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的原因以及一些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課堂消極沉默;沉默原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高考進行改革,將語文分數(shù)由原來的150分調(diào)為180分,這足以顯示國家對語文的重視。初中生正處于學習語文知識關鍵時期,然而很多初中語文課堂如一潭死水,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一直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如何打破這種消極的沉默一直是老師們頭疼的問題,筆者在這里就消極沉默的原因作簡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決策略。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語文課堂的消極沉默,并且積極地去打破這些沉默,提高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課堂沉默
課堂沉默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出現(xiàn)的不言不語、不交流、默不作聲的非言語行為。課堂沉默分為消極沉默和積極沉默,積極的沉默是一種課堂必要的沉默,有利于學生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老師所教授的內(nèi)容,“我們允許適時的必要的沉默局面的出現(xiàn),但并不鼓勵課堂上保持沉默。一旦超過了必要的限度,沉默就暗示了由于課堂教學形式的單調(diào),教學活動的老套,教學模式的僵化,從而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冷漠,麻木甚至對抗的心理”,課堂上適時的沉默是必要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可是一旦陷入長時間的全面的沉默,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課堂長期沉默,所有的學生都會被這種沉默的氛圍影響從而保持沉默,不論是想發(fā)言還是不想發(fā)言;而教師就會越來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越來越?jīng)]有教學的動力,對于上課也將慢慢應付了事。
語文課堂消極沉默是指,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對語文課堂表現(xiàn)出冷漠、麻木甚至對抗的心理。有的甚至發(fā)展成厭惡語文課,害怕語文課,厭惡語文恐懼語文!
二、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的原因
造成中學生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的原因多種多樣,甚至造成每一個中學生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的原因都不一樣,在這里我們主要分為四個原因進行分析。
(一)初中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感和角色混亂沖突時期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時期人格發(fā)展的主要課題就是解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從而成長為獨特的成年人。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旦自我同一感沒有得到很好地確立,就會形成不確定性或說是無歸屬感、為人冷淡冷漠、缺乏關愛的意識。這種沖突本身對中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干擾,有的學生會因為青春期的各種變化而變得敏感,因此導致語文課堂上不敢說,害怕因為說錯而丟人,害怕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質(zhì)疑。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很好地確立自我同一感而變得叛逆,喜歡和老師唱反調(diào),對于語文課堂會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或者是老師想要學生回答問題但學生沉默,想要學生認真聽課時,學生就喜歡講話打鬧。
(二)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
“語文課作為一門母語課,經(jīng)常被視為一門雞肋課。”學生們在主觀上輕視語文,他們總是抱著這樣一種思想:“語文課都學了那么多年了,每天都說中文,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沒有必要天天學吧,而且就算認真學語文,考試的成績也提高不了幾分,不如把時間多花在分數(shù)提高快的數(shù)學英語上,這樣就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中考的壓力擺在學生面前,學生自然而然的會以應試教育的思想去決定自己要多花時間在來分快的科目上,回想中學時期,筆者也是更多地把時間花在數(shù)學和英語上,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去做數(shù)學練習題和記憶英語單詞。再加上語文自身的學科屬性,有的問題是沒有確定的答案,需要學生想象聯(lián)想,有些學生缺乏感性思維,有的學生認為反正沒有確切的答案,隨便寫一些字都是有幾分的,這就讓學生不愿意學習語文,不愿把時間花在學習語文上,更不愿意在課堂中回答。
(三)教師的性格及教學方式的影響
1.教師的性格。
“教師是互動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教師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除了需要全面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人格魅力,例如幽默風趣,和藹親切,學生易于接近。然而有的老師天生不茍言笑,總是板著一張臉,讓人見而生畏,學生上課動都不敢動一下,更何況是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或者站起來回答問題。筆者初三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一位語文老師,我們暫時叫他t老師,t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直至現(xiàn)在我還記得,整個初三,t老師不管是上課還是坐班,從來沒有笑過也很少和學生們交談,這導致我很害怕他,感受不到任何親切感,整個初三的語文課都是在緊張不安中度過的。學生就是這樣,喜歡哪個任課老師,就會在哪門課努力學習,從而努力取得好成績,得到自己喜歡老師的肯定,很少出現(xiàn)“我喜歡語文,只是不喜歡語文老師”這種情況。
2.教師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強調(diào)教師中心、課堂中心和教材中心,學生只是處于被動地位。在很多地方的教師為了保證升學率,為了應付中考,一直沿用這種教學的方式盡可能的教授給學生多的知識點,盡量將需要考試的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只是內(nèi)容,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一天天消磨殆盡。語文課堂本是充滿想象力的,有著非常大的發(fā)揮空間的課堂,可學生卻很少有自己發(fā)揮的空間,不知不覺便消極沉默。
(四)沒有形成好的班集體的學習氛圍
“‘班級既是一種初級社會群體,也是一種社會組織,既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接受教育影響、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個個性化的重要環(huán)境。”學生在班集體中學習,很大程度上受班集體氛圍的影響。學習氛圍也叫學風,“學風是學生在學習國成中變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特征。具體來說,就是指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品質(zhì)等內(nèi)在人格作用于主體而產(chǎn)生的外部反應”。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好的學習氛圍能影響班上的每一位同學,不知不覺融入好的學習的氛圍中。如果整個班上有一大半同學都在玩,原本自制力就不強的學生很容易就會淪陷。如果整個班級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課堂保持沉默,慢慢的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會沉默,語文課堂也就擺脫不了此種消極的命運。
