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17-01
09年秋季開始實施《提前識字盡早閱讀循序作文》這項實驗,至今已經(jīng)整整五年了。五年來,我們在集中識字后指導閱讀寫作方面,始終是堅持"以閱讀為核心,培養(yǎng)寫的能力"為目標進行循序訓練的。即課內(nèi)閱讀,口語交際,讀寫結(jié)合:課外閱讀,自由寫話,放膽寫文。
1.學習閱讀方法,打好寫作基礎(chǔ)
課堂是閱讀教學主陣地,是孩子直接接受知識的主要渠道。課內(nèi),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進行閱讀方法、遣詞、煉句、煉段的嚴格訓練,打好寫話基礎(chǔ),提高寫作能力。
2.重視閱讀課,讀中學寫,進行寫法的滲透
閱讀教學不但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的任務。學生所需要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遣詞煉句、布局謀篇的能力,都要在閱讀教學中逐步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以寫帶讀,也就是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知識與方法,促進寫作,而由于寫作的需要帶動了多遍的讀,使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密切結(jié)合,最后達到寫的目的。首先在讀中學習用詞說話。詞是最小的語言單位,而句子又是由詞或詞組構(gòu)成的語言使用單位,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人們使用它能夠達到交際的目的。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又讓人易于接受,有一種通暢的感覺,就得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段沂鞘裁础芬晃闹杏羞@樣一段:"平時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我用幻燈片出示了這句話,然后問學生:"為什么在池子里要用'睡覺',在江河里則用'奔跑'呢?"這么一問,學生們經(jīng)過討論知道了用詞要準確,不能說"我在江河里睡覺",因為江河流速很快,不僅這樣,我還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打出一些句段進行訓練。就這樣,通過大量閱讀,欣賞美詞佳句,做一些詞語游戲,有目的、有重點地在閱讀課上給以正確指導,學生用詞準確了,并且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用詞造句,生動形象。如二年級學生張雯寫"過年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歡樂。"付天宇寫春天:"山坡上的小草也笑嘻嘻地探出頭來。"一個"探"字用得多么精道、神似,把小草寫得多像一個頑皮的孩子。
接著我在閱讀中注重句群的訓練,在大量的閱讀中,我們接觸到句群,有并列式句群、承接式句群、因果式句群等,并且有輔助性訓練內(nèi)容。閱讀中一點點滲透了句群的意思,在讀中體會、認識,并且落實到筆上,由仿寫到創(chuàng)造性描寫,起步成篇。最后布局謀篇,有了詞句訓練的基礎(chǔ),滲透寫作方法、結(jié)構(gòu)方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在閱讀教學中,我總是這樣引導學生:學一篇文章,我們不但要知道文章寫的是什么,還要弄懂為什么寫,更要明白是怎樣寫的。在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時,學生自學字、詞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為了表達這個中心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又是按什么順序怎樣組織這些材料的,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開頭、什么樣的結(jié)尾呢?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在我的適時點撥下,體會了,吸納了,也自如地運用了。武寧寫《我們的第三小學》就采用了這樣的寫法,突出了我校的教學特點并表達了孩子們在這所學校學習生活的快樂及對母校的熱愛、贊美之情。
閱讀教學中,通過大量地閱讀,通過教師一點一滴地滲透,結(jié)構(gòu)、寫法,同學們學會了很多,并能自如運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上好口語交際課,說寫結(jié)合
新課改把口語交際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從一年到六年貫穿始終,因此上好口語交際課,利用好口語交際課就顯得猶為重要。在口語交際課前,我們首先根據(jù)不同年級段,不同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認真選擇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做到內(nèi)容新穎,讓孩子在口語交際時有興趣、有話可說。在口語交際課中,我們既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選擇打電話的對象,創(chuàng)設(shè)打電話氛圍,又讓每組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盡情地表達、自由的發(fā)揮。最后,教師讓學生把打電話的過程完整的表達出來,做到說寫結(jié)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寫的能力。
4.課外閱讀,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幾年的教學中,我體會到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在語言發(fā)展中才能不受到限制和阻礙。因此,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只靠課內(nèi)閱讀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擴大孩子的閱讀面,加強課外閱讀的檢測與指導。
4.1培養(yǎng)孩子讀的興趣。閱讀課上,教師有目的的布置預習,有很多知識不讀書是解決不了的。我對學生們說:"想知道天文、地理、名人軼事,那就自己去看書,這樣你們就會了解知道的更多。"為了達到目的,我設(shè)計了讀書卡,看看學生們的讀書卡,你就了解學生們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看看學生的日記,你會振奮,為他們的進步高興。
閱讀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語言得到了充分地發(fā)展,實驗教材的《讀物》不隸屬教學范疇,是輔助教材,用好它非常重要。書中的小故事,或具哲理,或語言精煉優(yōu)美,每篇故事的選擇都與課堂教學配套,可讀性、實用性強,為了讓孩子把《讀物》看成必讀之書,我們都是先領(lǐng)讀、示范讀,讓孩子感興趣,受到感染,然后學生進行仿讀,學生不但會讀,還把讀的故事講給家人、同學聽,這樣提高了學生表達能力,積累了語言,也為寫奠定了基礎(chǔ)。
4.2讀入手,培養(yǎng)寫的能力。通過大量的課內(nèi)外閱讀,學生們有了語言的積累,真的想動手寫寫了。實踐——這個最好的教師告訴我們,對學生加強日記的訓練,是學生最容易接受、掌握、運用的一種最佳的練習寫的方法,也是提高寫的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們從學生集中識字一段時間后就堅持寫日記了,先是每周二篇,逐漸增加數(shù)量,多寫不限。從起步到發(fā)展,再到提高,這樣的一個過程。第一次日記講評課要認真準備,認真總結(jié),當我把學生寫的好日記展示在大屏幕上,指出這篇日記好就好在真實,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具體地表達出來。并給這些學生每人發(fā)一張智慧卡。這樣就激發(fā)了每一位學生寫的激情,果然,第二篇日記大有好轉(zhuǎn),起步扎實。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學生喜聞名樂見的活動,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fā)展。大量地閱讀、不斷地實踐,興趣有增無減,寫的能力不斷提高。
這項實驗進行五年來,比較地看,實驗班的學生寫的能力要強得多,主要是這套《閱讀》上下冊教材的優(yōu)勢,再者訓練得法。實踐證明課內(nèi)按序進行閱讀,基本功訓練,打好了寫的基礎(chǔ)。課外學生自主閱讀,自由寫話,培養(yǎng)了寫的能力。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指導中有講評,講評中有指導,提高了寫的能力。以閱讀為核心,課內(nèi)課外閱讀寫話訓練雙線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F(xiàn)在,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較高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