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良
物物相比多創(chuàng)新
———類比推理法
◆張志良
你們應該都聽說過“人比人,氣死人,馬比騾子托不成”這句俗語吧?它告訴我們不要與別人進行比較。但是,從創(chuàng)新思維的角度來看,時常比一比,進行類比推理,你們會發(fā)現更多創(chuàng)意,做出更多創(chuàng)新作品哦。
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因此有人研究太陽與生物生長的關系,誰也不會大驚小怪。但如果有人突發(fā)靈感,琢磨起月亮照射下的生物,可能許多人大惑不解。
難道萬物生長也靠月亮?
一些農學家對月亮情有獨鐘。經過長期研究,他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論:萬物生長也得益于月亮。當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時,約有強度為0.25勒克斯(相當于距離40瓦電燈15米接受的照明強度)的光照射大地。盡管月光并不像陽光那么明亮,但能給許多植物帶來勃勃生機。
例如,玉米、豌豆、向日葵等植物發(fā)芽幾厘米后,如果沐浴月光,就會生長得很快。月圓前兩天種的玉米,比月圓后兩天種的長得更快。新月時分種的豌豆,比平時種的更易凋謝。在下弦月后采摘的果實、收獲的莊稼,好像經過凈化、消毒處理一樣,更利于儲存。
于是,農學家們建議,在播種和收獲農作物時,除了考慮季節(jié)、節(jié)氣外,還得看月亮的陰晴圓缺。
月光與陽光有相似之處,既然陽光能夠促進農作物生長,為什么月光就不能對農作物產生作用呢?正是這種類比推理的智慧閃光,激發(fā)了農學家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捕捉到了“月光農業(yè)”的靈感。
類比思維法是根據兩種事物、現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從而推知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思維方式。類比的基礎是事物或現象的相似性。
運用類比推理法進行創(chuàng)新,通常可以采用直接類比、對稱類比、綜合類比等方式。例如,由北京烤鴨想到北京烤雞屬直接類比;由古文觀止想到今文觀止屬對稱類比;如果想模擬人體機能設計一款機械手,那就得運用綜合類比了。
從表面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似乎很容易提出新概念,但是真要“旁通”出新事物并非易事。由方便面想到推出方便米粉,雖然表面上看僅僅是換了個名詞,但是小麥和大米畢竟性質不同,簡單地沿用制作方便面的工藝,并不能保證可以生產出方便米粉。從烤鴨到烤雞,雖然鴨和雞都是家禽,但畢竟不同。即使是雞,烹調方法不同,口味也會不一樣。如何使烹調出的烤雞與闖進中國市場的洋烤雞或炸雞平分秋色,還得在現代烹飪藝術上進行新的探索。
運用類比推理法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要注意抓住兩種事物、現象在某些本質屬性方面的相似之處。例如,人們在潛艇的研究過程中,曾將潛艇與海豚進行類比。類比時,人們不只發(fā)現海豚在水中運動速度極快,還對它的形體構造進行了分析。
原來,海豚具有流線型的形態(tài)和特殊結構的皮膚。它們那具有雙層結構的柔軟表皮可以產生蠕滑,并借助滑移時產生的漩渦來減小前進的阻力。于是,人們設想潛艇也具有流線體,并外“穿”一種用橡膠仿制的“海豚皮”。
在潛艇與海豚的類比中,所依據的屬性(特殊的形體和皮膚結構)就是本質屬性,與推出的屬性(在水中運動速度極快)有必然聯系,所以類比推理的結論是可信的。
事實證明,人們運用這種類比海豚推理設計出的新型潛艇,的確比舊式潛艇受到的阻力小,航速快。再看看“月光農業(yè)”這個創(chuàng)新實例,如果月光與陽光不具有某種相同的物理屬性,那么農學家們不會獲得類比創(chuàng)新的成果。
假如你想發(fā)明一種具有加強效果的新型高壓鍋密封圈,想想看,可以運用哪種類比推理方式,與哪些東西進行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