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晴, 劉莉娜, 陳 丹, 孫紅斌
(1.廣東省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2.廣東省深圳市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中心, 廣東 深圳 518000)
?
深圳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植物資源調(diào)查
趙 晴1,2, 劉莉娜1,2, 陳 丹1,2, 孫紅斌1,2
(1.廣東省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2.廣東省深圳市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中心, 廣東 深圳 518000)
對深圳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了詳細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該保護區(qū)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91科699屬1289種,其中蕨類植物36科68屬118種,種子植物155科631屬1171種,包括裸子植物4科4屬5種;被子植物151科627屬1166種。該地的植物區(qū)系組成:科屬的地理成分以熱帶成分為主,熱帶成分的屬占非世界分布屬的81.2%,溫帶屬占非世界屬的18.8%。有珍稀瀕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4種(含蘭科15種)。
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植物資源;植物區(qū)系
深圳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深圳東部,是深圳市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qū)域之一。為給該自然保護區(qū)的森林保育和植物資源的保護及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作者對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了詳細的植物資源調(diào)查。
2.1地理位置
深圳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深圳東部坪山新區(qū)坪山街道,東北鄰惠州市,東南接葵涌街道辦,距離深圳市中心32 km。保護區(qū)的規(guī)劃面積為20.0 km2,包括田心村、田頭村、石井村、金龜村等的自然山體。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4°18′~114°27′,北緯22°38′~22°43′。
2.2地質(zhì)地貌
田頭山保護區(qū)地貌類型主要為低山,最高峰田心山海拔683 m,為深圳市第六大山峰。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下侏羅統(tǒng)金雞組和橋源組以及上侏羅統(tǒng)高基坪群火山巖,成土母巖為花崗巖土壤以紅壤和赤紅壤為主,多呈酸性。
2.3氣候與水文
2.4植被類型
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植被資源豐富,以熱帶、亞熱帶科屬成分為主,代表植被類型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該地區(qū)分布有大片面積的天然次生林和眾多珍稀植物,包括30多個群落(群叢),其物種多樣性和物種平均值較高,為深圳市保存最為完好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之一。
3.1種類統(tǒng)計
據(jù)調(diào)查,田頭山保護區(qū)共有維管植物201科792屬1455種,種數(shù)約占廣東省維管植物6135種的23.7%[1],占深圳市野生維管植物的60.2%;其中野生維管植物191科699屬1289種,包括:蕨類植物36科68屬118種,裸子植物4科4屬5種,被子植物151科627屬1166種;另有栽培維管植物56科134屬166種。
3.2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統(tǒng)計分析
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的大部分植物種類分布在少數(shù)科內(nèi),優(yōu)勢種類趨于集中和明顯。種數(shù)排在前10位的科有禾本科(Gramineae)57屬95種、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31屬67種、菊科(Compositae)38屬60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24屬51種、莎草科14屬46種、樟科(Lauraceae)8屬33種、???Moraceae)5屬26種、山茶科(Theaceae)8屬22種、薔薇科(Rosaceae)9屬22種、殼斗科(Fagaceae)3屬21種。這10科(共197屬443種)占田頭山保護區(qū)種子植物總科數(shù)的6.6%,總屬數(shù)的31.4%,總種數(shù)的38.0%,是田頭山植物區(qū)系和植被的優(yōu)勢科。
赤灣港區(qū)市政消防配套齊全,蛇口消防中隊距改碼頭約6.5km,西部水上消防中隊距本港區(qū)約1km。當發(fā)生火災時,水、陸消防中隊均可協(xié)助滅火,另深圳市在赤灣五路建設小型消防站,與C、D泊位一墻之隔。
