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耀華中學(xué) 崔亞飛
?
日行跡和時差曲線
□ 天津耀華中學(xué) 崔亞飛
在同一地點每天同一時刻觀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年中太陽的位置會保持不變嗎?答案當(dāng)然是否定的。如果在一張圖上把一年中太陽的位置繪制出來,它會是什么形狀呢?如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不同季節(jié)太陽位置有差異應(yīng)是個基本常識,但談起積累一年的圖像,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概念的。我有一個學(xué)生在學(xué)過高中地理地球運動后做過這樣一個推測。在天津,北京時間12點12分也就是天津地方時的正午12點(平太陽時),太陽位于正南方,因為一年中正午12點(平太陽時)太陽高度角有大小之分,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所以一年中太陽的位置應(yīng)組成一段南北向的豎線。從地理課的認(rèn)知層次上,這樣的推論有理有據(jù),的確應(yīng)該如此。但觀測的結(jié)果如何呢?
圖1 阿塞拜疆上空的地方時正午12點(平太陽時)日行跡,圖片來源:APOD
圖2 希臘阿波羅神廟上午9點的日行跡,圖片來源APOD
圖1拍攝自阿塞拜疆的巴庫市,是拍攝者利用魚眼鏡頭捕捉當(dāng)?shù)氐胤綍r正午12點(平太陽時)一年內(nèi)的太陽位置而得到的,可以看出其軌跡呈現(xiàn)一個漂亮的8字,豎掛在南方的天空,并不是上文推測的在一條線上。
如果你選擇的時間不是每天的正午時分,比如說是上午9點,你仍會得到一個漂亮的8字軌跡,只不過它是朝東面傾斜的。
圖2的前景是古希臘科林斯的阿波羅神廟,天空中的點是拍攝者利用單張35mm膠片有計劃多次曝光而得到的自2003年1月7日至12月20日期間當(dāng)?shù)厣衔缇劈c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這些位置勾勒出了一條交叉的8字形曲線,我們稱之為日行跡。在8字形軌跡的最上方的點是在夏至日附近獲得,而最下方的點是冬至日獲得,春秋分時的點位于曲線的中間點而非交叉點。
日行跡為什么會成這樣一個8字形呢?或者說太陽的位置為何會出現(xiàn)變動呢?簡單說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是橢圓形,偏心率e約為0.0167,這就使得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上快慢不一。當(dāng)?shù)厍蛴咏枙r,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速度就越快,在1月初地球和太陽距離最近,而7月初距離最遠(yuǎn)。這就使得我們基于觀測太陽視運動而得到的地球自轉(zhuǎn)周期,也就是常說的一日長度,通常說一個太陽日,長短是不一樣的。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是正圓形沒有偏心率,其運動是均勻的,那么太陽日的長度就應(yīng)該是一樣的。
另一方面,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目前該角度大約是23°26′,地球的自轉(zhuǎn)軸和黃道之間是斜交的。這種斜交也造成太陽日的長短不相等,在春分秋分的附近日長較短,而在夏至冬至附近日長較長。并且這個影響要比橢圓形軌道的偏心率的影響效果更明顯。
另外由于斜交,每天同一時間,夏季時太陽升日的高度要比冬季時要高,這就使得太陽的位置在垂直方向拉開了距離。對于北半球而言,夏至?xí)r太陽出現(xiàn)在日行跡的高點,冬至?xí)r出現(xiàn)在低點。在不同緯度上日行跡會呈現(xiàn)細(xì)微的差異,每天不同時段繪制的日行跡也不一樣。
綜上兩個原因,由于太陽高度不同,使得太陽的位置在豎向拉開了距離,而太陽日的長短不同使太陽的位置在橫向拉開了距離。這就使日行跡呈現(xiàn)了一定的形狀,當(dāng)然偏心率和黃赤交角不同,日行跡的圖案也會不同,不一定都是8字形。
這里很有必要說一下我們平時用到的時間系統(tǒng),這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但卻被絕大部分人忽略,甚至根本不知道。雖然時間系統(tǒng)比較復(fù)雜,但是我們有必要了解最基礎(chǔ)的背景。
我們?nèi)粘I钪杏玫降囊惶?4小時的時間系統(tǒng)是民用時。高中地理中介紹,一個太陽日長度是24小時,一個恒星日長度是23時56分4秒,這里提到24小時是一個平均長度,可以叫作平太陽日。由于偏心率和黃赤交角等原因的影響,我們實際觀測太陽視運動而得到的太陽日的長度每天是不等的,也就是說真太陽日長短不確定,有時長于24小時,有時則短于24小時。
圖3 符合民用時系統(tǒng)的鐘表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拿真太陽日長度作為計時的標(biāo)準(zhǔn)會是什么樣子。一個構(gòu)造精確的手表,可不會有時快有時慢,那你每天都需要校正一下手表,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事實上,以前確實是這樣,巴黎王宮里用炮聲給市民報告真正午的時間,讓大家校準(zhǔn)時鐘,你可以想象這有多麻煩。在路易十四時代,巴黎的鐘表制造業(yè)工會已經(jīng)在展覽柜里掛著一架鐘,鐘面用拉丁文寫著這樣一句話:“它說明太陽時不準(zhǔn)確?!?/p>
所以我們?nèi)粘I钪芯筒捎昧撕啽愕钠教枙r,而真太陽時就交給有需求的天文學(xué)家去使用吧。
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民用時)的差值,我們稱為時差。
