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馬召平
“華山論劍·陜西青年作家論壇”發(fā)言紀要
主持:馬召平
7月30日下午,作為“全國知名文學期刊編輯長安行暨華山論劍·陜西青年作家論壇”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的“華山論劍·陜西青年作家論壇”在位于西安高新區(qū)的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會議室成功舉辦。 論壇由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馬召平主持。
論壇由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辦,《延河》文學月刊社、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承辦,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協(xié)辦。來自全國的20多家期刊編輯圍繞酒文化、絲路文化、陜西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并對青年作家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與會編輯紛紛認為,陜西青年作家很幸運,在陜西做文學很幸福。在了解了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文化、企業(yè)文化后,大家對華山論劍堅持“以文載酒”、“以文宏業(yè)”,大力傳播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的做法深表敬佩和贊嘆。
現(xiàn)將論壇發(fā)言摘錄如下,以饗讀者:(根據(jù)發(fā)言順序排名)
張周平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非常榮幸能夠把高規(guī)格的文學論壇放在公司召開。在坐的知名文學期刊編輯老師和70后、80后青年作家,在文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在此向大家表示敬意。
在學生時代也很喜歡文學,參加工作后,走向“人間”,忙于奔波,對文學夢沒有堅持下來,但對文學一直有一種情懷?!叭A山論劍”這四個字,是金庸老先生在他的武俠小說作品里面出現(xiàn)的。2003年金庸老先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登臨華山,舉辦了“華山論劍”等系列活動?;顒又螅叭A山論劍西鳳酒”品牌應運而生。所以,華山論劍西鳳酒的根是文化。“華山論劍”既有俠義、俠氣、英雄氣概等“武”的一面,同時更有“勇敢、智慧、敏捷”等內在的“文”的一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們將“華山論劍”的品牌文化核心用四個字來概括,這就是“勇、智、敏、仁”。勇是勇于進取,智是智慧通達,敏是敏而創(chuàng)新,仁是仁愛天下。狹義上講這四個字是在華山上論劍而且要成為王者的必備要素和真正“王者”應有的境界和高度。廣義上講,“勇、智、敏、仁”是國學的核心內涵,“勇、智、敏、仁”所蘊含的精神是傳承民族文明的與時俱進的中國精神。多年來,我們連續(xù)舉辦多場大型品牌文化活動,曾邀請易中天、余光中、賈平凹、于丹、肖云儒、李剛等著名文化學者,解讀以“勇、智、敏、仁”,向全社會弘揚中國精神。我們不單單是經營一個商業(yè)品牌,更重要的是把“華山論劍”當做文化品牌、愛國品牌來做。
能與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這次活動,我們非常欣慰。能與全國這么多知名文學期刊編輯和作家討論文學,也很榮幸。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很不容易,會長馬慧聰為了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犧牲了很多,但他在所不惜。他曾說,一定要將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辦好,一定要讓陜西青年作家走出去,讓人感動。借馬慧聰會長的這句話,我相信陜西青年作家一定能走出去,也期待各位知名期刊編輯能助力陜西青年作家走向輝煌的未來!