根據(jù)李錫文[2]的分類確定科的區(qū)系地理成分特點進行分析,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野生維管植物的主要表征科為:山礬科(Symplocaceae)、山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殼斗科(Fagaceae)、桑科(Mor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莧科(Amaranth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紫金???Myrsinaceae)、樟科(Lauraceae)。根據(jù)李錫文[2]的分類確定科的區(qū)系地理成分特點進行分析,除莧科外,其他表征科均為熱帶-亞熱帶分布的科。
熱帶性質(zhì)的科在田頭山保護區(qū)的群落建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是保護區(qū)森林植被中的建群種和優(yōu)勢種,如山茶科米碎花(Euryachinensis)、大頭茶(Gordoniaaxillaris),大戟科的山烏桕(Sapiumdiscolor)等;或是灌木林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桃金娘科的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等。而熱帶性的種類如山龍眼科(Proteaceae)的小果山龍眼(Heliciacochinchinensis)、瑞香科(Thymelaeaceae)的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五椏果科(Dilleniaceae)的錫葉藤(Tetraceraasiatica)及??频拈艑僦参?Ficusspp)在田頭山保護區(qū)中也有出現(xiàn),反映了田頭山保護區(qū)的植物區(qū)系由南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性質(zhì)。
在屬的地理成分中,保護區(qū)內(nèi)628個屬中,非世界分布屬為580屬,熱帶成分屬有471屬,占非世界分布屬的81.2%,溫帶屬有109屬占非世界屬的18.8%,其余47屬為廣布屬。可見田頭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的組成以熱帶、亞熱帶分布的科屬為主,具有較強的熱帶性,同時也受到了溫帶成分的滲透。
3.3蕨類植物區(qū)系的組成和特點
田頭山保護區(qū)有野生蕨類植物36科68屬118種(秦仁昌1978)。其中,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dypteridaceae)、鳳尾蕨科(Pteridaceae)、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eeae)、蹄蓋蕨科(Athyriaceae)、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鱗始蕨(Lindsaeaceae)等8個大科占據(jù)主導地位,占蕨類總屬和總種的39.71%和55.08%,優(yōu)勢地位明顯。除鱗毛蕨科為熱帶-溫帶分布的科外,其余的科都以熱帶、亞熱帶分布為主,如卷柏科和鳳尾蕨科為典型的熱帶性分布的科,同樣表現(xiàn)出熱帶性。
此外,孑遺的木本蕨類桫欏科(Cyatheaceae)在田頭山也擁有2個代表種——桫欏(Alsophilaspinulosa)及黑桫欏(G.podophylla),兩者均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特色群落、珍稀植物種群狀況方面,與周邊地區(qū)相比,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以分布面積較大、保存良好、更新正常的黑桫欏群落、蘇鐵蕨群落、金毛狗群落[3]。
3.4栽培植物
田頭山保護區(qū)有栽培植物有166種,隸屬于56科134屬166種,主要隸屬于桃金娘科(Myrtaceae)、天南星科(Araceae)、薔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夾竹桃科(Apocynaceae)、菊科(Compositae)和棕櫚科(Palmae)。其中以桃金娘科的大葉桉(Eucalyptusrobusta)、檸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含羞草科的大葉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臺灣相思(Acaciaconfusa)、馬占相思(Acaciamangium),無患子科(Sapindaceae)的荔枝(Litchichinensis),芭蕉科的香蕉(Musaacuminata)、芭蕉(Musabasjoo)和棕櫚科的蒲葵(Livistonachinensis)、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等幾種植物在田頭山地區(qū)的分布較廣。觀賞植物方面主要是天南星科(Araceae)如合果芋(Syngoniumpodophyllum)、花葉萬年青(Dieffenbachiasequine)等和薔薇科(Rosaceae)的月季(Rosachinensis)等。經(jīng)濟樹種方面無患子科(Sapindaceae)的荔枝為田頭山地區(qū)分布面積最廣的。
4.1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根據(j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IUCN瀕危等級標準(3.1版)進行評估和統(tǒng)計,田頭山地區(qū)共有各類珍稀瀕危植物44種,隸屬于20科42屬,其中,瀕危種(EN)8種,易危種(VU)3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種(不含蘭科)[4~7],隸屬于6科6屬,其中蕨類植物5種。(表1)
4.2珍稀瀕危植物特點
4.2.1保存有大量古老孑遺的種系