負(fù)值表示真太陽日長于24小時,太陽走得慢,位置偏東;正值表示太陽日短于24小時,太陽走得快,位置偏西。時差一年中有四次為0,四次極值,出現(xiàn)日期及時差如表1所示。
以太陽的赤緯為縱坐標(biāo)將一年中的時差值畫圖,可以得到時差“8字形”圖,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呢。可不可以建立日行跡和時差之間的聯(lián)系。你可以這么理解,日行跡的8字形軌跡就是在天幕上繪制的不同版本的時差圖案。
圖4 時差“8字圖”,圖片選自《天文學(xué)新概論》
其實,日行跡的英文“Analemma”,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日晷的底座。如果在日晷底座上都繪制一幅如上的時差“8字形”圖,日晷上讀出的是真太陽時,減去時差值,就會得到相當(dāng)準(zhǔn)確的此地的平太陽時,根據(jù)其與北京時間的差值,你就可以算出當(dāng)?shù)氐慕?jīng)度。
表1
在太陽系其他行星上也可以觀察到日行跡圖,只不過由于軌道偏心率和傾斜度不同,日行跡圖案也是有差別的。
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上都是8字形軌跡,只是形狀與地球的不同。木星上是橢圓形。火星上是淚滴狀。土星上8字形一個圈極小而接近淚滴狀。
從8字形的寬度可以看出,一年中太陽位置的偏差還是很明顯的,故日行跡其實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xiàn)象。咱們可以做一個估算,根據(jù)上文中的時差,2月12日和11月2日分別達(dá)-14 分24秒和16分24秒,二者的差值近31分鐘,按照4分鐘偏1°估算,二者的位置偏離達(dá)8°,從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的視直徑大概是0.5°,也就是說此位置偏差大概有16個地球月亮排列起來那么遠(yuǎn),差異足夠明顯。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沒有意識到的,所以做一下科普是很有必要的。
圖5 不同行星的日行跡,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圖6 為機(jī)遇號拍攝的火星日行跡,圖片來源APOD
圖7 拍攝自土耳其的日行跡,其中捕捉到了一次日全食
日行跡的攝影作品是相當(dāng)漂亮的,但是拍攝這樣一幅作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卻一年的時間跨度需要耐心和毅力,高超的攝影技術(shù)、圖像處理也是必需的。這就使得目前全球也就大概有二十多人發(fā)布過日行跡攝影作品。
圖7是一幅拍攝自土耳其的日行跡,其中捕捉到了一次日全食,攝影師由此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Tutulemma”,用來表示包含日全食影像的日行跡。
為大家匯編了一個日行跡美圖及介紹,你可以掃描二維碼進(jìn)行延伸閱讀。
看了這么多漂亮的日行跡攝影作品,你是不是心里癢癢的,想嘗試一下呢。但是鑒于日行跡攝影的高難度,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機(jī)會完成了。但如果你能動手做一做我推薦的小實踐,相信還是有收獲的。怎么樣,一起試試吧。
一:利用虛擬天文館模擬。
推薦理由:難度較低,直觀性較高,可操作性強。
虛擬天文館是一款優(yōu)秀的星空軟件,可以對星空進(jìn)行直觀的模擬,同時還可以獲取較為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以下是兩種模擬方法。
第一,截屏疊加法,合成日行跡圖。
選取你感興趣的地理位置,在一天中的一個固定時間,截屏軟件中當(dāng)時太陽的位置圖像。然后選取合適的時間間隔,獲取一年中不同日期同一時刻的太陽位置圖像。最后利用疊加軟件如Starstail等合成。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一年中軟件的視角不變,時間流逝保持暫停,在時間調(diào)整欄,只改變?nèi)掌诓桓淖儠r刻。這個方法是遵從日行跡拍攝的理念,最為生動形象。
圖8 此圖為筆者模擬的天津地區(qū)2016年上午9點的日行跡
第二,獲取太陽位置數(shù)據(jù),繪制日行跡圖。
選取一年中不同日期同一時間的太陽視位置數(shù)據(jù),包括太陽方位角和高度角,利用Excel等工具繪制圖像。
圖9 此圖為筆者繪制的天津地區(qū)正午日行跡圖
二:利用投影法間接繪制日行跡。
推薦理由:
動手實踐,體驗科學(xué)探究的過程。
耀華星緣天文社科研部本學(xué)期重新設(shè)計了一個校園實踐的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
在操場較為空曠的單杠活動區(qū),利用單杠的豎桿作為觀測對象,在每周二上午9:45分(課間中間時刻)記錄豎桿頂端影子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且油漆筆做標(biāo)記,并記錄日期及觀測編號,堅持觀測一年。最后對觀測數(shù)據(jù)處理,①建立合適的地面坐標(biāo)系,繪制標(biāo)記點分布圖,②在所有標(biāo)記點上擺上紅色小球拍照記錄。
這個實踐的難點在于長跨度的觀測記錄,類比攝影師的執(zhí)著堅守。另外選取一個穩(wěn)定的觀測對象以及較長時間的保存標(biāo)記點也是不易之處。2013年我們曾設(shè)計過類似的觀測,樹立了一個1米高的標(biāo)桿,但是觀測兩個月后標(biāo)桿被損毀而使觀測中斷,特別遺憾,所以今年吸取教訓(xùn)重新設(shè)計了方案,另外校園觀測,兼顧觀測時間安排也是很有必要的。有興趣的愛好者也可以嘗試一下。
(責(zé)任編輯 張長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