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石平
1936年,在山西境內歷時75天的紅軍東征,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上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它的重大意義及其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它在中共黨史、軍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彪炳千秋,無比輝煌。一位哲人說過,重要事件和重要節(jié)日離我們愈遠,它在歷史上的意義和作用就愈明顯。紅軍東征山西80周年,這場偉大戰(zhàn)略行動的重要意義與時俱進地顯現(xiàn)出來,給我們以啟迪和思考。由此,也使當年呂梁山人民的奉獻精神展現(xiàn)出來。
數(shù)千子弟踴躍參軍參戰(zhàn)
東征紅軍救國救民的言行和準備抗擊日寇侵略的義舉,呼喚著人心,感召著民眾。大家積極報名參加紅軍,彰顯出災難深重的山西呂梁山人民的民族氣節(jié)?!爱敱鸵敿t軍,紅軍來了就歡迎,長官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的歌聲四處蕩漾,傳遍呂梁、傳遍山西。
呂梁山北部的靜樂、保德、五寨、河曲等縣,紅軍所到之處,打富濟貧,給窮人撐腰出氣,指明出路。人民群眾深深地感到紅軍是窮人救星,是拯國于危、救民于難的親人。因此,很快在群眾中出現(xiàn)了父送子、妻送郎參加紅軍的動人情景。
僅石樓縣當時參加紅軍的就有二三百人。不少高小生也離開學校參加了紅軍,像郝守質、王三耀、王三武、曹廷明、梁克忠等就是當年積極報名參軍的。中陽縣高家溝村的放羊娃侯才智和小知識分子延慶水等聽了紅軍的宣傳,報名參軍,幾天之內中陽縣就有幾百名農(nóng)民踴躍參加了紅軍,被編入三十軍。由石樓、中陽、雙池鎮(zhèn)(今交口縣)等地的新戰(zhàn)士組成了二、六、八等三個紅軍游擊隊。其中,義牒一支游擊隊就有100多人,這支游擊隊以后與兄弟游擊隊合編為二六四團。
雙池鎮(zhèn)蘇維埃政府成立后,游擊隊馮來保、張仁杰和護軍隊長張明喜立即行動起來,深入農(nóng)村開展擴軍運動。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農(nóng)民和學生,離開家鄉(xiāng)走出校門,報名參加了紅軍。不幾天就擴軍300多人。僅有100余戶農(nóng)家的交口縣泊泊村,就有17名青年報名參軍。這支部隊起初叫紅軍游擊隊,也叫獨立營。后來參加紅軍的人越來越多,隊伍發(fā)展到近1000人,定名為工農(nóng)紅軍晉西游擊支隊。支隊長馮克武、支隊政委馬佩勛。
孝義縣西莊附近的煤窯工人和村里的一些青年人在紅軍離開時,就有許多青年人跟著當了兵。汾陽冀村、盡善村,文水縣孝義鎮(zhèn)、開柵鎮(zhèn)都有不少愛國青年、熱血學生積極報名參軍參戰(zhàn)、抗日救國。
紅軍在臨汾一個月就擴紅500余名?;艨h有400余名青年自愿報名參軍。
紅十五軍團轉戰(zhàn)嵐縣時也有不少青年參加了紅軍,自3月中旬揮師北上到4月下旬返回蓮門的轉戰(zhàn)過程中,擴軍500余名,其中七十五師的兩個團擴編為兩個師。紅三十軍在石樓、中陽、孝義、汾陽、交城、離石、(今)交口縣等地擴充紅軍300人。是東征紅軍指引呂梁山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紅軍在洪趙地區(qū)(今洪洞縣),組建了河東河西兩支游擊隊。軍團部委派肖克、張國華為“河西游擊支隊”負責人。梁彥義任“河東游擊支隊”隊長。數(shù)天后,這支500人的支隊,在安澤縣北平鎮(zhèn)被閻軍一個師包圍沖散,除部分犧牲外,其余大部分又陸續(xù)找到了部隊。洪趙全縣參加紅軍的人數(shù)在600人左右,后編了8個新兵連。
