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張盼盼
摘 要: 《神曲》是一首極其復雜的詩歌,作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俗語、時代背景、歷史知識等,在《地獄篇》中但丁將地獄分為9圈,從第七圈開始為“下層地獄”,罪刑尤為嚴酷,其中魔獸共有4個,在神曲中魔獸數(shù)量上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從4個魔獸出發(fā),結合前人研究成果、西方神話故事、歷史背景,分析4魔獸的內(nèi)在表達內(nèi)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相信能對讀者理解《神曲》有所幫助。
關鍵詞: 《神曲·地獄篇》 第七圈 魔獸
引言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導師恩格斯曾這樣評價但丁:“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睆闹凶阋钥闯龅≡谌祟悮v史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渡袂纷鳛榈〉拇碜髌?,《地獄篇》作為《神曲》的第一部分,共三十三篇,更是重中之重,其中第七圈為強暴者所居,分為3環(huán),從第十一篇開始到第十七篇結束,作者用了7篇的篇幅,足可見其重要性。文中的各魔獸用了象征的手法,含沙射影當時時局,所以分析《神曲》不僅能學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還能感受到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思想的碰撞,權利的爭奪。
一、牛頭人身——米諾托
米諾托即希臘神話中的彌諾陶洛斯,從前彌諾斯王統(tǒng)治著克里特島。有一年,他沒有給海神波塞冬送去允諾的祭物公牛,海神十分生氣,決意報復。他附體在公牛身上,勾引了彌諾斯王的妻子帕西法厄王后。不久,王后生下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彌諾陶洛斯。為了把怪物藏起來避免家丑外揚,彌諾斯王命令島上最優(yōu)秀的工匠代達羅斯造了一座迷宮:一所稀奇古怪的地下房子,走廊離亮處越來越遠,根本找不到出口。發(fā)狂的彌諾陶洛斯在一堵堵墻壁之間徘徊游蕩,左突右沖,以雅典王進貢的童男童女充饑。終于有一天,雅典王子忒修斯帶著寶劍闖入迷宮。他一路退下彌諾斯王的女兒阿里阿德涅送給他的線團的線,殺死了牛頭怪物彌諾陶洛斯,又沿著這根線找到出口,活著離開迷宮。第七圈為強暴者之圈,此圈一開始便出現(xiàn)神話中吃人怪獸——米諾托,對殺死自己的忒修斯憤怒無比,生氣地東奔西闖,正是其在希臘神話中的樣子,讓人感到地獄的恐怖。
二、人馬獸
人馬獸亦為希臘神話中的怪獸,他們一般被描寫為粗野、狂暴和不講道理,被作為野蠻的代表,與人相反。但也有少數(shù)是非常有知識和有教養(yǎng)的。文中的人馬獸吉隆是英雄阿喀琉斯的老師,半人馬的形象用于象征男人被自己的肉欲所困,是動物性沖動的陷阱。在希臘—羅馬神話中好色的半人馬人代表人性中未開化、無法無天和本能的一面。在拉庇泰王的婚宴上,半人馬人試圖誘拐新娘,奸淫女賓,并用樹干和石頭襲擊東道主。拉庇泰人最終戰(zhàn)勝了半人馬人,象征知識和理智戰(zhàn)勝本能和動物情欲。文中的人馬獸是血河的守衛(wèi)者,血河中被煮的靈魂超越規(guī)定的界限,就會毫不留情地舉箭射去,河中的靈魂罪孽為暴力傷害他人,越界則只能被人馬獸們無情地射入河中,對它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三、鳥身女面——哈比鳥
哈比鳥也為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傳說哈耳皮埃是堤豐(Typhon)和厄喀德那(Echinda)的四位女兒——Aello(暴雨)、Celaeno(黑風暴)、Okypete(疾飛)、Podarge(疾行)——的總稱,她們原先是風之精靈,冥王哈德斯的傳令者,負責把死者的靈魂送往冥界。在后來的傳說中才成為生性貪婪的鷹身女妖,總是顯得饑餓且疲憊不堪,她們接觸過的一切東西都會變得污濁不堪,散發(fā)臭味,曾用兇惡的預言嚇跑了特洛伊人。文中的哈比鳥在自殺者森中啄食變成樹的罪人們的葉子,每啄一口,他們都會疼痛得呻吟不止,因為自殺者“當初既然決定丟棄,以后就沒有權利再收回來了”,哈比鳥正是這一刑罰的執(zhí)行者。
四、人頭蜥身——格利鴻
格利鴻的外貌在《神曲》中有詳細描述“身體的其他部分是蛇和蜥蜴的混合體,兩爪直至腋下毛發(fā)叢生,頭上頸上及胸前腰背布滿了五彩繽紛的花結和圖案,還有個像蝎子暗影的毒叉”,但是它的臉卻不同,以至于作者一見它的頭臉不由大驚:好一張和善正直的人臉”。從怪物的樣貌和作者的反映,可以知道格利鴻象征的是欺詐的惡人,看似正直的臉龐下是怪物一樣的身體和內(nèi)心。格利鴻處在地獄第七圈與第八圈的交界地帶,即絕壁,作者一行無法繼續(xù)前進,因此借助格利鴻下到了地獄的更深處。
結語
這一圈中的魔獸大部分出自希臘神話,有的暴怒,有的充當刑罰執(zhí)行者的角色,還有的成為了作者一行的交通工具,它們雖然相貌不同,但是有一共同之處就是都有罪孽,米諾斯食人充饑、人馬獸誘拐奸淫、哈比鳥懶惰貪婪、格利鴻貌善心惡,所以它們分別在第七圈的暴力傷害他人、自殺者、施暴與上帝和自然行為者三環(huán),讓人們想到西方基督教世界中講的“七原罪”,即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色欲、暴食。寫怪獸并不僅僅為寫怪獸而寫,更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滿。但丁所處的地方——佛羅倫薩,當時有兩個政派:一派為蓋爾菲,忠于教皇,也叫黑黨;另一派叫奇伯林,忠于日耳曼皇帝,也叫白黨,兩黨相爭的實質(zhì)就是教會權利與世俗權利的沖突,教皇逢尼發(fā)西八世一心想把佛倫倫薩置于自己統(tǒng)治之下,但是大多數(shù)暴發(fā)戶即新興資產(chǎn)階級并不愿意接受教皇統(tǒng)治,因此黨派爭斗在所難免。但丁家族原來為黑黨成員,但是但丁熱愛獨立和自由,所以成為白黨旗手,但是那時黑黨狐假虎威,為所欲為,但丁處境自然不好,最終得到終身放逐的判決。但丁窮愁潦倒之際,唯一的安慰便是讀書和寫詩,其在神曲第七圈中描繪的那些魔獸,明顯表達對黑黨、教會的不滿,抒發(fā)自己愁悶的心情。而《神曲》的主題就是“棄惡從善”。作品通過不同亡靈的“境遇”,說明現(xiàn)世人的“善”、“惡”,在來世會相應得到“善報”和“惡報”?,F(xiàn)世中的倒行逆施,死后必然會在地獄中贖罪。
參考文獻:
[1][意]但丁,著.黃曉紅,編譯.神曲[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4.10.
[2][意]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
[3]李忠星.《神曲》的主導思想[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