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黑龍江省佳木斯水文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
淺談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設
王瑩
(黑龍江省佳木斯水文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山洪災害在湯原縣山洪災害發(fā)生頻繁,通過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的建設,完善監(jiān)測預警平臺;建設報警體系;提高山洪災害的防御能力,疏散及救援工作能高效有序進行,減少及避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同時給各級政府領導和各級防汛部門實施決策和防洪調度及搶險救災提供依據(jù)。
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防御能力
湯原縣位于松花江下游北岸,三江平原西部。地理坐標為E129°30′~130°59′,N46°30′~47°21′。湯原縣東西長112km,南北寬91km。全縣總面積3416.1km2,其中山丘區(qū)面積1123.3km2,平原區(qū)面積2292.8km2。湯原縣的防汛戰(zhàn)線長、防汛任務重,境內的大江大河較多、防洪基礎設施現(xiàn)狀較薄弱,水保工程較少,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淺山區(qū)、半山區(qū)暴雨頻發(fā),山洪來勢兇猛、短時間內成災,造成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通過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的建設,完善監(jiān)測預警平臺;建設報警體系;提高山洪災害的防御能力,疏散及救援工作能高效有序進行,減少及避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1.1地形地貌
湯原縣地處三江平原西部,西北為小興安嶺南緣,東南是沖積平原,屬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湯原縣地形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之地貌特征。根據(jù)地貌形態(tài)特征分為低山丘陵、山前臺地和堆積平原。
1.2水系
湯原縣境內江河縱橫,水網(wǎng)密布,以松花江、湯旺河二大干流為主,湯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所有河流皆自西北向東南流,最后入松花江,境內大小河流均屬松花江水系。
1.3氣象
湯原縣地處中高緯度,屬中溫帶濕潤氣候區(qū),大陸性氣候顯著,具有明顯季風氣候特征。其特點是春季多風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雨雪交加、降溫明顯,冬季寒冷漫長、空氣干燥。全縣多年平均氣溫2.8℃,最高年平均氣溫4.3℃,最低年平均氣溫0℃;年內最熱月份為7月,平均氣溫21.6℃,極端最高氣溫38℃;最冷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20.2℃,極端最低氣溫-41℃,春秋兩季氣溫劇變明顯,常有寒潮出現(xiàn)。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7.7mm,歷年最大降水量871mm,歷年最小降水量292mm。由于受季風影響,降水量多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5—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6%。
湯原縣由于受臺風及河套、渤海等南來低氣壓影響而多水,加之地處小興安嶺南端,為黑龍江省大雨、暴雨中心地帶。區(qū)域內河流溝谷眾多,根據(jù)地勢形態(tài)特征,山區(qū)和丘陵漫崗地帶極易發(fā)生山洪災害,根據(jù)歷史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湯原縣曾于1998、2003、2005、2010年發(fā)生過較大的山洪災害。湯原縣歷史山洪災害情況匯總表見表1。
表1 湯原縣歷史山洪災害情況匯總表
3.1水情、雨情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建設
水情、雨情的監(jiān)測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等。雨量站有效地監(jiān)測暴雨和持續(xù)降水,及時預報預測;水位站對河流、湖泊或水庫等水體的水位進行觀測,及時預報水位。
根據(jù)湯原縣山洪災害預警的需求,以及危險區(qū)的既有條件,湯原縣境內的水情、雨情監(jiān)測站可分為兩個形式建設,分別為簡易站和自動站。
對湯原縣境內14個重點小流域,及流域內危險區(qū)及水庫等重點防治部位新布設31處自動監(jiān)測站,在7處水庫設立自動水位、雨量站,松花江沿岸東江村設立1處自動水位站,湯旺河引湯渠首處設立1處自動水位站;湯旺河奮斗二隊渠首設立1處自動水位站,弓字河白石廠1處自動雨量站,這兩處站點為湯原縣界外站點,歸湯原縣所屬。
湯原縣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通過建設自動監(jiān)測站點、簡易監(jiān)測站點,使水文、氣象等有關部門已建站點觀測的數(shù)據(jù)共享,組成完善的雨情、水情的監(jiān)測信息網(wǎng)絡;架構監(jiān)測預警平臺;組建報警體系;編制反映湯原縣水文特征的洪水預報方案,編制湯原縣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建立完善預警機制和組織體系,深入廣泛宣傳防洪減災知識,形成集科學技術與行政管理相結合的非工程防御體系[1]。
3.2宣傳培訓演練
3.2.1加強宣傳
宣傳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電視、報紙、廣播、網(wǎng)站、宣傳車、海報、橫幅、傳單、小冊子、板報、及發(fā)放明白卡等多種方式,加強宣傳山洪災害的防御知識。由于手機可隨身攜帶,短信具有費用低廉、到達率高、操作簡單、速度快捷、個性豐富等特性,因此手機短信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用的宣傳手段。宣傳做到到村到戶到人,提高群眾主動防范的意識,依法防災的覺悟,增強群眾的防山洪能力。
3.2.2舉辦培訓
舉辦1期防汛責任人和防洪搶險技術人員培訓班,共計200人。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全體、各鄉(xiāng)(鎮(zhèn))、林場、農場、危險村屯的主要領導及防山洪技術人員各1名。舉辦防山洪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明確防汛責任人和防洪搶險技術人員各自的職責,確保防汛指揮系統(tǒng)合理組建,運轉高效。
舉辦1期監(jiān)測預警人員與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培訓班,共計200人。參加人員為縣、鄉(xiāng)(鎮(zhèn))、村(屯)、林場、農場各級預警人員及相關防汛專業(yè)技術人員。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要求掌握湯原縣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組成及技術、監(jiān)測預警平臺或計算機硬件維護及軟件系統(tǒng)安裝和操作方法、安全運行管理、及時上報汛情等,各級預警人員及相關防汛專業(yè)技術人員要保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
3.2.3組織演練
山洪災害防治區(qū)組織開展1次山洪災害避災演練,使各級防山洪指揮部及預警人員熟悉山洪預警的程序,讓群眾清楚安全轉移路線及安置地點,做到即使在電力及通訊等中斷的特殊情況下各級指揮部門、預警人員及群眾不盲目、有秩序的安全轉移。
湯原縣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平臺的管理機構需要配備4名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包括水文專業(yè)1名,計算機專業(yè)2名,自動化專業(yè)1名。運行管理由縣、鄉(xiāng)兩級負責,相關信息納入防汛指揮系統(tǒng),實現(xiàn)信息共享。湯原縣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通過組建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制定縣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強化群測群防體系、積極宣傳山洪的防御知識、提高群眾防災、避災的意識,今后能有效的防御山洪災害,積極改變湯原縣汛情信息實時采集、傳輸、信息處理手段及山洪災害防治手段落后的局面,提高山洪災害的防御能力,疏散及救援工作能高效有序進行,減少及避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同時給各級政府領導和各級防汛部門實施決策和防洪調度及搶險救災提供依據(jù)。
[1]孫可可,陳進.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探討[J].中國防汛抗旱,2010(06):36-38.
1007-7596(2016)07-0071-02
2016-05-26
王瑩(1980-),女 ,黑龍江佳木斯人,工程師。
TV87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