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這是迷之夜晚,罪惡從某個剎那開始,“浪漫的邂逅”成為“致命的戕害”,當事人或許渾然不覺,或許老謀深算,引發(fā)、暴露了幾乎當代美國所有的秘密。
納齊爾,一個生于美國的巴基斯坦裔大學生,私自開著父親的出租車,準備從皇后區(qū)到曼哈頓參加派對,迷路又不忍拒絕女乘客。當他度過了瘋狂而迷亂的午夜時光,恍惚中醒來,卻發(fā)現女生慘死在床上,奪路狂奔的他因謀殺被捕,原本看似完美的夜晚變成了一場惡夢。
HBO出品的《黑夜之奔》改編自BBC的《司法正義》,第一集很像是勞倫斯·布洛克筆下的紐約,但卻不是懸疑、推理或犯罪劇集,而是有關司法、正義、種族、宗教、歧視、熔爐等高密度重量的社會劇。
從《謀殺》《國土安全》《邊橋謎案》到《紙牌屋》,美劇對于歐洲優(yōu)秀劇集的改編,向來是拿來主義,基本上都能保持其精華,又填充進足夠的美國特色。以系列劇為主的北美劇集市場,近年來迷你劇取得長足進步?!蹲镆怪肌泛蜕鲜鲞B續(xù)劇一樣,都是借助多元文化氛圍,講述復雜故事。并非上帝視角的情節(jié)劇那么討巧,卻往往能擊中觀眾的身份認同或者迷惘,又不太像《逍遙法外》永不停歇的反轉。
本劇中的納齊爾,從懵懂和冷靜兼有的大學生,到一級謀殺嫌疑人,再到監(jiān)獄中的新人,最終看起來要成為“合格的囚犯”,甚至獄霸,這個人物不斷被外力和內在改變,很像是引起軒然大波的紀錄片《制作殺人犯》。
《罪夜之奔》準確、從容、冷靜地復刻著紐約,對鏡頭中所有人物都抱著一種同情、既非偏激的也非寬容的審視,充滿著生活化的細節(jié),那些小人物在生活中有力地抗爭或者掙扎,是換一種講法的《火線》。納齊爾的父母作為移民,篤信宗教、擁護法律,卻難以在貧賤的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更多向上的資源。律師們不管是潦倒的還是得意的,看起來都在繁重地勞作著,被頑疾困擾的杰克·斯通以平凡人的面目堅持到了最后。職業(yè)化流程中的公檢法人員,疲憊不堪中并不情愿地進入陪審團審判環(huán)節(jié),要知道辯訴交易可以節(jié)省太多的時間、精力和公帑。
《罪夜之奔》聰明地消費多重歧視,將多元文化背景放置在適度的位置。白人女孩的慘死,注定能夠博取輿論界的狂歡,民眾偏執(zhí)的要求顯得理所當然,我們可以將這一出謀殺案形容為“微型的911”,納齊爾的父親“合法”失去了出租車、母親則找不到工作。而監(jiān)獄中的秩序,是強權盤踞的黑暗之夜,正常社會的規(guī)則在此處全然無用,納齊爾被拋擲到隱秘而蠻橫的環(huán)境中,迅速學會了如何生存,原來他也并非“人畜無害”,對于從前有所隱瞞,至少我們難以堅定地認為他無辜或者有罪。第一集帶來的強情節(jié),在其后貌似緩和的推進中,充分暴露出美國司法系統(tǒng)的漏洞百出,有錢的精英、名流當然能獲得最好的辯護(如《美國罪案故事》中的辛普森),甚至可以反向借用黑人身份,但對于普通的下層人士來說,一旦被卷入麻煩之中,就幾乎無從擺脫。無常的境地,是本劇給予觀眾開始反思的起步價?!蹲镆怪肌凡幌抻诜此肌徱?、死磕,而是讓美國以及中國、歐洲等地的觀眾從這個局限在黑暗和封閉空間中的美國(至少是部分美國,區(qū)別于亮色的“自由美國”)成員身上看到,他們的沮喪、聚合、離散、滋生和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是一朵毒蘑菇,就看怎樣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