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一倩
摘 要:許多英語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學困生身上,多年來教育家們也不斷地從不同角度探討解決措施。本文就英語教學,從動機角度入手,分析差生的特征,提出了轉化英語學習差生的措施,以求有益于英語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
關鍵詞:學困生;激發(fā);英語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15-01
對于許多中職生來說,英語是他們學習生涯中攔在前進途中的一座大山。由于中西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缺乏合適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等等原因,中職學困生往往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本文就結合學困生學習特點,探討如何激發(fā)學困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困生特征
通過調查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英語學習學困生往往學習動機膚淺,模糊,具體表現(xiàn)為:
1、外語學習無用論。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對他們的日后工作無法像專業(yè)課那樣起到巨大的幫助,因此學習無動力。
2、成就動機和志向水平低。他們學習上缺乏信心,總是處于落后消極狀態(tài)。學習中很少得到成功的愉快體驗。所以形成了較低的成就動機水平。
3、缺乏英語學習的自信心,自卑心理嚴重,認為自己天生不是學習外語的料。學困生往往怕出錯,不愿和別人用外語對話,不愿多提問題,因而采取消極態(tài)度。
4、歸因傾向不利。他們常把失敗歸因于能力、運氣、任務難度等外部不可控因素上,認為自己無論怎么努力,都難以擺脫目前的狀況,時間一長,他們很容易陷入習得無助的狀態(tài)。
二、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1、加強學習目標性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動機與目的,理想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達0.819。因此,學生只有樹立明確學習目標,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幫助學困生確立目標時,教師應注意:求近不求遠。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確定一些他們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近期目標,比如了解課文中的最為重要和常用詞匯,讀懂文章中的某個段落。費斯汀格(L.A.Festinger,1957)指出:當觀念、事實間產生了認知矛盾時,這種不和諧會引起人去協(xié)調這種狀態(tài)的動機。但如果認知上的矛盾過大,過度的不和諧會使人感到無法協(xié)調,從而產生回避的行為和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在給學困生布置作業(yè)時可以布置分層作業(yè):基礎類,普通類,展望類,只求他們完成相應層次的作業(yè),不規(guī)定他們做高一層次的作業(yè)。若學困生額外地做了高一層次的作業(yè),教師就應給予表揚,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2、設法降低學困生的焦慮、緊張、擔憂情緒。有的差生怕出錯,小心翼翼,處于高度焦慮狀態(tài);有的則破罐子破摔,根本不在乎,處于低焦慮狀態(tài)??死暾J為,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引導差生處于一種較適當?shù)慕箲]水平下。引導學生坦然面對失敗。學困生由于基礎差,成績不好,不能正視失敗而產生了灰心喪氣。教育學生失敗也并不可怕,只要找準原因,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并樹立信心,肯定會有進步。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困生多參加課堂活動,課堂上不一定每錯必糾,對那些不妨礙交際的錯誤不必急于糾正。教師要讓自己鼓勵的眼神,和善的表情多惠顧他們。還要教育其他學生不要歧視差生,要互助互愛,使差生在一個輕松,和諧,溫暖的集體中增強學好外語的信心,逐漸克服恐懼心理。
3、給學困生以成功的體驗。學困生常過分夸大學習中的困難,原因之一就是成功的體驗太少了。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根據(jù)韋納的理論,當人們相信自己增加努力將帶來成功,他們就會在工作中堅持更長的時間,并提高學習成績。而要使學生取得成功,就應不斷地使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斷給予他們成功的反饋,讓其產生成就感,榮譽感,滿足感,使學困生在自身進步中體驗成功。筆者曾經(jīng)為一位學困生進行專門輔導。
為了讓該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受,我在每次單元測驗前都給他進行個別的特殊輔導。期間,有意透露若干測驗題,使他每次單元測驗的成績都比前一次高若干分。同時,我在每次測驗講評時,都會在全班對他的進步予以大力表揚。如此這般,使這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一學期之后,其學習成績就到了班里的中等偏上水平。樹立成功的榜樣。舒恩克(D.Schunk,1985)認為讓學生觀察同伴成功的作業(yè)過程能夠促進觀察者的有效感。這里就是讓學困生通過觀察與自己能力相近者的學習行為激發(fā)自信心,而當其發(fā)現(xiàn)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信念,相信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
4、激發(fā)差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愛因斯坦說:/對一切來講,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論語中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梢?,培養(yǎng)差生的學習興趣是激發(fā)其動機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教學中可通過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形象性和具體性,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風趣化。新穎的東西能激發(fā)人的興趣,形象具體的東西易喚起人的情緒。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錄音,錄像,開展小組活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用唱英文歌曲,詩歌朗誦,講故事,跳舞,做游戲,演小品等來緩解學生緊張和疲乏的情緒。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轉變差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骨頭。學困生在認知上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覺得自己難以應付課堂學習任務;情感上心灰意冷,自暴自棄,害怕學業(yè)失敗,并由此產生高焦慮或其它逃避行為;行為上有問題。而英語學習是一項比較艱苦的工作,學生如果缺乏對英語的興趣,求知欲,好奇等動機因素,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成績。因此教育者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目標,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通過新穎的內容,消除差生焦慮情緒,提高他們的成就動機水平,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感覺到學習英語是一種享受,最終產生強烈的學好英語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