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要:牛流行熱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是由于感染牛流行熱病毒而發(fā)生,且牛感染病毒后通常經過2~3d就能夠恢復正常,因此也叫做三日熱或者暫時熱。該病病勢迅速且猛烈,往往導致大群出現發(fā)病,但通常呈良性經過?,F主要介紹該病的病原、臨床癥狀、治療措施以及預防措施,供養(yǎng)牛戶參考。
關鍵詞:肉牛;流行熱;流行病學;臨床癥狀;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6)05-0086-01
1 流行病學
病原:該病的病原是牛流行熱病毒,其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即使病牛熱度已經減退,也能夠在之后的2星期檢測出血液中依舊含有病毒,如果用高熱期病牛1~5 mL血液給易感肉牛進行靜脈接種,經過3~7d就能夠使易感肉牛出現發(fā)病。病毒具有較強的抗低溫性。另外,病毒在pH值低于2.5、pH值高于9的環(huán)境中,在數十分鐘內就會被滅活。此外,病毒對去氧膽酸鹽、氯仿、乙醚等溶液以及胰蛋白酶都比較敏感。
易感動物:該病主要侵害牛,且任何品種的牛都能夠感染發(fā)病,其中3~5歲的壯年牛、泌乳期母牛非常容易感染。
傳播途徑: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牛,但還沒有清楚其自然傳播途徑。普遍認為,該病能夠通過呼吸道引起感染。另外,吸血昆蟲在病牛以及健康牛之間輪流叮咬,是該病進行傳播一種主要方式。此外,人和用具與病牛接觸后也可能造成機械傳播。
流行季節(jié):該病呈明顯的季節(jié)性流行,尤其是在夏、秋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北方通常在每年的5~6月份出現發(fā)病,南方通常在7~9月份,特別是在晝夜溫差較大或者天氣悶熱的多雨階段更容易出現流行。該病能夠迅猛流行,即在短時間內就會導致大量牛只出現發(fā)病,呈大流行性或者地方流行性。此外,該病還表現出一定周期性的流行。病牛大部分呈良性經過,如果沒有出現繼發(fā)感染,死亡率只達到1%~3%。
2 臨床癥狀
呼吸型:最急性型,病牛在發(fā)病初期就出現高熱現象,體溫升高超過41℃,眼結膜潮紅,不停流淚,但沒有其他異常表現;突然停止采食,往往呆立不動,呼吸加快,很快就出現大量流涎,并有大量的泡沫黏液附著在嘴角處,伸直頭頸,呼吸困難,張口伸舌,大多在發(fā)病后的2~5h內就發(fā)生死亡,個別在發(fā)病后的12~36h內也會發(fā)生死亡。急性型,病牛表現出食欲不振或者徹底廢絕,體溫升高達到40~41℃,眼睛畏光,且不停流淚,眼瞼水腫,結膜充血,呼吸加快,且張口進行呼吸,口腔出現炎癥,并有口水流出,且鼻孔流出鼻液,精神沉郁,病程通常持續(xù)3~4d,如能夠及時進行治療則可治愈。
癱瘓型:病牛通常體溫不會明顯升高,但四肢關節(jié)發(fā)腫脹,伴有疼痛,且肌肉發(fā)生顫抖,往往臥地不起,拒絕走動,即使站立也會發(fā)現四肢尤其是后肢明顯僵硬,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該類型的致死率通常在1%以內,但由于部分肉牛出現跛行或者發(fā)生癱瘓,從而只能被淘汰。
胃腸型:病牛表現出眼結膜潮紅,不停流淚,口腔流涎,鼻孔流出漿液性鼻液,通常出現腹式呼吸,肌肉發(fā)生顫抖,精神沉郁,停止采食,體溫達到40℃左右,排出質地干硬的黃褐色糞便,有時還混雜黏液,胃腸蠕動明顯緩慢,瘤胃停滯,導致反芻停止,還有個別會發(fā)現腹瀉以及腹痛等癥狀。病程一般持續(xù)3~4d,且經過及時治療能夠達到預后良好。
3 治療措施
呼吸型:主要是以退熱、強心、平喘為治療原則。病牛可按每千克體重使用1萬U青霉素G鉀,2000~3000mL 5%葡萄糖生理鹽水,30mL病毒唑注射液,20mL 20%安鈉咖或者100mL 5%氯化鈣溶液,0.5g維生素B6,1g維生素C,進行1次靜脈注射;肌肉注射20~30mL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同時按每千克體重配合10mg硫酸鏈霉素,每天2次,如果癥狀嚴重且沒有妊娠的母牛還可肌肉注射5~10mg地塞米松。上述處方連續(xù)使用3d。另外,還可在第三天靜脈注射時再增加300 mL 10%氯化鈉,能夠促使消化功能更快恢復。
癱瘓型:病牛不僅需要使用上述各種藥物進行治療,還要再增加2g維生素C,并肌肉注射20mg鹽酸士的寧,再靜脈注射20g水楊酸鈉。同時,還要注意對癱瘓型的病牛加強護理,每天對其進行幾次人為輔助的翻身以及站立。
胃腸型:治療時,不僅要采取退熱、強心、補液,還要注意進行止血,保護消化道黏膜,消除消化道炎癥,避免機體發(fā)生酸中毒。在呼吸型用藥的基礎上,還要增加靜脈注射500mL的5%碳酸氫鈉溶液,如果發(fā)生腹瀉還要內服250g活性碳,如果糞便中混雜血液則要肌肉注射20 mL止血敏,如果發(fā)生便秘則適宜使用潤滑性瀉劑,如500 mL食用油。
對于任何類型的牛流行熱,都可以使用中藥進行輔助治療,可取甘草15g,羌活、神曲、防風、前胡、柴胡、山藥、桔梗、荊芥各30g,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各60g,全部研成粉末后充分混合,用開水沖調,待溫度適宜后給病牛服用。如果病牛后軀活動困難,可在添加杜仲、獨活各30g,如果反芻停止可再添加青皮30g、樸硝50g。如果牛場條件允許,可對整群肉牛使用中藥采取預防,每頭取甘草15g,桔梗、山藥、荊芥、防風各30g,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各60g,加水煎煮后給牛群一同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