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少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務工人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工遠赴沿海發(fā)達城市務工,也造成越來越多的留守孩。留守孩因長年無父母監(jiān)管,給學校德育帶來巨大壓力。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重點應當包括或強調以下兩方面。首先是基本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镜赖率莻€體生活的基礎性道德要求?;镜赖峦菤v史上傳承下來為人類社會廣泛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也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例如公平、正直、誠實、勇敢、仁愛、熱愛勞動、艱苦樸素等應當成為中小學德育的奠基性內容。行為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生守則》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上,是小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是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及其他道德品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要教育學生堅持不懈地嚴格遵照執(zhí)行。對小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是小學德育內容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主法制觀念和其他政治常識的教育等項內容。
一、我校德育現(xiàn)狀
1.道德取向錯位。無論是否獨生子女,享樂主義嚴重,知錯犯錯,知自己缺點不改正,自私自利,社會公德缺失,對班集體榮譽漠不關心,甚至常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情況。
2.心理素質堪憂。常常表現(xiàn)為心理敏感脆弱,學習生活盲目無助。
3.厭學思想嚴重。大多學生沒有刻苦學習的精神,沒有奮斗目標,不完成作業(yè)并屢教不改,成績差不為所動。
二、調查目的
針對我校德育現(xiàn)狀,特設定以下調查目的:從學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探求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從學生實際成長情況探求學校教師有效的德育方法;從多方面入手尋求有利學生成長的最佳德育策略。
三、調查對象
定南縣第五小學全體師生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結果
學生層面:(見表一)
教師層面:(見表二)
結果分析:
1.教師的育人觀念、德育方法、心理輔導的基本能力有待提升,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學生家庭的了解有待提升。
2.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能力及德育能力堪憂。祖父母無論是在精力還是在體力方面,基本上是生活只能自理的群體,讓這個年齡段的人監(jiān)護兒童,對其而言實為力不從心,只能勉為其難地保證孩子的基本生活,更不用談對孩子的德育成長和學習輔導能付出多少。另外,監(jiān)護人的文化程度和個人認識存在偏差,對家庭教育職責有著錯誤的認識和消極的態(tài)度。無論是否為父母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監(jiān)護人認為其主要責任就是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學習是學校應該管的事,道德教育他們可以做,但大都是在孩子做了“壞事”時才會適當教育。
3.兄弟姐妹多、做家務、家庭住房經(jīng)濟狀況等對孩子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家庭本身經(jīng)濟條件就不好,孩子又多。家長在家庭收入方面已經(jīng)用了大部分的精力,根本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小孩的學習與成長,甚至常常沒有好的心情與孩子交流,更不用說德育引導。調查中的30.8%要做家務并不是我們常說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簡單家務,而是洗兄弟姐妹的衣服、給弟弟妹妹洗澡、每天回家洗菜做飯等一些勞動量較大的且是每天都要做的家務。
4.離異家庭較多,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國家民政部2014年統(tǒng)計顯示:全國各省市離婚率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離婚率高達4.61‰,黑龍江、吉林,分別以4.08‰和4.01‰居二三位。我校學生離異家庭占了11.93%。離異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美國耶魯大學的耶魯兒童研究中心主任阿爾伯特早在80年代指出:“離婚是威脅著80年代兒童的最嚴重和最復雜的精神危機之一?!眹鴥韧獾脑S多研究都表明,雙親離異的家庭是向社會上輸送精神和道德上畸形人的重要來源之一。離異家庭的未成年人德育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緒。這些行為和性格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他們與周圍的同學、師長、朋友的交往。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在生活和學習上缺失自信,甚至結識社會的不良分子,走上犯罪的道路。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xiàn)較嚴重的性格缺陷,個性形成和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心靈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有很長時間的持續(xù)性,難以平息和恢復。當有人問及他們的父母親時,他們一般都是閃爍其詞,不愿多談父母和他(她)的家庭。父母離異的陰影,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
六、學校德育應對策略
1.轉變育人觀念,提高育人水平。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碧K霍姆林斯基說:“能力、志向、才干的培養(yǎng)問題,沒有教師個性對學生個性的直接影響,是不可能實際解決的?!边@說明教師的人格魅力、思想理念、德育水平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把師德教育作為開展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礎。通過外派學習、組織專題培訓等活動,打造一支理念先進、德才兼?zhèn)?、本領過硬、作風嚴謹?shù)慕處熽犖?,培養(yǎng)教師具有善良慈愛、信任與寬容、執(zhí)著追求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教師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教藝、無窮的魅力引導學生成長。
2.開展特色活動,推進有效德育。德育教育的內容要看得見、近得著、入得心、踐得行。如縣教體局主持開展感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定南好人等活動都是針對當代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開展起來的活動。由于切入點、起點和要求符合實際,這類活動蘊含著極大的活力,深受師生和廣大家長的歡迎,成為德育工作的大趨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我校還應根據(jù)學生家庭特點、個性差異開展適合學生德育成長的特色德育活動。如感恩實踐活動,尋找歷史偉人中的奮斗楷模,尋找五小最美少年等。
3.重視文化建設,打造德育文化。要認識環(huán)境育人的重要性,抓好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讓櫥窗宣傳、名言引導、掛像感召、故事影響、墻壁說話,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校園處處體現(xiàn)育人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少先隊主陣地的作用,辦好“校園廣播站”,通過播出愛國主義、誠信守法、勤儉節(jié)約、勤奮好學等方面材料,對學生進行理論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4.加強家校聯(lián)系,構建共育格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課堂 ,是學生成才的搖籃;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學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還應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一重要德育陣地,積極開展家校聯(lián)系,如開展每周一訪活動,讓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充分了解并影響家長的育人觀念;發(fā)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宣傳育人方法理念;開設家長學校,邀請社會上家庭教育較成功的家長或家庭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法策略的培訓。通過各種活動,打造家庭、學校、社會共同育人的新格局。
走近德育,會發(fā)現(xiàn)德育春天已經(jīng)來臨,百花就要齊放,讓我們解放思想,實干興教,讓每一朵花都能在田野中綻放。(作者單位:江西省定南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