紅軍進駐河津,駐扎在黃村、西王、樊村和邊山一帶村莊,不損害群眾利益,幫助群眾擔水掃院,通過這一行動,群眾認識到紅軍是貧苦百姓的軍隊,汾河兩岸群眾擁護紅軍。在外地工作的共產(chǎn)黨員姚五福專程趕回來,與紅軍取得聯(lián)系,竄門走戶,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主張,消除群眾對紅軍誤解,動員群眾參加紅軍。短時間報名參加紅軍的青年達50多人。
為了擴大抗日力量,東征紅軍大力展開了“擴紅”運動,經(jīng)過廣泛宣傳教育,呂梁山上掀起了參加紅軍的高潮,出現(xiàn)了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相爭當紅軍的許多動人事例,青年人絡繹不絕地跑到“報名處”報名。許多青年學生毅然離開學校報名當紅軍,參軍人身份復雜,有煤礦工人、燒磚的、燒甕的、打長短工的,有農(nóng)民、商人、山村醫(yī)生、在校學生和愿參加紅軍的俘虜兵,還有剛結婚的夫妻一同報名的。多數(shù)是青少年,但也有部分中年人。僅2個多月,紅軍在呂梁山擴充兵力七八千人。
像(今)交口縣的解學恭、張梓禎,石樓縣的周志先、高富有、任俠惠、白玉光,今柳林縣的李丕寬、李廷、劉楓、梁明、薛振海,方山縣的楊步月,中陽縣的侯才智,興縣的劉國元,汾西縣的賈長明,靈石縣的郭萬勝,吉縣的牛德山,隰縣的王忠山,永和縣的宋有才等就是數(shù)千呂梁山兒女中有記載的幾十位老戰(zhàn)士。
遠在國統(tǒng)區(qū)上海的中國文化界領袖魯迅、茅盾于1936年3月在報紙上看到東征紅軍在山西的勝利喜訊,給紅軍總部發(fā)去了賀電,宋慶齡、覃振等均有來信,表示擁護黨與蘇維埃政府的主張,甚至如李濟深亦發(fā)表擁護通電。
各界人士為抗日捐款捐物
東征紅軍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承擔歷史責任,不辜負民族的重托,一路堅持擴紅籌款,喚醒民眾。
紅軍行進中,發(fā)揚既是戰(zhàn)斗隊,又是宣傳隊、播種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每到一處以一個村為基點,二三十人不等分散各村進行宣傳活動。他們刷寫標語,散發(fā)傳單,召開群眾大會,宣傳團結一致、奮起抗戰(zhàn)的道理。并擴紅籌款,號召群眾,為趕走日本侵略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有紅軍官兵和地方工作隊,動員民眾,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籌集抗日錢物。
為了抗日救國,紅軍沿途執(zhí)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的政策,一邊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一邊配合地方黨組織發(fā)動群眾籌募抗日救國經(jīng)費。呂梁山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積極響應召喚,盡力而為,對一些為富不仁的老財主,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
紅軍來到汾陽三泉鎮(zhèn)的第二天,正是三泉鎮(zhèn)集會的日子(二月初十)。這一天,趕集的人很多,紅軍利用這一時機,在三泉鎮(zhèn)神河廟公演了文藝節(jié)目,召開了群眾大會,在街上書寫大字標語,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發(fā)動群眾,籌募抗日救國捐。同時在南北馬莊、三泉、張家堡、趙家堡、南垣村等村,向當?shù)刎斨?、富戶征收了抗日救國捐款。南北馬莊被派了抗日救國捐的有七八戶人家(當時全村共200來戶)。如開明士紳李希孟就交納抗日救國捐360塊銀元。對捐款者,紅軍還給留下收據(jù),收據(jù)用白布條加蓋紅軍印章制成。
