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
班級文化的主要內容是班級形象、精神、內聚力、目標、制度、團隊意識和班級文化活動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措施;而班級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又一個家,如何營造溫馨如家的小學個性化班級文化,讓學生參與建設我們共同的家,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構建物質文化:“扮家”是班級“家”文化的搖籃
1.班級標識,個性鮮明。班名、班級口號、班徽、班旗等班級標識是個性化班級文化的基本物質表達形式。我們班級標、班徽、班旗的產生和設計,都是經過全體同學討論、確定的。特別是“牛娃家園”這個班名,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其內涵也很豐富。班級家園口號:爭當牛娃,展現自我;學會參與,走向未來。
2.教室角落,合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衛(wèi)生角、文化柱、綠化角等布置,也將圍繞班級“家”文化主題,讓學生參與進行設計。
3.四表公開,一目了然。設計、制作并用好“班務四表公開欄”?!肮_欄”,主要用于張貼功課表、作息時間表、值日輪流表、課外活動安排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等內容,一目了然。
4.四面墻壁,風采展示。教室的正面黑板上墻面懸掛班旗與班訓,其他墻面可以張貼學生的習作,美術、書法作品以及手抄報等。在墻壁上還規(guī)劃出“牛娃家園欄”和“牛娃風采欄”,主要張貼由全體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制定的“牛娃約定”(班規(guī))、獲得牛娃之星的同學照片、班級重要活動照片等。教室前門外墻設置個性化班牌,內容包括家園名稱、家訓、家風、家園目標、家園爭章,還有“家長”寄語與班級全家福等。
師生共同參與,把教室打扮成一個漂亮、溫馨的家園。這樣整潔美觀、布置合理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更加有助于學生正確審美觀的養(yǎng)成,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班集體和為班級爭光的情感,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內聚力與戰(zhàn)斗力。
二、健全制度文化:“治家”是班級“家”文化的護航燈
1.家務分工,各盡其職。一套是班級事務長系列,側重對接學校大隊部文明班級檢查評比活動;設有區(qū)長、梯長、室長、廊長、炊事長、板長、臺長、理長、窗長、戶長等。一套是“牛娃家園”園長系列,側重“牛娃家園”創(chuàng)建、督查、自主管理活動;設有總園長、副園長及按照紀律、生活、衛(wèi)生、文娛、體育、勞動、學習等七大方面設立分管園長。學生自己選擇崗位,教師適當調整,對各崗位都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很清楚地明白自己負責什么?什么時間做?
2.家園約定,監(jiān)督執(zhí)行。開學初,在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結合創(chuàng)建“牛娃家園”的實際,召開班干部會議,并通過全體學生及家長的積極參與,制定了班規(guī)、牛娃約定以及爭當牛娃獎章量化考核細則。經過爭當牛娃,我該怎么做?話題討論征集意見等活動,收集到各類約定近百余條。將這些建議分成了“學習紀律、清潔衛(wèi)生、行為習慣、體育鍛煉、牛娃爭章”等五大模塊,最后整理成文42條公約及操作考核細則。做到了每條內容詳細,獎懲分值明了,督查人員明確。
3.家長輪流,自主管理。為了把自己從繁雜的班級管理瑣事中逐漸解脫出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特設立了班主任助理崗位。班主任助理由園長和分管園長輪流當。園長和分管園長又是從獲得牛娃獎章數量多的,同學基礎好的,管理協調能力強的同學中物色和培養(yǎng)的。乃至班級里小組長以上的班級事務管理干部,我們都是通過動態(tài)管理產生的。提倡“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幸福和成長的快樂。
三、實施行為文化:“興家”是班級“家”文化的精髓
1.環(huán)境和諧,潤物無聲。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簡單的表揚,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時也會給他們帶去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班級“家文化”建設中,班主任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孩子們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依據新課程評價理念,對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應給予充分地肯定。對表現突出、進步較快的同學頒發(fā)“牛娃獎章”,并拍照上傳家園QQ群相冊,以視鼓勵。
2.書香濃郁,滋養(yǎng)童心。在班級中創(chuàng)建“家園書吧”,采取“圖書漂流”的形式,讓圖書動起來。主要是要求每位同學把自己的課外書帶來,安排責任心比較強的同學做管理員,負責圖書的借閱和歸還工作,實現資源共享。有了“家園書吧”,孩子們在課余飯后就能享受到有書的“幸福生活”,濃郁的教室書香味,滋養(yǎng)著孩子們的心靈。同時還培養(yǎng)孩子們的公共服務意識,組織開展“家園書吧”走出教室的活動,開設跳蚤書市,提高了家園書吧的使用效率。
3.活動多彩,促進成長。班級活動是班級工作中最活躍的因素,能展示班級的特色和精神風貌。有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孩子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與責任感。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來的智慧成為班集體的亮點,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有力地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比如參加運動會、朗讀比賽,文藝匯演等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又如組織班會、故事會、趣味游戲以及包餃子等班級內部的小型活動。班級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而且培養(yǎng)了她們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增強了班級內聚力。
營造班級“家”文化,就是在班集體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溫馨和諧、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班集體有種家的溫馨,是愛的港灣。體念到自我的歸屬感、存在感和榮譽感,進而激發(fā)個人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服務意識。家和萬事興。實踐證明,班級“家文化”的靈魂是“愛”,它要求我們所有成員,在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造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這兩年來,通過積極營造班級“家”文化,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一個文明民主、積極好學、充滿活力的班集體基本形成。當然,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做,讓我們充分挖掘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樹立“我的班級、我的文化、我的舞臺、我的家”意識,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