夢 也《朔方》副主編
剛才聽了張總的講話,我感觸很深,華山論劍西鳳酒作為一個企業(yè),它和文化接觸很緊密。“華山論劍”是由金庸先生題字,以及榮膺賈平凹等許多文化名家的支持與關心,說明這個企業(yè)始終把推動文化、發(fā)展文化,和實現(xiàn)自身經濟價值結合在了一起,這一點是當代新型企業(yè)的一種時尚和追求。只要企業(yè)以文化作為翅膀,那么這個企業(yè)必然會實現(xiàn)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我是第一天來就嘗了這個酒,它很醇正。作為一個企業(yè),它的發(fā)展,不僅以文化作為標簽,更多的是要把這個酒的品質做出來。咱們這個酒瓶很有特點,很獨特,他的底部是華山的形象。文學實際上和酒關系很密切,尤其對于寫詩的人,更喜歡酒。酒,不僅僅是生活上的點綴,更多的跟靈魂有關。怎樣將酒的文化做起來,關鍵是個度的問題,怎樣讓酒和文化更契合,這是企業(yè)更應該探索的方向,當酒和文學期刊慢慢嘗試著合作,可能就會將酒的文化更快的發(fā)展起來。
陳崇正《花城》編輯部副主任
我是第一次來西安,一下飛機就被西安的美景征服,接著被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歷史征服,再接著是被這里的美食征服,最后被美酒征服了。我酒量不好,面對美酒,我更喜歡聞酒香,西鳳酒真香。
剛看了西鳳酒華山論劍品牌的宣傳片,酒文化我不太懂,但可以看出里面其實是有一種武俠文化在里面。在來西安之前,我們《花城》雜志辦了一個沙龍,邀請了馬來西亞的黎紫書來做對話,討論到救贖的問題時我問她,你作為基督教徒,會不會覺得宗教信仰對自己作品有影響?她竟然說沒有影響,又補充說,對她影響最大的是武俠小說。她說她在武俠小說中,讀到了救贖,讀到了靈魂的超越。這個答案令我很意外,因為武俠小說對我影響也非常大。如果有人讓我推薦武俠小說,我一定會推薦金庸,他的作品氣度恢弘,有諸多中國文化元素滲透其中。我看到我們酒瓶上的“華山論劍”四個字就是金庸老先生題寫的,金庸先生是一個結構故事的絕頂高手,經常有人問我說如何講故事,我會推薦他去讀金庸,所以今天看到“華山論劍”,我感到格外親切。
中國自古詩酒不分家,酒與文學,關系密切。產好酒的地方,通常也會產生偉大的文學。陜西是一個文學大省,群星璀璨,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不但老一輩厲害,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里頭也人才濟濟?!痘ǔ恰冯s志與陜西文學其實頗有淵源,陜西的許多作家也是《花城》的作者,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就發(fā)在《花城》雜志,賈平凹老師從1983年開始就在《花城》發(fā)表作品,陜西的文學軍團一直與《花城》聯(lián)系緊密。在坐的陜西青年作家中,貝西西多次在《花城》發(fā)表作品,她獲柳青文學短篇獎的小說就是刊登在我們雜志上的;程川的散文《憶江南》,在我們《花城》雜志推出后,得了“首屆華語青年作家獎”;詩人左右的詩歌也是通過郵箱投稿,被我們發(fā)現(xiàn)并刊出。所以,《花城》是大家的福地,也是很多人的出發(fā)地。
再說說投稿和發(fā)表。從某個角度講,編輯和作家是平等的,作者總是用作品向編輯發(fā)起挑戰(zhàn),挑戰(zhàn)編輯的眼光和視野。編輯也會不斷回擊,以期拿到最好的稿子。換個角度看,編輯和作家其實又是在一條戰(zhàn)線的,都共同遵循一個文學規(guī)律,文學的大道就像一把高高的利劍,懸在空中,那是我們共同的律令。只有沿著這條大道去寫,很多東西才會突破眼前的界限。我們今天來談“走出去”,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可能性;青年并不一定是一個年齡上的青年,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
夏海濤《山東文學》編輯部主任
我姑且把這次論壇上我發(fā)言的題目定為:視野的高度與寬度將成為陜西青年作家崛起的機遇,下來我從以下五方面談下我的認識:
第一點是文化地理。五岳是華夏民族的地理標志。我來自山東,我的家鄉(xiāng)恰恰就是東岳泰山,飛躍1200多公里來到了華山所在地陜西,來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參加“華山論劍·陜西青年作家論壇”活動,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的。我們大家知道,東岳泰山海拔是1545米,華山的高度是2154米,在五岳中是最高的,尤其以奇絕稱雄于五岳。而高度決定了一個地方的視野,決定了一個寫作者的方向視野,在陜西寫作,我以為出大氣象,就能出現(xiàn)大作家。