紅軍兩次到汾陽,所到之處,廣泛發(fā)動群眾打土豪籌募抗日經(jīng)費,既在政治上打擊土豪惡霸的反動氣焰,又在經(jīng)費上得到補充,還給當?shù)馗F苦的農(nóng)戶分發(fā)了糧食衣物。
中陽縣三交鎮(zhèn)(現(xiàn)屬柳林縣)有名的大財主李錦華,在三交、柳林、汾陽、石樓等縣都開有字號,是三交鎮(zhèn)上一霸。紅三十軍和蘇維埃政府一起,帶領群眾分了他的糧,迫使李錦華主動到蘇維埃政府捐獻錢物,以充抗日經(jīng)費。三交鎮(zhèn)地主劉養(yǎng)奎的兒子是敵團長,干了許多壞事,民憤極大。紅三十軍首長派人把他逮捕起來,還分了劉養(yǎng)奎和當鋪院馮廷杰的糧。
紅軍進駐孝義縣郭家掌村,打開了村中老財郭賢旺的糧倉,大約有兩萬多斤糧食,大部分分給了本村和附近村里的群眾,少部分籌作軍糧。此外,紅軍還將孝義縣畢家掌村的魏家寶、梁家沿村的康玉泉、馬家坪村的靳德功,三家地主的500多石糧食開倉濟貧,把400多只羊也分給貧苦農(nóng)民。
3月12日,郭家掌分兵會議后,紅軍小部隊仍然常常神出鬼沒地在孝義活動,摸情況、散傳單、騷擾敵軍。一次有40多個戰(zhàn)士夜間襲擊了敵方的騎兵營,繳獲了不少軍馬。因此,群眾中流傳了許多諸如“紅軍是神兵天降,童子軍刀槍不入”的話。
紅軍來到孝義西郊重鎮(zhèn)兌九峪,打開了鎮(zhèn)上“義和公”糧店,把糧食分給了附近的貧苦群眾。當時兌九峪有16家糧店,“義和公”最大,存有3千石糧食,掌柜是平遙人侯仁和程中林(程當時是兌九峪鎮(zhèn)的街長)。紅軍在兌九峪開倉濟貧的消息傳得很快,去背糧的人不計其數(shù)。除“義和公”外,其他糧店紅軍都沒有動。紅軍的抗日義舉和嚴明紀律不僅深受廣大群眾擁護,許多開明士紳和當?shù)刎斨饕采罡信宸?,紛紛主動捐糧捐款?!拔迳奔Z店的掌柜是石象村的開明地主馮姓弟兄倆,主動拿出幾百石糧食給紅軍做了軍糧。
紅軍進了曲沃城后,對工商業(yè)給予保護,到商店、廠房同樣是秋毫不犯,“福利盛煙房”老板曾預備500元白洋,擺了10桌“十全席”宴請紅軍,紅軍一不要工商業(yè)的錢,二不吃他們的席,并給他們解釋了黨的政策,消除了工商業(yè)界的顧慮,當天各商號就陸續(xù)開門營業(yè)了。
紅二十八軍軍長劉志丹路居中陽縣西合村時,該村任培厚是當?shù)刂氖考?,劉志丹親自給任培厚講述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任培厚深表贊同,并聯(lián)合一些士紳給紅軍捐獻糧食和錢物。
紅十五軍團在孝義縣盤糧村籌款500塊銀元,在蘆南街打開地主的糧倉濟貧,給當?shù)厝嗣袢罕娏粝铝撕糜∠蟆?/p>
中陽縣宋佳寨有個地主宋鳴章,在紅軍宣傳的感召之下,主動捐獻了10石糧食和幾百塊銀元,支持紅軍抗日救國。
在永和縣壕則垣村(今屬石樓縣),工作隊接到了村干部和群眾的檢舉,打開了地主積財家的地窖,挖出銀元5000塊,元寶50個,金條、金戒指、金鐲子大約二三斤,米麥200余石。工作隊當即把糧食分給了群眾,銀元等充作抗日經(jīng)費。許多貧苦農(nóng)民流著熱淚對工作隊說:“多虧紅軍來救了俺們的命,要不然俺們就要活活餓死了。”
紅軍在呂梁山南麓的洪趙“開倉濟貧”“嚴懲惡霸”的同時,還收繳了地主富豪和偽村公所的許多槍支,大約有400多支,充實了自己的武器裝備,也為地方消除了禍害,征集抗日經(jīng)費3萬多塊大洋和其他物資。在侯馬期間還擴充騾馬80多匹。
紅軍東征期間,通過打土豪、沒收官僚資本以及社會捐助,共計籌集到抗日經(jīng)費40萬銀元,連同大量的抗日物資,合計約50余萬銀元。
可以說,東征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對陜甘蘇區(qū)的經(jīng)濟封鎖,山西呂梁山人民為抗日救國提供了較為雄厚的財力、物力,對促進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建立黨和紅軍敵后根據(jù)地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晉西民眾擁紅軍反閻反蔣