田頭山保護區(qū)珍稀瀕危植物中保存有許多古老、孑遺的種類。如蚌殼蕨科起源于古生代石炭紀,桫欏科植物在中生代初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起源于4億年前的志留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裸子植物中的紅豆杉科在侏羅紀就已經(jīng)存在,第三紀得到延續(xù)和繁衍,穗花杉就是典型的第三紀殘遺種。此外,??频陌坠鹉疽彩枪爬系臍堖z種。
4.2.2特有現(xiàn)象較為突出
田頭山地區(qū)44種珍稀瀕危植物中,有25種為中國特有種,占所有種數(shù)的一半以上,如華南瘤足蕨、穗花杉、羅浮買麻藤、櫟葉柯、白桂木、香港油麻藤、韌莢紅豆及廣東木瓜紅等。其中,華南馬鞍樹為廣東地區(qū)的特有種,分布區(qū)相當狹窄。
此外,田頭山植物區(qū)系保存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老或在系統(tǒng)進化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屬,如木蘭科(Magnoliaceae)和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我國總共有金縷梅科17屬76種,而在田頭山地區(qū)就有金縷梅科有5屬6種,其中紅花荷屬(Rhodoleia)為該科的原始屬,相對其表現(xiàn)面積而言較為豐富。這些古老的科和較多中國特有屬的存在顯示了田頭山植物區(qū)系具有的原始性和特有性。
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經(jīng)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其豐富的藥用植物。另外有:用材樹種約50種食用植物50多種、觀賞植物150多種[7]、芳香植物40多種、油脂植物60多種、纖維植物70多種、鞣料植物資源40多種、淀粉植物資源30多種。其中一些重要的種質(zhì)資源有待加強保護和開發(fā),如黑桫欏、鴨腳木(Scheffleraoctophylla)、大頭茶(Gordoniaaxillaris)、子凌蒲桃(Syzygiumchampionii)等。
表1 深圳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注:1.Ⅱ表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CR表示極危;EN表示瀕危;VU表示易危
2.其他15種為蘭科植物,大部分均被列為國家Ⅱ級保護,包括:竹葉蘭Arundinagraminifolia(D.Don)Hochr、芳香石豆蘭Bulbophyllumambrosium(Hance)Schltr.、廣東隔距蘭Cleisostomasimondiivar.GuangdongenseZ.H.Tsi、鉤距蝦脊蘭CalanthegracilifloraHayata、建蘭Cymbidiumensifolium(L.)Swartz.、春蘭Cymbidiumgoeringii(Rchb.f.)Rchb.f.var.Goeringii、墨蘭Cymbidiumsinense(Andr.)Willd.、美花石斛DendrobiumloddigesiiRolfe、白綿毛蘭Erialasiopetala(Willd.)Ormerod、見血青Liparisnervosa(Thunb.exMurray)Lindl.、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purpuratum(Lindl.)Stein、苞舌蘭SpathoglottispubescensLindl.、鶴頂蘭Phaiustankervilliae(BanksexL’Herit.)Bl.、云葉蘭NephelaphyllumtenuiflorumBl.、香港帶唇蘭TainiahongkongensisRolfe等
6.1植物區(qū)系熱帶特征明顯
田頭山保護區(qū)的表征科中如山礬科(Symplocaceae)、山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殼斗科(Fagaceae)、???Moraceae)、馬鞭草科(Verbenaceae)等均為熱帶性質(zhì)科。在屬的地理成分中,熱帶成分占非世界屬的81.2%,即田頭山保護區(qū)植物區(qū)系具有較強的熱帶性。
6.2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種類較多
田頭山保護區(qū)的珍稀瀕危及野生植物較為豐富,共計44種,瀕危種(EN)7種,易危種(VU)37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種。這些植物都是經(jīng)濟價值或科研價值較大、目前個體數(shù)量稀少面臨滅絕的種類,有不少是孑遺種和古老種,或是處于植物系統(tǒng)進化位置中的關(guān)鍵點,應加強保護。
6.3特有現(xiàn)象突出
生物地理區(qū)系方面,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分布有中國特有物種多達302種,廣東地區(qū)特有種有10種。44種珍稀瀕危植物中,有25種為中國特有種,占所有種數(shù)的一半以上,在特色群落方面,與周邊地區(qū)相比,田頭山自然保護區(qū)以分布面積較大、保存良好、更新正常的黑桫欏群落、蘇鐵蕨群落、金毛狗群落、佳氏苣苔群落等尤具特色,佳氏苣苔目前也只在香港和深圳發(fā)現(xiàn)。
6.4物種豐富,極具保護價值
田頭山保護區(qū)規(guī)劃面積20 km2,僅占深圳市面積1%、廣東省面積0.01%,卻擁有深圳市植物總種數(shù)的60.2%和廣東省植物總種數(shù)的23.7%,這在深圳地區(qū)乃至珠三角地區(qū)都是比較少見的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qū),極具生態(tài)典型性,建立保護區(qū)對該區(qū)域生境加強保護,對整個深圳市的生態(tài)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6.5珍稀瀕危植物生存受到威脅,應加快保護區(qū)建設和管理