第二點是厚重的文化積淀。陜西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提起來讓人震撼不已。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看過半坡遺址就知道,6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這里有女媧和伏羲的傳說,有世代敬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有周文王周武王,還有統(tǒng)一中國的秦始皇。因此上,厚重的文化積淀是一個地方不可分割的血脈與根源。
第三點是廣泛的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在陜西大地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當年大唐時期,長安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與300多個國家地區(qū)有著廣泛交往。這樣開放與包容,讓這塊土地寬廣的胸襟大開,讓眾多的文人墨客向往,引領了文化上學貫中西、會同古今的新風尚。
第四點是新世紀以來,以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等人為代表的陜西軍團在文壇上崛起,帶著一股凌厲的雄風。當下,一批年輕作家為陜西作家的再度崛起,儲備了大量人才,這是值得期待的。
第五點呢,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為古老而年輕的陜西提供了千年一遇的機遇。尤其是年輕的作家們,在關注腳下這塊古老土地的同時,要昂起頭來,與世界交流;更要沉下心來,關注和思考自己的生存的意義,深入挖掘內心的獨特感受,寫出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
以上這幾點,這與其是說給青年朋友聽的,倒不如說是我說給自己聽的。
卓 慧《四川文學》副主編
西鳳酒是中國四大名酒,是個老品牌,和華山論劍聯(lián)姻,相信企業(yè)發(fā)展會越來越好的。企業(yè)和文化聯(lián)姻,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事情。這樣的選擇,對文化和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是很好的思路。四川也有很多名酒,但是跟文化發(fā)展,不論是自愿選擇,還是對品牌、對文化的關注和扶持,都不及華山論劍西鳳酒。華山論劍西鳳酒與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的合作,對青年的扶持,體現(xiàn)出了長遠的發(fā)展眼光,因為文化要靠青年傳承和發(fā)展下去,《延河》也是非常知名的老牌刊物,所以這樣的合作起點本身就很高。
四川和陜西秦嶺一隔,是兄弟省份?!端拇ㄎ膶W》是綜合刊物,也是老品牌,今年已經創(chuàng)刊60周年,這幾年發(fā)過很多陜西作家稿子。我們的宗旨就是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到場和沒到場的陜西青年作家們,也能在我們《四川文學》的舞臺上展露才華。
麥 閣《太湖》編輯
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西安,今天把陜西青年作家論壇放在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我覺得特別有意義。自古以來,酒和文人、詩人緊密聯(lián)系,是分不開的,酒在古詩里有很多,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好多與酒有關的文學名篇。
我認為,真誠與真實,任何時候都是散文寫作的重要操守與意義。對于各期刊的風格,寫作者、投稿者要事先了解。我個人以為,一旦開始寫作,還是要先遵從自己的內心,只有從心靈深處留出來的文字,緊貼心壁的文字,才算得上是好文字。在此,我要祝賀陜西青年作家,當?shù)仡I導能這么重視文學發(fā)展,并利用社會資源,把有實力的作品推出去,我表示敬佩和敬意。