紅軍東渡后,在毛澤東總政委、彭德懷總司令員、葉劍英總參謀長的指揮下,鞏固發(fā)展和壯大抗日根據(jù)地,消滅阻攔紅軍東進抗日的敵軍,擴大紅軍,力求推動全國抗日運動。
東征紅軍深入群眾,廣泛宣傳,為群眾辦好事,嚴明的紀律,愛民的舉動感染教育了大批群眾,每當蔣閻軍隊阻撓東征紅軍東進抗日時,晉西民眾自發(fā)地為紅軍送水送飯,傳遞信息。3月17日,毛澤東冒雪從郭家掌出發(fā),行程40多公里,到達靈石縣的西莊村(今屬交口縣)后聽說西莊人畜缺水,吃水要到幾里以外的村子去挑,于是命紅軍小分隊四處找水,在村東找到一股小泉,他們一直挖下去,竟挖出一股大泉水來。群眾稱這股水為“幸福泉”,并高興地傳唱:“吃水不忘挖井人,恩人就是毛澤東;跟著紅軍鬧革命,全國奮起打日本。”
興縣羅峪口戰(zhàn)斗結束后,有一批紅軍戰(zhàn)士身負重傷,軍中缺醫(yī)少藥,劉志丹便派人找來幾名老黨員,一起想辦法。其中,王致禮同志建議去請河畔名醫(yī)牛大業(yè),其他老黨員連忙說:“牛大業(yè)家住村中央,經(jīng)常有人上門看病,這大白天的恐怕不好請?!贝蠹夷阋谎?、我一語正在犯愁的時候,只見首長劉志丹來回踱著步,不一會兒,果斷下令:“派幾個紅軍戰(zhàn)士包圍牛大業(yè)家院子,打上幾槍,把牛大業(yè)捆到羅峪口”。有這樣請人的嗎?大家面面相覷,一時愣了神,后來只見牛大業(yè)被捆綁帶了上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劉志丹微笑著親自上前松了綁,并熱情地倒水。見紅軍首長很是和氣,一頭霧水的牛大業(yè)這時才平靜下來。劉志丹誠懇地說:“牛先生受驚了,得知您醫(yī)術高明,這次請您來是想讓您給紅軍辦點好事,眼下我們有批戰(zhàn)士受了傷,急需醫(yī)治,考慮到白軍日后會傷害您,不便正當邀請?!迸4髽I(yè)一聽恍然大悟,深感紅軍辦事有方,考慮周到,于是立即給紅軍治傷,臨走時劉志丹給他留下了幾十塊大洋,牛大業(yè)分文未收。
紅二十八軍攻破敵人晉西北黃河防線后,在羅峪口、康寧鎮(zhèn)、白文鎮(zhèn)駐扎期間,積極開展群眾工作。不久奉命在興縣曹家坡打了一仗,當?shù)氐墓伯a(chǎn)黨員就給紅軍帶路,介紹地形,組織擔架隊、運輸隊。戰(zhàn)斗打響后,王引生帶領當?shù)厝罕姅?shù)十人,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給紅軍戰(zhàn)士送子彈、運送傷員,尤其是敵旅長溫玉如龜縮在深溝伺機反撲那陣,曹家坡、劉家莊、安家莊附近的群眾,自發(fā)地把已經(jīng)做好的飯送到紅軍陣地,有的把自己蒸熟的老南瓜、山藥蛋、窩窩頭等送給紅軍戰(zhàn)士。劉家莊有個老太太聽說紅軍打勝仗,就把自己積存了很久的一籃子雞蛋煮熟送給紅軍戰(zhàn)士充饑。安家莊的一位瘸腿老大爺,聽說紅軍打敗了溫玉如的閻匪軍,主動熬了一鍋粥,用桶挑上一瘸一拐地爬上山坡慰勞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斗結束后,附近的老百姓炸油糕、做豆面湯,爭先恐后慰勞紅軍,婦女們爭著為紅軍戰(zhàn)士洗衣服,青年小伙子積極報名參軍。
紅軍到曲沃縣后,把堵城門的近5萬斤糧食,拉到大坡上、學校里,給群眾講:“老鄉(xiāng)們,這些東西都是老財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來的,現(xiàn)在把它分給大家拿回去補助生活,發(fā)展生產(chǎn)?!备唢@村和村北幾個村的群眾也都分到了糧食和衣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紅軍在曲沃籌到抗日經(jīng)費1萬多塊銀元,將幾戶地主的6萬斤糧食分給了窮人。
兌九峪戰(zhàn)斗中,當?shù)氐娜罕娊o了紅軍很大支援。戰(zhàn)斗過程中,雙方傷亡都很大。紅軍的傷員,當?shù)乩习傩蘸芸炀吞ё吡?。有兩個傷員被禪房頭村老鄉(xiāng)藏到村后玉泉寺的廟里,每天送水送飯,不久就送回了部隊。
