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從那里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為什么流浪
流浪遠方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
三毛作詞的經(jīng)典臺灣民歌循環(huán)往復,每一個曲調(diào)與音符,每一句歌詞與停頓,都似夏夜里的一只只閃爍著微光的螢火蟲,在這間名叫“感懶樹”的生活美學館中漫舞,開啟了一個關于“流浪與回家”的動人故事。
梯田、鏡射與光影
這個夏天,中國夏布文化時尚演繹品牌“感懶樹”的生活美學空間亮相重慶星匯兩江-N37,為這個定位生態(tài)、文化、藝術的商業(yè)綜合體帶來了一股能量場極強的文藝新風。
斑駁舊木板鋪陳的一級級不規(guī)則的臺階,落地窗邊的枯樹在燈光下影影綽綽、古老的紡織機與如瀑垂落的夏布,鏡子里鏡子外的飄飄衣袂,彌漫在空氣里的咖啡香氣以及隱約能聽見的“咔咔”作響的剪刀聲……
這就是感懶樹創(chuàng)始人楊青渴望打造的夢中的“橄欖樹”,那一級級回環(huán)往復的臺階其實是層疊而上的梯田,是楊青曾經(jīng)流浪追尋的遠方。經(jīng)營“感懶樹”幾回寒暑,驀然回首,楊青發(fā)現(xiàn)自己驛動的靈魂終于找到安頓處。2015年底在四川美術學院參與的TED演講,她便以“種下一棵感懶樹,找到回家的路”為題訴說心跡,打動臺下無數(shù)聽者。
臺灣文創(chuàng)顧問張庭庭所帶領的團隊,建議以此為主題來打造這個空間,運用梯田、鏡射、光影三大視覺元素,將品牌精神透過空間展演體現(xiàn)。除了保有“寸間摩娑,漫布生活”的慵懶氛圍,并訴說“流浪,是為了回家”的品牌心境。鏡子的大量運用,讓感懶樹的空間被投射出各種不同角度的影像,再加上巧妙的燈光處理,虛實之間,情景交融。楊青說:“我們想讓更多人通過感懶樹,照見內(nèi)心本真,找到回家的路。”
偌大的賣場分成五區(qū),還起了名字,分別是:量心定制區(qū)、任性選購區(qū)、有影茶席、無拘咖啡吧以及夏布匠藝區(qū),各自用布簾呈現(xiàn)令人會心的文案。
一根根用粗麻繩懸掛的竹竿上掛著同色系的衣裳褲裙,在一束束柔和的燈光下,靜默不語,自在天成。沒有紛繁濃烈的圖案色彩,沒有閃閃發(fā)亮的配飾點綴,它們的剪裁簡約而優(yōu)美,被盤扣、滾邊點綴的細節(jié)充滿韻味,所有服飾的面料都是給肌膚帶來呵護的天然棉麻。特別是用手工夏布制作的衣衫,給人十分清涼舒爽之感。
每一件衣服都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桑麻樂”是一件點綴著藍色碎花的斜襟素麻布衫;“水云泳”長裙則以傳統(tǒng)書畫為設計靈感,在白麻底上潑墨揮灑出寫意的云霧與遠山,剪裁也十分舒暢,如書畫般行云流水;“遛風鞋”是一雙苧麻鞋,踩踏時光,遛步歲月,無論男女穿上之后,腳步就不禁慢了下來。
楊青自己就是感懶樹的最佳代言人,無論是私下場合還是上臺得獎,她都穿著一身仙氣飄飄的感懶樹。她把感懶樹慵懶、隨意、自然、優(yōu)美的特點演繹得恰如其分。楊青說:能把感懶樹穿出韻味的人,要么內(nèi)心單純,要么是繁華看盡后內(nèi)心十分的獨立與平淡。
遇見夏布,方得始終
楊青是個形象、經(jīng)歷和性格都很像三毛的文藝女子,但她慶幸自己比三毛幸運,因為她在流浪的旅途中遇見了夏布。這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手工紡織技藝,讓楊青仿佛看到了自己奔波南北、放逐東西所交錯編織的生命經(jīng)緯。
