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冬梅
摘 要:什么樣的哲學課堂才能稱之為優(yōu)質(zhì)的哲學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對哲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同時讓學生對抽象的哲學概念深刻理解并熟練運用,就能稱之為優(yōu)質(zhì)的哲學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yǎng)學生對哲學的興趣,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將對此進行討論。
關鍵詞:哲學教學;哲學課堂;學習方法
哲學相對于其他應用性強的學科來說,比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原因在于哲學的概念抽象難懂,尤其對于初步接觸哲學的學生來說,盡管對哲學充滿好奇,但由于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不足,導致對概念無法真正理解,時間一長,學生對于哲學產(chǎn)生厭學、甚至恐懼的心理。所以要提高哲學課堂效率,首先就要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對哲學的興趣。
一、哲學教學的現(xiàn)狀
近年來,哲學教學在教學模式、授課內(nèi)容、考核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使學生喪失對哲學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下降。
1.教學內(nèi)容傳統(tǒng),無創(chuàng)新
目前,我國哲學教材大多采用“概念+原理”的模式,例如教材中對于馬哲中三大規(guī)律的介紹并沒有加入與時俱進的時代內(nèi)容,導致哲學成為一門封閉式的學科,造成學生誤以為哲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接觸極少的學科,提不起興趣。
2.教學方法保守
大部分哲學教師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采用“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依然是課堂上的主角,學生機械記筆記和聽課,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機會。盡管經(jīng)過“實踐教學法”“拓展教學法”等創(chuàng)新教學的創(chuàng)新,但實際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并沒有主動學習哲學的動機和興趣。
3.考核標準不合理
目前,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的哲學課考核依然以單選、多選、填空、分析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只需將背誦的原理與題目一一對應即可,題目本身沒有給學生預留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種忽視哲學應用性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對哲學的學習淪為死記硬背原理。
二、提高學生對哲學興趣的策略
1.用趣味性強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哲學概念
抽象的哲學概念無法靠簡單的背誦來掌握,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趣味性強的小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比如,在講授哲學中“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一重點時,就可以講述古代的“白馬非馬”的故事,講完之后,不忙著分析,可以再講個幽默笑話:“黑馬向白馬求婚,說:如果咱倆結(jié)婚,一定能生出一個黑白相間的什么活也不用干的斑馬?!痹趯W生興趣被提起來后,緊接著提問:“白馬是馬嗎?”由此展開對個性與共性的闡述,讓學生通過這樣一個輕松的小故事,更快更容易地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而且還可以逐步吸引學生參與到材料的分析中,使學生慢慢改變學哲學難的認識,從而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知識點與實際相聯(lián)系,打造生活性哲學課堂
研究發(fā)現(xiàn),將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jié)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也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教師要盡可能結(jié)合哲學知識點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歸納、總結(jié)、分析哲學知識點。例如,在教學“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時,播放10分鐘視頻呈現(xiàn)我國的探月進程,讓學生自己結(jié)合理論來分析討論,從而真正領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第一課第一框“生活處處有哲學”時,可以這樣導入。電視劇《武林外傳》熱播以來,男女老少都愛看,影響面很廣。播放視頻《武林外傳》第29回“呂圣人智斗姬無命”中那段呂秀才說死姬無命共3分鐘的視頻。學生看完了很興奮,教師借機分析:為什么一個書生能把一個武林高手說死,用的是哲學思維,靠的是知識力量。視頻中的經(jīng)典名句“誰殺死了我”“我殺死了我”,用到的哲學思維是人的個體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gòu)成……學生一聽,太有意思了,從而很想了解哲學這門學科。哲學到底是什么?把學生引進來,讓他們在興趣中自己找答案。
三、提供學生辯論機會,提升學生的思辨性
激烈的辯論和交流往往能加深對哲學問題的理解,學生能夠在辯論中發(fā)散思維,運用所學到的哲學知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現(xiàn)有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實現(xiàn)“記知識”到“用知識”階段的晉升。所以,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教學任務和學生對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適時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哲學辯論課堂,從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學習哲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哲學的興趣,教師應優(yōu)化哲學課堂,用寓言、故事等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哲學的原理和規(guī)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幫助學生打開對哲學的興趣之門,讓學生對哲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自主學習,并運用哲學中的原理解釋生活中的實例,才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當然,教師在重視學生興趣培養(yǎng)時不能脫離教材內(nèi)容,過分關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而忽略了對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缺少基本的哲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嚴敏.如何激發(fā)大學生聽課的興趣[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6):250-251.
[2]陳豪,王宏偉.淺析哲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08(2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