3月18日,蔣介石軍隊關麟征的騎兵營在靈石的南關鎮(zhèn)被紅軍打得抱頭鼠竄,潰不成軍。這次戰(zhàn)斗全殲關部一個騎兵連,死傷甚多,俘敵百余名,繳獲戰(zhàn)馬百余匹,重機槍兩挺,其它槍支彈藥甚多。
3月19日,徐海東、程子華率領的紅十五軍團揮師北上,路經(jīng)汾陽中上達村時,這里的群眾因受閻錫山反動宣傳影響,大部都逃走了。平時就膽小的趙子謙一家,慌得連家門都沒顧上鎖便跑到了鄰村親戚家。傍晚,打聽紅軍已經(jīng)走遠了,一家人才返回家中。回家后他們把所有的東西都檢查一遍,發(fā)現(xiàn)家里的米面蔥蒜,壇壇罐罐什么都沒有少,唯獨存放在盔里的20來個糖餅不見了,而在斗盔的底部,卻赫然發(fā)現(xiàn)了3塊銀光閃閃的現(xiàn)大洋。大洋下面壓了一張紙條,大意是:“紅軍路過貴地,吃了你家的餅子若干,今留下白洋3元,敬希查收,此致敬禮!”下面署名“中國工農(nóng)紅軍抗日先鋒隊”。全家人看到這種情景,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他們逢人便說:“從古至今,沒見過這樣好的軍隊!”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當年這樣寫道:“有一個青年談到去年紅軍抗日東征山西時人民的反應。他說‘老百姓歡迎我們!他們幾百幾百的來參加我們紅軍。他們在我們行軍的路上送茶水和餅。有許多人從田里出來歡迎我們,向我們歡呼……’參加紅軍人紛紛,倭寇國賊驚失魂;抗日先鋒處處有,革命同盟遍鄉(xiāng)村?!边@首“參加紅軍詩”,就是對這種熱烈情景的真實寫照(摘自斯諾《西行漫記》)。
東征紅軍在南征北討中,在呂梁山南端先后攻克襄陵縣(今襄汾縣下轄鎮(zhèn))、吉縣兩座城。3月18日,紅一軍團二師進抵臨汾之金殿、襄陵之齊村一帶,23日將襄陵縣城包圍,連攻兩次未克,4月1日凌晨3時許,紅軍在師長劉亞樓、政委肖華的指揮下,向襄陵城發(fā)起了總攻,首先猛攻南關,占領制高點——南關東閣,用機槍壓住守軍,架云梯奮勇登城,黎明時,縣城宣告解放。
紅軍進襄陵城后,在南高一村向大地主梁慶如征款4000多塊大洋。北高一村地主王禿娃,為富不仁,紅軍把他家的200石糧食(約6萬余斤)分給了窮人。
縣長康小民任職兩年還無甚大過,紅軍接受群眾意見,將他釋放,對盤剝群眾最重的“王錦當”“五興當”“吉生當”“五慶當”“利生當”5個當鋪,紅軍把他們的財產(chǎn)予以沒收,分給窮苦百姓。
紅軍在城內的日子里,買賣公平,對工商業(yè)者秋毫無犯,很快商店全部開門,照常營業(yè),秩序井然。廣大群眾對紅軍的行為,深受感動,歡聲載道。
4月15日,紅軍攻入吉縣城,商店貨架上的商品一件也沒有人去動,大受商界贊譽。有一位姓杜的染坊掌柜,妻子不幸被流彈擊斃,紅軍入城聞知后,還給他家發(fā)放了埋葬費和撫恤費。
被俘虜?shù)目h長璩象咸,是舊知識分子,紅軍對他采取了教育的態(tài)度,了解到他在吉縣沒做過太多壞事,便將他帶回陜北進一步教育改造,為我所用??吹竭@些,城里老百姓私下在一起議論說:“看人家紅軍才是咱老百姓的軍隊哩!紅軍真是仁義之師呀!”
東征將士耿飚將軍1998年4月22日在《紅軍東征》(上下冊)一書出版時寫了一篇《河東一戰(zhàn)、功垂千秋》的文章,文中說道:“紅軍東征,不只是一次戰(zhàn)略性的軍事行動,產(chǎn)生了重大的政治影響,而且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的發(fā)展歷程中也功不可沒,值得大力稱贊。8000河東子弟加入紅軍隊伍,大批抗日經(jīng)費和物資,在東征中籌到,對經(jīng)歷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一方面軍來說,可說是如虎添翼。對我們黨和軍隊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睆倪@一段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年山西呂梁山人民的巨大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