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超
土體注漿加固控制建筑物不均勻沉降
□文/李超
結合天津地鐵某基坑近鄰建筑物施工,采用土體注漿措施快速、有效地控制建筑物不均勻沉降并對建筑物沉降及裂縫加密監(jiān)測頻率。監(jiān)測結果表明,建筑物沉降完全得到了控制,構件裂縫未有進一步發(fā)展,說明通過土體注漿延緩建筑物沉降的控制措施效果良好,為房屋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深基坑;不均勻沉降;注漿;止沉
天津市屬于典型軟土地區(qū),地質條件較差、地下水位較高,地鐵車站基坑施工較深,基坑施工往往引起周邊建筑物沉降、傾斜,地面、墻面開裂等事故。一般來說,少量或者均勻的沉降是允許的,而較大的不均勻沉降則會給工程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會使承載力降低,結構破壞,同時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與安全,給居民帶來不適感以及安全隱患。若沉降未得到有效控制,還有可能造成建筑物傾斜失穩(wěn),后果更加嚴重。
天津地鐵某車站一期基坑工程,基坑長75.05 m,標準段寬25.7 m,盾構井寬29.5 m,標準段基坑深27.5 m,盾構井處基坑深28.9 m,總土方量約5.63萬m3,屬超深基坑工程?;佑绊懛秶鷥?nèi)的建筑物呈L型布置,為10、12層居民住宅樓,位于基坑標準段北側,見圖1。10層建筑物22 m×14 m,12層建筑物15 m×60 m,10層與12層建筑物間設結構性沉降縫,剪力墻框架結構,樁基礎,基礎深度不詳,距離基坑最近16.8 m。
圖1 平面圖及建筑物沉降監(jiān)測點布置
根據(jù)勘察報告及區(qū)域性地下水資料,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可細分為潛水、第一層承壓水、第二層承壓水、第三層承壓水。潛水含水層為粉質粘土1層、粉質粘土1層、砂質粉土⑥1t2層、粘質粉土1t3層、粘質粉土4層,本次勘察期間地下水埋深1.80~2.3 m,水位大沽標高0.28~1.50 m。第一承壓水含水層為砂質粉土21層、粘質粉土22層、砂質粉土21層、粘質粉土22層、粉砂23層,水頭標高-1.854~-1.941 m。第二承壓水含水層為粉土21層、粉砂2t2層、砂質粉土4t2層、粘質粉土4t3層,水頭大沽標高為-2.803~-2.911 m。第三層承壓水含水層為砂質粉土21層、砂質粉土21層、粉砂23層,各含水層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力聯(lián)系。
基坑圍護結構采用1 200 mm厚,52、54 m深地下連續(xù)墻,地下連續(xù)墻截斷第二層承壓水。支撐形式采用5道鋼筋混凝土支撐+1道鋼換撐?;油鈧鹊叵逻B續(xù)墻縫處采用三重管雙高壓旋噴樁止水處理。標準段北側及端頭井處地下連續(xù)墻墻縫采用φ800 mm@ 500 mm密貼梅花型布置,標準段東側及南側地下連續(xù)墻墻縫采用φ800 mm@500 mm密貼一字型布置,加固深度為地面下10 m至坑底下3~7 m。水泥摻量為土體密度的30%,即540 kg/m3,加固指標>1 MPa。
工程自2015年5月15日進入土方開挖階段,至11月1日底板主體結構施工完畢。
5月15日—6月5日進行第二層土方開挖及第2道支撐制作,基坑挖深1.1~7.7 m。
6月8日—7月2日進行第三層土方開挖及第3道支撐制作,基坑挖深7.7~13.9 m。
7月5日—7月26日進行第四層土方開挖及第4道支撐制作,西端頭井挖深13.9~19.9 m,標準段挖深13.9~18.7 m。
8月3日—9月24日進行第五層土方開挖及支撐施工,西端頭井挖深19.9~24.9 m,標準段挖深18.7~23.4 m。
9月22日—11月1日進行第六層土方開挖及墊層、主體結構底板施工。西端頭井挖深24.9~28.9 m,標準段挖深23.4~27.5 m。
進行第五層土方開挖,開挖至20 m深時,發(fā)現(xiàn)10層建筑物外跨消防通道的局部構件出現(xiàn)裂縫,見圖2。經(jīng)勘察:東西向為既有裂縫,裂縫寬度達16.44 mm且裂縫貴通,未發(fā)現(xiàn)配筋;西北至東南方向為新裂縫,裂縫寬度達6.00 mm。2015年8月8日,建筑物7#點沉降12.08 mm,9#點沉降17.48 mm,11#點沉降9.79 mm,13#點沉降7.13 mm,其不均勻沉降達到10.35 mm。而12層建筑物最大沉降8.33 mm,為14#點。各沉降量均在可控范圍內(nèi)。
圖2 局部構件裂縫
經(jīng)分析,既有裂縫為原10層與12層建筑物結構變形縫,斜裂縫為10層建筑物不均勻沉降差造成,兩處裂縫對房屋結構安全無影響,但對居民使用產(chǎn)生影響?;娱_挖至第五層土方時,開挖深度超過建筑物樁基礎的持力層,對建筑物影響較大,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采取措施控制建筑物沉降并監(jiān)測裂縫發(fā)展情況。
