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良慧
摘要:在高中對語文的教學當中,教師普遍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只理解文學的內(nèi)容,對語句并不進行分析,這種教學只是針對學生的考試進行的,學生不能真正的的理解文章,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趣也十分的低落,從而導致學習效率十分的低。
關鍵詞:文學作品;欣賞;閱讀
在當前高中校園對學生的語文文學的教育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進行教育,不注重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提高,導致很多的學生在遇到文學作品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對它的意思進行理解,但是不懂的對文學作品的語句進行鑒賞,學生即使明白文學作品含義,但是只是囫圇吞棗性的了解,不能算作真正的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
一、對文學作品進行欣賞的影響因素?
1、教材的提示。在我們經(jīng)常學習的語文課本中的一些文學作品,其編著者經(jīng)常會貼心的在課文中添加一些關于課本的注釋和賞析的一些小貼士,這些貼士在我們對課文進行閱讀和學習的時候經(jīng)常都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些提示會傳到給我們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并且作者對于作品的一些想要表述的思想,有些課文中還會附有一些人的鑒賞體會和專家的評析,這些存在于課文中的提示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我們能夠?qū)φn文有更準確的理解和比較正確的的認識,給我們在進行閱讀的時候起到一定的指引,可是這種貼士卻很嚴重的對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產(chǎn)生了影響。
2、教師的揭示。在進行語文授課之前,老師都會事先多要閱讀的文章進行總結(jié)或者是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然后在課堂上傳輸給我們。這種方式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閱讀文學作品之前,教師的這種授課方式的目的雖然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快更好的去對文章進行記憶和了解但是卻在無形中限制了我們的閱讀。我們所建立的對文學作品中很多并理解不是自己去進行理解而是教師進行灌輸?shù)摹?/p>
3、資料的告示?,F(xiàn)在我們每個人手中的語文復習資料都有很多,這些資料中對于語文的文學方面的分析和作者的介紹以及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都有提及,這使得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qū)ξ恼逻M行一個大概的了解,但是卻對我們欣賞文學作品并且進行自我感知的能力沒有幫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作品欣賞閱讀策略
1、選擇合適的學習內(nèi)容。在當前的高中學校的教育中,對于高中生語文課的教育雖然已經(jīng)加入了很多的文學作品,但是有很大的一部分只是為了應試的教育而加入的,并且在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根據(jù)目前的與考試有關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的教學,而不是帶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語句進行品鑒,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基礎上,我們要認識到,對文學作品的學習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是要認識文學作品的文學形式以及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想要傳遞的感情,在一篇文章當中,作者的思想是貫穿文學作品的始終的,文學作品的文本類型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學作品的基礎,只有將這兩個內(nèi)容充分的理解,才能進行后面的對文學作品的進一步的鑒賞。這是一部文學作品最淺層的內(nèi)容,也是每一個進行文學作品所必須要掌握的內(nèi)容,判斷出文章的樣式和感情是對文章的最低級的認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
其次,是對文學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了解,文學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個文學作品的精髓,這里所說的內(nèi)容,不單單是文章中所論述的文章的內(nèi)容,也是包括文章總所描述的情節(jié),在進行文學作品的品鑒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文章中所描述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通過對文章的通篇閱讀,簡單的理解一個文章所描述的主要內(nèi)容,這是文章品鑒的過程中的整體性的一部分,相對于第一個層次來說,要求有所增加。
最后一點要對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特點進行分析,這是最后的一個層次,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層次,在這個層次中,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語言和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環(huán)境及心情的理解程度,在進行鑒賞的過程中需要的能力比較高,對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的品鑒是屬于個性化的閱讀,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特殊語句的品讀,更進一步的了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感情,對文學作品全文的把握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2、確定科學的閱讀目標。在進行文學作品的品鑒的過程中,要確定一個閱讀目標,即你想要在這篇文章中學到一些什么知識,得到什么樣的經(jīng)驗,這些內(nèi)容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應該有所體現(xiàn)。我們學習的大多數(shù)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對高中語文課本進行編寫的過程中相關的編者都是本著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的角度進行編寫的,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們應該要提前的問一下自己“我學習這篇文學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從中學習到什么?”之類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學生還應當對課外的文學作品進行拓展,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進行品讀和鑒賞,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3、設置適度的思考問題。除此之外,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要注意思考,給學生設定幾個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當然,在設置閱讀文學作品問題的時候,所設置的問題的數(shù)量應該適量,不能過多,也不可以太少,如果設置的問題過多,那么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不會注重對文章的理解,而只是問了尋找問題而進行閱讀,這種方式不能學習到文學作品的精髓,是一個十分不可取的方式,同樣的設置的問題過少也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只有設置適當數(shù)量的問題,適當難度的問題才能提高學生在閱讀時候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中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精髓,學習到文學作品中的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的語文教學中,要把對文學作品的品鑒放在首位,我國是一個具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因此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老師要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學生是未來建設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才,因此只有學生熱愛文學作品,并且將閱讀文學作品作為生活中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 莫雷.閱讀與學習心理的認知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7.
[2] 王松泉,等.語文教學心理學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244.
[3] 肖川.名師備課經(jīng)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89.
[4] 褚樹榮.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