《太湖》是七十年代初創(chuàng)刊的純文學期刊,一直堅持純文學路線。我們的大門向優(yōu)秀作家敞開,歡迎大家支持我們,借助你們的光讓《太湖》發(fā)展得更好。
阿 霞《草原》編輯部主任
內蒙古距離西安很近,但是距上次到西安已經過去十年了。這次來西安,最大感受就是特別羨慕陜西的青年作家。在昨天早晨活動的開幕式上,聽了黃道峻書記的講話,我感受到了陜西從省委、省政府到省作協(xié),再到《延河》雜志對陜西青年作家的重視和扶持。特別是黃書記提到的,省上三年投入1500萬扶持青年作家搞創(chuàng)作,這簡直不敢想象。
除了羨慕,對我也是一個很大啟發(fā)。我們《草原》雜志受經費限制,各種活動相對比較少。之前聽說,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每月都會搞一次活動,跟全國的編輯、作家交流,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這次活動提出的口號是,陜西青年作家“走出去”,我想,有我們的政府支持,又有這么有名企業(yè)的贊助,還有我們這么多期刊和同仁的支持,這個愿望一定會實現(xiàn)。
卜寸丹《散文詩》副總編
陜西是詩歌大省,也是散文詩重鎮(zhèn),是文學陜軍重要組成部分。以李漢榮、成路、慧瑋、霍竹山等為代表的散文詩人,已逐漸成為當今散文詩壇的中堅。黃海、王琪、白麟、肖建新、李東、魯緒剛、沈奕君、陳平軍、渭北等詩人的創(chuàng)作沉潛、扎實;三色堇、南小燕、梅一梵等女詩人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成績亦令人側目。更有新生代肖志遠、左右、程川等青年俊秀來勢喜人。他們的作品,大多在《散文詩》刊頭條推出過,這批優(yōu)秀的詩人亦多半應邀參加過全國散文詩筆會。今年《散文詩》微信平臺還推出了南小燕等人的作品。
當下,陜西散文詩創(chuàng)作所呈現(xiàn)的整體態(tài)勢是清晰的。李漢榮對現(xiàn)實的反思、對生命的叩問,獨特而厚重,有著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氣韻。成路的探索意識強烈。他想象奇崛,詩意龐大,其系列散文詩《聲門》是獨樹一幟的實驗文本,今年《散文詩》第5期就重點推出了他的《活時間》。更難能可貴的是黃海、王琪等人,利用各自優(yōu)勢,分別在《手稿》和《延河》雜志特辟散文詩欄目,大力推薦散文詩人與作品,對促進散文詩發(fā)展,構建和探索散文詩創(chuàng)作新的格局與路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王國偉《黃河》副主編
山西和陜西自古就是一家人,有“秦晉之好”一說?!饵S河》是1985年創(chuàng)刊的大型文學期刊,陜西的“三駕馬車”——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曾在《黃河》發(fā)過作品,尤其是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也是在《黃河》首發(fā)的,所以,陜西和山西淵源非常深。當年陜西有“陜軍崛起”、“陜軍東征”,山西有“晉軍崛起”,《黃河》就是順應晉軍崛起創(chuàng)刊的,與陜西乃至華北幾個省區(qū)交流非常廣泛,希望這種交流能持續(xù)下去。我是第三次來西安,每次都是西鳳酒把我喝醉,這次來喝到西鳳酒的巔峰之作——華山論劍,而且是和這么多編輯,還有陜西的70后、80后文學精英一起,覺得非常榮幸。
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談到創(chuàng)新精神,我覺得在文學上也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而在這點上,陜西從省委、省政府到省作協(xié),特別是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會長馬慧聰,副會長馬召平、王琪等幾位年輕作家的帶領下,陜西文學新軍風生水起、蔚然成林。和大家兩天的接觸,我有兩點感慨:相見恨晚、相處恨短,都是因為這種親切的情感。我和幾位作家開玩笑說:不喝酒我可記不住,記不住你投來的稿子我可能不看,看了也不發(fā),或者發(fā)了也不給稿費。
酒和文學歷史上就有淵源,華山論劍西鳳酒能和文學結合起來,就是酒品牌文化戰(zhàn)略站在了巔峰。我希望以后還能經常喝到華山論劍,還能和大家經常一起交流,我也相信陜西文學不光有“三駕馬車”,現(xiàn)在有“二馬”領軍,我希望陜西文學的未來萬馬奔騰!