于是,她決定停留下來,用自己的藝術才華拯救這個瀕臨消亡的手工技藝。最初的實踐是在夏布上作畫,以賦予夏布藝術價值,很快,楊青在重慶掀起了夏布書畫之風。
“制作夏布的原料苧麻,是一種比棉花纖維長幾倍的天然纖維,透氣、吸水而且散濕,具有清熱利尿,涼血安胎的藥效。據(jù)史料記載,苧麻是比棉花更早使用的紡織原料,夏布可以說是古人的第一塊遮羞布?!?/p>
越是深入了解,楊青愈加熱愛夏布,她希望更多人可以感受它,愛上它。上身的衣物,室內(nèi)的家居,夏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可以蔓延到生活的各個角度。為了研發(fā)夏布產(chǎn)品,將夏布推向市場,她不惜賣房籌款,曾一度因為壓力太大而情緒崩潰。
從看到夏布的第一眼到今天,已經(jīng)9年時間了。這個過程和曾經(jīng)滿世界去流浪是一樣的,對楊青來說,這何嘗不是一次尋找自我的生命旅程?!懊恳淮问〗^望的時候,我都能找到新的能量支撐自己以嶄新的姿態(tài)重新出發(fā)。”夏布激發(fā)了楊青的創(chuàng)造力,讓她變得充滿智慧與勇氣。
在臺灣文創(chuàng)顧問張庭庭的輔導下,楊青以夏布為載體,塑造了一個個人特征十分鮮明的文藝美學品牌“感懶樹”。她把夏布演繹成了衣、飾、居、禮四大類、上千款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生活日用之物。折扇、暖簾、桌旗、杯墊、衣服、包包、床品,千年夏布,回歸生活,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
寸間摩挲,漫布生活
愛上一方夏布,種下一棵感懶樹,這棵樹不僅讓楊青停下了流浪的腳步,也讓更多人找到了歸宿。
王燕,一個原本從事IT行業(yè)的女強人,上班穿的是硬挺挺的職業(yè)裝。偶遇感懶樹 ,起先排拒,“這衣服不適合我”。沒料到穿上之后竟如定制般渾然天成,品牌故事與文案更打動了她,原來她內(nèi)心藏著一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柔軟浪漫。從粉絲變成股東,而今更成為掌舵運營的CEO,與楊青搭配無間。這里,就是她職業(yè)生涯與生命旅程的新歸宿。
在感懶樹生活美學空間里,有一方別具一格的貨架,是屬于一些獨立設計師的,這是楊青為那些有設計夢想,又暫時沒有能力獨立運作品牌的設計師提供的一個展賣空間。楊尹就是其中一位優(yōu)秀的年輕設計師。他之前在舊金山藝術大學念服裝設計,回國后父母希望他找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就去某高校做了行政人員。但他的設計夢想并沒有湮滅。當楊青向他拋出橄欖枝的時候,他欣然接受了獨立設計、聯(lián)合出品的合作。
因為獨特的經(jīng)歷與文藝的氣質(zhì),楊青在中國文創(chuàng)圈里活出了一個IP式的人物,感懶樹也因此具有豐滿的內(nèi)涵和更強的感召力,“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品牌,還是一個傳遞愛與美的場域。”
每個周末,在感懶樹的夏布工坊都有一次手作沙龍活動,扎染一條手帕、縫一只口金包、做一個布貼畫……用手作的形式讓忙碌的都市白領慢下來。
寸間摩挲,漫布生活,這是感懶樹傳遞的美學理念,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感懶樹營造了一份讓內(nèi)心安寧與自在的生活美學,不斷地感召著在塵世流浪的人回家。正如大鏡子上最后那句話:“彎曲的枝椏掛藏歸處的線索,鏡里那個奢美的樸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