6.1注漿加固措施
為控制建筑物沉降發(fā)展,進一步控制裂縫發(fā)展,在基坑北側與建筑物之間進行注漿填充,減小建筑物沉降速率。
在基坑北側地下連續(xù)墻外側設置兩排袖閥管注漿孔,見圖3。
圖3 注漿孔布置剖面
其中第一排注漿孔距地下連續(xù)墻外側0.8 m,為直埋袖閥管注漿,第二排成30°角斜插袖閥管注漿,兩排注漿孔排距為0.4 m,孔位水平間距為1.2 m,呈梅花狀布設。第一排注漿孔施工時,需避開地下連續(xù)墻接縫處雙高壓旋噴樁止水的位置,孔距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做調整。
注漿材料為水泥單液漿,水泥采用強度等級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液的水灰比為1.1,每桶漿液的泥漿密度控制在1.512 kg/m3左右。
6.2注漿
注漿分直孔注漿和斜孔注漿。第一排直管注漿長度為底部管長的14 m,距離開挖面20 m;第二排斜管注漿長度為底部管長的5 m,距離開挖面20 m,壓力控制在1 MPa左右。
注漿過程中主要通過聽聲音、看壓力、看注漿量等方面來判斷注漿的實施效果,聽聲音是否有異常、看壓力是否過高、看注漿量是否達到設計的注入量。這個過程主要靠注漿操作員來控制,注漿中應密切注思注漿壓力的變化并對每次的變化進行記錄。每段注漿時,壓力表應出現(xiàn)兩次峰值,在注漿剛開始,出現(xiàn)第一次峰值,持續(xù)的時間很短;隨后壓力逐漸下降在一定范圍內(nèi)相對平穩(wěn),持續(xù)時間在一分鐘左右,壓力表出現(xiàn)第二次峰值,當出現(xiàn)第二次峰值后,將注漿內(nèi)管上提進行下一段注漿。壓力表出現(xiàn)第一次峰值是由于套殼料引起的,當套殼料被擠碎,這個峰值很快下降;隨著漿液的注入,地層中間的空隙被填充,注漿壓力也逐漸增大,達到第二次峰值。
保持注漿壓力0.8~1.5 MPa,注入量<1~2 L/min并穩(wěn)壓20 min,即可結束注漿。在注漿過程中,應觀察相鄰注漿孔的返水、排水、冒漿情況,若周圍有漿液冒出,說明注漿效果好。做注漿記錄,包括注漿壓力、注漿量、水泥用量等。
圖4和圖5為基坑土方開挖期間建筑物沉降變化曲線。
圖4 1O層建筑物沉降時程曲線
圖5 12層建筑物沉降時程曲線
由圖4和圖5可見,建筑物沉降隨基坑土體開挖而不斷增大。第二、三、四層土方開挖過程中建筑物沉降較穩(wěn)定,當基坑進行第五層土方開挖時,9#點沉降速率明顯加大,造成10層建筑物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
8月10日在基坑北側開始注漿后,沉降速率減緩,沉降得到有效控制。隨著土方的繼續(xù)開挖,土體注漿同步進行,建筑物沉降未繼續(xù)擴展,沉降曲線趨于平穩(wěn),說明此次注漿止沉措施是合理有效的。而基坑開挖期間12層建筑物沉降最大值在15 mm以內(nèi),差異沉降小,建筑物穩(wěn)定。
采用注漿加固措施快速、有效地填充了由于基坑開挖造成的地層損失,減緩了建筑物沉降,同時,對建筑物沉降及裂縫加密監(jiān)測頻率。監(jiān)測結果表明,建筑物沉降完全得到了控制,構件裂縫未有進一步發(fā)展。表明通過土體注漿延緩建筑物沉降的控制措施效果良好,為房屋的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
[1] 鄧紹超,肖玉明,唐光暹. 聯(lián)合加固法處理軟土地基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J].建筑施工,2015,(6):677-679.
[2] 劉智成,楊德春,王世君.軟土地鐵深基坑底加固設計對附近敏感建筑物沉降影響分析[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0,47(3):39-45.
[3]李釗,陳倩男,杜偉嘉. 建筑物沉降及加固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6):268-269..
[4]滕桃居,劉道永. 壓力注漿加固地基實例分析[J].工程力學,2001,(S2):590-593.
[5]翟淵博,趙偉,黃香山.不均勻沉降對高層建筑的危害分析及治理研究[J].陜西建筑,2007,(11):39-41.
TU433
C
1OO8-3197(2O16)O1-51-O2
2O16-O1-28
李超/男,1983年出生,工程師,天津市地下鐵道集團有限公司,從事天津地鐵建設項目的技術營理和工程營理工作。
□DOI編碼:1O.3969/j.issn.1OO8-3197.2O16.O1.O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