邱愛枝《中華文學選刊》編輯
陜西和我是有淵源的,因為我老公的老家是陜西寶雞的。他每次從陜西回北京,只要帶酒一準是西鳳酒,所以我很早就知道西鳳酒。
陜西對我的印象,一直是古樸、莊嚴而又不失現(xiàn)代,這塊土地自古以來,好像就是盛產文學盛產作家的地方?!吨腥A文學選刊》是一份選刊類雜志,對稿件質量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較高,這些年,我們選發(fā)過不少陜西作者的稿子,后面,我們將加大對陜西青年作者的關注力度。
非常感謝華山論劍西鳳酒品牌運營公司和陜西省作協(xié)、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給我們編輯提供了一次與陜西青年作者零距離接觸的機會。無論以文學的名義,以酒的名義,你們無疑是值得尊敬的。
李 皓《海燕》主編
很久以前就想來到西安,也有很多機緣可以來西安,但直到今天才第一次來。我有個習慣,到一個新地方,喜歡有儀式感,這次我是從西寧飛來的,飛機到秦嶺上空,受氣流影響飛機顛簸非常厲害,把乘客們嚇得夠嗆,來了之后就是滾滾熱浪,我來自東北,對此真是刻骨銘心。
這次活動時間有點短,很多想看的地方還沒看,希望以后還邀請我,還喝華山論劍西鳳酒。這次論壇給我的感受是,這不是陜西青年作家的“論劍”,而是向編輯們“亮劍”,在坐的有不少是成熟作家。在陜西搞文學是件幸福的事情,有政府的扶持,有華山論劍西鳳酒這樣的企業(yè)拿出資金來支持。
陜西是文學強省,名揚天下。我覺得此次來西安是來學習、來朝圣的,陜西青年作家一定會走出去,我們也愿意做錦上添花的事情?!逗Q唷分鞍l(fā)過很多陜西作家作品,下一步我愿意提供更多的版面給陜西青年作家,在年底適當?shù)臅r候給陜西青年出一期專刊。我相信陜西青年作家都能拿出好的作品!
熊 曼《中國詩歌》編輯
通過這次陜西青年作家論壇,能看出來,陜西省的文化氛圍很好,相關部門對文學的重視,對新人的扶持,可謂很用心?!吨袊姼琛返目谔柺牵撼珜г娨饨】等松瑸樵姷募兇舛Α?/p>
事實上,這些年來,對于陜西的青年詩人,我們一直都有關注。比如青年詩人楊康、程川、高短短和王飛,就分別參加過《中國詩歌》每年一屆的新發(fā)現(xiàn)詩歌夏令營,通過我們不惜版面的隆重推出,得到了同行刊物的關注和肯定,相繼在《人民文學》《詩刊》等發(fā)表作品,甚至獲獎。60后詩人閻安、三色堇,70后詩人王琪、張懷帆、南南千雪等,80后詩人左右、馬慧聰、李東等,紛紛以實力詩人或詩壇新銳的姿勢在我刊露面。
作為一位發(fā)稿編輯,我有我的喜好和偏向,我對關照現(xiàn)實,有思想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容易動心。期待陜西涌現(xiàn)更多優(yōu)秀詩人和詩歌作品,《中國詩歌》愿意繼續(xù)關注。
白 琳《山西文學》編輯部主任
我來過很多次西安,這次來,目的就是想見見老朋友、老作者,認識一些新朋友和新作者,這些都實現(xiàn)了。
在西安,我每次能都明顯感受到這座古老城市的變化,與厚重大氣的文化歷史,它們到處都存在著詩意,激發(fā)我寫作的欲望,而且,這里的美食數(shù)不勝數(shù),遍布了大街小巷。也許是這座古城對我們過于熱情,就像這三伏天,讓我似乎喘不過氣來,也無法用三言兩語,來形容我在這座古城漫游時的美妙感覺,與深陷其中的由衷熱愛。
郭曉琦《飛天》編輯
首先要感謝陜西省作協(xié)、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還要感謝華山論劍西鳳酒,給我們提供這樣一次走陜西、看陜西、吃陜西的機會。甘肅和陜西很近,我們老家的很多民俗習慣和陜西都很相像,來陜西就像回家,家里的飯就是好吃,這幾天喝得“稀巴爛”。陜西作家我基本都熟悉,老一輩陜西作家都在我們刊物發(fā)過,新一代也有一部分人發(fā)過,我對陜西青年作家印象很好。
這幾天交流,我發(fā)現(xiàn)有的作者不了解刊物,不知道《飛天》是一本什么樣的雜志。我希望年輕作家還是能關注雜志、了解雜志,像老一輩作家都是通過文學期刊走出來的。雖然說現(xiàn)在網絡很發(fā)達,但是網上那不叫發(fā)表,只能叫傳播,沒有什么門檻。青年作家不要著急,文學本來就是很寂寞的事情。
我們《飛天》雜志是1950年的大型綜合性刊物,在八十年代最輝煌,中國詩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飛天》的,我們的“大學生詩苑”走出一大批著名詩人,到九十年代,小說、散文等欄目全面提升,雜志綜合實力更強。我希望陜西作家以后多和我聯(lián)系,通過我,你們將會不斷地“飛天”。
木 葉《清明》編輯
作為編輯,我首先要說的是國內的文學期刊,都有自己的定位,文學體裁、內容,包括作品要求的是現(xiàn)代性還是傳統(tǒng)性,或者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結合,各位投稿要有一定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快捷一些被推出來。
