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維鈞
【摘要】在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化學觀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其中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微粒性”觀念,在教學中應用這一理念會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此,本文就新課程高中化學“微粒性”觀念的建構作出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化學 微粒性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25-02
引言
高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第二階段,其中的內容相比較于初中而言涉及的方面也更加的廣,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原子、離子、分子等微粒內容,而這些微粒也是其它組成物質中的基礎,對于學生學習化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大多是按照教材將每個知識點進行獨立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難看見化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其忽視了化學物質之間的聯(lián)系,導致學生“微粒性”觀念很難構成,從而教學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樹立“微粒性”觀念,筆者也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以期更好地提升化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一、在教學中應用化學實驗對學生講解微觀粒子
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其中涉及很多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僅從字面上對其進行解讀,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就目前而言,還是有較多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卻很少進行實驗操作,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在構建“微粒性”觀念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微觀粒子的講解,這樣學生才會懂得什么是“微粒性”觀念。為此,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化學實驗,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的事例,這樣就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微觀粒子的理解,從而促進“微粒性”觀念的構建。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子空間結構與物質性質》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個涉及到分子相關知識的演示實驗,像是在課堂上準備兩杯水,一杯是熱的,一杯是冷的,然后分別在兩杯水中注入墨水,這樣學生經(jīng)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相比較于冷水中墨水擴散速度而言,熱水中的墨水擴散速度更加的快,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分子運動速度和溫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學生也能更好地知道微觀粒子的相關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微粒性”觀念的構成[1]。
二、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化學問題情境
在構建“微粒性”觀念的過程中,化學問題情境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學知識所涉及的內容本就較為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化學問題情境,就能引導學生對相關化學概念或者是知識點進行思考和探討,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合理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對學生《分子空間結構與物質性質》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如“水和冰在形態(tài)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其中,一個是液體,一個是固體,你們覺得兩者之間的化學性質是一樣的嗎?為什么呢?”[2]。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微粒性”觀念進行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構成,從而就能促進學生“微粒性”觀念的形成。
三、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各種有效地教學方式
在構建“微粒性”觀念的過程中,有效地教學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有大多數(shù)教學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目前而言,雖然已經(jīng)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還是有部分教師還是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同時還不能單純的采用一種教學方式,應該將所有有效地教學方式靈活的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以此來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微粒性”觀念的養(yǎng)成,使其在今后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積極主動[3]。例如,教師在進行《原子結構與元素》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在講到“原子的核外電子層結構”的時候,可以應用類比的教學方式,將核外電子層的分布情況和剝洋蔥的行為進行對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原子核分層排布的規(guī)律;在講述到“鈉原子以及氯原子”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兩者進行對比,通過多媒體構建出兩者之間的化學模型,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的理解兩者之間聯(lián)系和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從而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微粒性”觀念的構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的過程中,“微粒性”觀念的養(yǎng)成對其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解決以往教學過程所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適當?shù)拇胧┡囵B(yǎng)學生“微粒性”觀念的養(yǎng)成,以此來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講解相應的微觀粒子知識,然后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同時還需要在教學中靈活的應用各種有效地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內容,以此來促進學生“微粒性”觀念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黃建秋.依托實驗活動促進“微粒觀”建構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水的電離”教學為例[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3,14(6):10-13
[2]何彩霞.整體把握和實施觀念建構的化學教學研究——以高中化學必修1“離子反應”單元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52(7):12-14
[3]吳聲文.從“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復習課教學談化學觀的構建[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5,32(Z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