除了物種分布區(qū)域較為狹窄、自身繁育更新困難等原因外,田頭山保護區(qū)珍稀植物瀕危的主要原因有兩個:①低海拔地區(qū)受到人類經(jīng)濟活動的干擾,尤其是種植荔枝等果樹對山林的開墾,嚴重破壞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境;②一些珍稀瀕危植物因具有藥用、觀賞、用材等價值被過分砍伐或采挖。因此,應加快保護區(qū)建設,加強保護區(qū)管理工作力度,禁止人為破壞生境和過度開發(fā)利用。
田頭山市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原生植被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代表。其他還有南亞熱帶針-闊葉混交林、南亞熱帶次生常綠灌木林等類型,包括30多個群落(群叢),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的溝谷及山地。其物種多樣性和物種平均值較高[8],為深圳市保存最為完好的低山常綠闊葉林之一。在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基礎上建立保護區(qū), 對現(xiàn)有生態(tài)資源進行保護、改善 , 在保護的前提下可持續(xù)利用保護的景觀和物資資源 , 從而建立一個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1]葉華谷, 彭少麟. 廣東植物多樣性編目 [M]. 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李錫文.中國種子植物區(qū)系統(tǒng)計分析 [J].云南植物研究 ,1996,18(4):363~384.
[3]賴燕玲,王曉明,廖文波.深圳馬巒山郊野公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評價[J].中國林業(yè),2005(10):70~72.
[4]國家林業(yè)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第一批) [M]. 北京:國家林業(yè)局,1999.
[5]汪松,謝炎.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 第一卷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傅立國.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7]李鎮(zhèn)魁, 陳濤,馮志堅,等.廣東深圳野生觀賞植物資源調(diào)查[J].亞熱帶植物科學 ,2001,30(4):40~44.
[8]廖文博,葉常鏡,王曉明,等.深圳馬巒山郊野公園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24,33~92.
Investig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in Shenzhen Tiantoushan Municipal Nature Reserve
Zhao Qing,Liu Lina, Chen Dan, Sun Hongbin
(ShenzhenWildAnimalRescueCenter/ShenzhenNatureReserveManagementCenter,Shenzhen,Guangdong518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filed survey, there were1289 species of wild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191 families and 699 genera in Shenzhen Tiantoushan MunicipalNature Reserve. Among them, there were36 families, 68 genera and 118 speciesofferns, 155 families, 631 genera and 1171 speciesof seed plantsincluding 4 families, 4 genera and 5 species of gymnosperm, and 151 families, 627 genera and 1166 species of angiosperm.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was as follows:thevegetation and flora were characterized as tropical elements, whichoccupied 81.2% of total non-Cosmopolitan Genera. The temperate elements occupied 18.8% of total non-Cosmopolitan genera. There were 44 stated rare, endangered and national key protected species ( included 15 Orchidaceous species) .
Tiantoushan Nature Reserve;plant resources;floristic elements
2016-05-24
趙晴(1984— ),女,工程師,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孫紅斌(1972—),女,博士,副研究員,從事保護區(qū)規(guī)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S68
A
1674-9944(2016)14-0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