最近一期《清明》雜志的卷首語寫到:“當下的文學景觀駁雜曖昧,作家對人的理解充滿歧義,這使得他們的作品在獲得多向度生長的同時,淹沒在一片眾聲喧嘩的私人性場域里。對于一部獨立的作品來說,個體化的敘事經驗無所謂對錯,但我們似乎更愿意看到這樣一部作品,它以私密的體驗傳達普適情懷,不拔高人物,而人物自顯高拔?!边@也是代表了《清明》和我本人對于來稿的傾向。在投稿的時候有針對性,只要是好作品,編輯肯定是非常高興的,也不會遺漏。
作為寫作者,我同時談一點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語言、文體、表達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挖掘到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的礦脈,而且一挖到底、鍥而不舍。比如,在詩歌的語言鍛煉上,我個人強調要穩(wěn)、準、狠,穩(wěn)就是說語言上要平穩(wěn);準就是表達要精準,不拖沓、不疲軟;狠就是直見人心、人性,有著強烈的鮮明性、指向性,這樣的稿件更容易打動第一讀者的編輯。
華山論劍西鳳酒精心致力于文化事業(yè),可以說是社會的楷模。這也充分說明了當前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對于作家的啟示,也許在于文學的各個門類以及豐富遼闊的生活本身,既趣味相近又高度融合,即所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期待陜西青年作家,亦文亦武,鑄出自己的寶劍,并把它亮出來!
聶 權《詩刊》編輯
我到《詩刊》已經工作四年,第一次看到有這么多期刊編輯和當?shù)刈髡呔墼谝黄?,這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事實上,我們編輯都愿意找到好作者,也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這次活動,為我們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作者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平臺和機會。
陜西當?shù)卣昴贸?500萬扶持和資助獎勵本省青年作家,這在全國的確少見。這體現(xiàn)了省委、省政府對文學的重視。在我印象中,只有云南、廣東對作家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作者在《詩刊》發(fā)表詩歌,當?shù)亟o予的獎金很可觀,所以,我以為,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陜西的詩人實質上是很活躍的,我在《詩刊》負責的一個固定的欄目叫E首詩,讓我們對陜西詩人有個大致的了解,比如去年我們選了耿翔、伊沙、若水、李東、西沈、青海湖、玩偶、南南千雪等詩人作品,今年有第廣龍等詩人先后在這個欄目推出,通過這個欄目,我對每個省的詩歌寫作有個大致了解,我覺得陜西詩人面目是非常清晰的,知道詩歌怎么一回事,有精神向導。
“走出去”這是作協(xié)的事情,更重要是個人的事情。下面我談三個方面,和在坐的各位共勉:
一是整體體系的問題?,F(xiàn)在的時代不缺好詩,缺的是有整體成就的詩人,缺少像大解、雷平陽、西川、王小妮這樣的詩人,陜西如果多幾位這樣的詩人,對陜西青年詩人做好引領,陜西的詩歌就很容易走出去了。
二是挖掘陜西地域和文化和中華文化關系。陜西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把陜西深厚的地域文化挖掘出來,跟中華文化融合一起,找到根源性的東西,這是非常重要的,有根的東西才能走得更遠。
三是著眼點。我們應該把著眼點放在更廣的地方,放在人性、全人類的向度上。
張總剛才說的,把華山論劍西鳳酒定位為文化企業(yè),這是非常正確的,也必然會發(fā)展壯大。同時,在稿件方面,我也希望更多的陜西青年詩人將優(yōu)秀稿件投給我。
胡茗茗《詩選刊》編輯部主任
來西安這兩天,我有一個明顯的感觸,就是在陜西的青年作家在陜西寫作不單單是幸運的,而是幸福的。
在這次活動前前后后的操持中,從組織者和參會的青年詩人身上,我看到了決心、信心和勇氣,看到你們的能力。說到“走出去”這個話題,我感覺自己生不逢時。我們那個年代剛開始寫東西,是沒有這么多扶持和資助的,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大家都知道《詩選刊》是全國唯一一份詩歌選刊,在全國八大詩刊中,它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也是很高的。陜西的詩歌需要陜西的青年作者去續(xù)承,《詩選刊》也將一如既往地關注陜西優(yōu)秀的詩歌作者。非常感謝你們?yōu)檫@次活動的辛勞與付出!