三、語文課堂沉默的應對策略
(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我認同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敏感脆弱,老師要經(jīng)常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問題與困惑,及時的給以幫助和指導,老師的重視與期望能讓學生感受到關心和關愛,學生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學生在這段時期最怕自己被忽略,常常會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找不到存在感。所以他們常常會變得叛逆,用過激的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家長的注意,老師的重視與期望能讓學生感受到關心和關愛,學生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老師的關愛和誘導會適當減少學生叛逆的現(xiàn)象。其次,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互相欣賞和接納,取長補短 共同成長。對于同伴的錯誤不能嘲笑,而要盡力地去幫助他,同伴遇到開心的事,要真心為他高興自豪。中學生正處于交友結伴的高峰期,好的友誼能給予他們強大的精神支撐,從而健康快樂成長。再者,家長在細心觀察孩子在這段時期的變化,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陪伴,經(jīng)常鼓勵孩子,有條件的可以在節(jié)假日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這樣可以使他們放松心情,而且可以鍛煉孩子的社會生活和交往能力。這可以減少學生因為膽怯而產(chǎn)生的消極沉默。
(二)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觀念
錯誤的理念認識會導致錯誤的行為,學生們覺得語文課無聊,語文課分數(shù)提高難,語文學不學沒啥兩樣,從而不愛學語文,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甚至出現(xiàn)在語文課上做數(shù)學題目的現(xiàn)象。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及時的糾正指導學生正確語文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語文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如果語文沒學好可能就沒有辦法看懂數(shù)學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果語文沒學好,你就沒有辦法把英語句子翻譯的流暢優(yōu)美,如果語文沒學好,你的表達能力一定不會很好,而且作為中國人,學好母語,把母語發(fā)揚光大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提高語文老師的教學能力
語文教師是語文課堂的主導者,語文老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語文課的活躍程度,教學效率的高低。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從三個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的能力,在上課之前能夠根據(jù)學生和課文的具體情況很好的書寫教案和規(guī)劃課堂教學步驟;其次,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做好教學設計只是第一步,要很好的實踐教學計劃,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能讓課堂隨自己所規(guī)劃的發(fā)展下去;最后,要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評價能力,好的課堂離不開教學評價,而好的教學評價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學能力好的老師,能很好地吸引學生聽自己的課,在自己的課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會讓自己的課堂一直消極沉默。
(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進行交往和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的關系,它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就如贊可夫所言,“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一點是要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苯處熀蛯W生的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極為重要,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彼此坦誠明朗。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能自由愉快的學習,可以敞開心扉的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感受與看法。教師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首先教師要尊重,熱愛學生。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侮辱打擊學生,如果學生違反紀律,在嚴厲批評時,更多的要以理服人,不能諷刺挖苦學生。盡量做到不在公共場合批評學生,要給予學生解釋的機會。其次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流,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縮小與學生心理上的距離,主動關心親近學生。最后老師要言傳身教,完善自己的個性,是自己擁有大方熱情,幽默風趣,真誠寬容的好品質(zh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學生。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怎會消極沉默。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打破語文課堂消極沉默現(xiàn)象,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語文課堂,享受語文課堂,從而喜歡語文,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劉麗.關于課堂教學中沉默局面的幾點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2006(1).
[2]宋加群,楊潔.高效的語文課堂應從打破沉默開始[J].課程教育研究,2014(5).
[3]朱植剛,章源,王帥.課堂沉默效應及對策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2012(6).
[4]張建文,李從玉.班級教育管理論[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2(6).
[5] 高飛.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M].北京:龍門書局,2012(6).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