彭驚宇《綠風》詩刊執(zhí)行主編
我是從新疆來的,來到絲綢之路的起點,大地的原點,非常高興。華山論劍西鳳酒的張總是不是當過兵我不清楚,但通過剛才觀看的宣傳片,我感知到他有非常濃厚的英雄情結。來到陜西,我想起當年中條山下八百名陜西冷娃跳黃河,非常壯烈,他們面對敵寇,告別爹娘背離家鄉(xiāng),高唱著秦腔,那是何等英雄的氣概。
從事酒業(yè)的這個企業(yè)和領導,談到精神和境界,我的內心是很感沛的,那是一種高度,所以在西安喝酒特別是喝西鳳酒是很愉快和享受的。酒和詩歌歷來是密切關聯(lián)的,比如歷代文人墨客就曾留下“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钡让炎?,可以說,酒和我們每位詩人、和我自己都結下了不解之緣。酒體現(xiàn)了一種精神和愛神。如果說我們的詩人一生貫穿了酒的情結,那么,酒燃燒了激情,給予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胸懷,就不足為奇。
對于青年作者,我想說的是,寫作要擴大思想和境界,不要局限于小花小草,要構建大格局和大精神,把作品寫的大氣再大氣一點,寫出詩歌的大雁塔、金字塔。在陜西寫作,千萬不要割裂這塊皇天后土,要立足陜西,立足陜西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同時,在小說、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中,建議要加入激情和熱的元素在里面?!毒G風》詩刊是一份老牌刊物了,多年扎根新疆,為推動詩壇、發(fā)現(xiàn)新人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們主張的一直是西北特色,陜西的詩人歷來和《綠風》詩刊關系密切,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綠風》發(fā)表陜西詩人的作品,要大于我們新疆當?shù)氐淖髡摺=窈?,只要是陜西的作者特別是青年詩人的作品,我們還會繼續(xù)關照。陜西的詩歌不弱,只是暫時被陜西的小說遮蔽了,希望陜西的青年詩人的詩歌作品大放異彩。
馬慧聰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會長
“陜西青年作家走出去”這個話題來源于一張照片。四月底陳忠實老師去世,我們陜西省青年文學協(xié)會負責吊唁期間的簽到、登記、引導、接收字畫和挽聯(lián)等工作,有一天我在報紙上突然看到賈平凹老師沉思的照片,我當時在想,號稱陜西文壇的“三駕馬車”已經走了路遙和陳忠實兩位老師,是不是賈老師在考慮青年作家的斷代問題。
陜西能拿出手的80后作家非常少,如何走出去呢?今天邀請全國知名期刊編輯請到陜西采風、研討,只是其一。第二我們打算把陜西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簽約到我們協(xié)會;第三,在西安周邊打造陜西青年作家村,我正積極地想辦法申請項目。其次,我們擬設立陜西青年文學獎。第五,給陜西青年作家集體出書。第六,以項目的形式把陜西青年作家創(chuàng)作基地批下來,收集陜西青年作家的著作、手稿、珍貴資料等等。
今天,我們編輯老師和陜西的青年作家面對面交流,我非常高興。我們提出“陜西青年作家走出去”,是為了讓陜西青年作家必須走出去,而且我相信一定能走出去,形成一定的陣容,進入全國文學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