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切實推進城管執(zhí)法改革,不僅可以部分緩解社會公眾的焦慮,也會因為軟環(huán)境的改善而讓城市更美好。
去年年底,《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zhí)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fā)布。這也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城管執(zhí)法做出專項部署。
指望中央出臺一個意見,就能讓困擾中國社會多年的城管問題“迎刃而解”,顯然不太現(xiàn)實。畢竟,這些年來,城管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中國社會一個難以繞開的難題,甚至就連“城管”這一語詞,也成了輿論場中某種負面價值判斷的標簽。盡管這其間不乏非理性的認知因素,但在普遍指責的“社會情緒”背后,必定有著某種類似于“共識”的東西。
也因此,這一意見更像是關于城管的“頂層設計”,特別是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切實推進城管執(zhí)法改革,不僅可以部分緩解社會公眾的焦慮,也會因為軟環(huán)境的改善而讓城市更美好。
一直以來,公眾普遍的槽點主要集中在城管的暴力執(zhí)法上。城管為什么屢屢被指暴力執(zhí)法?一方面,城管游走街巷,日常接觸的均是社會最底層的民眾,其行動也每每關涉到民眾的切身利益,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意見”,乃至抗議,很正常。尤其是當?shù)讓由鐣o法排解的生計難題也歸之于城管時,沖突注定無法避免。
另一方面,問題出在城管,根子仍在政府。當政府熱衷于打造什么“無攤販城市”時,城管只能成為砸碎攤販的那只手。這些年來,我們的城市硬件建設很快,也很亮眼,但在管理和服務上,似乎還有很多欠缺。還是沿用自上而下的單向思維,要求規(guī)范街面秩序,那就把擺攤的小販全部打跑;要求道路潔凈,那就逼著清潔工去快車道撿垃圾,等等。
當然,城管也會在不斷的行政實踐中產(chǎn)生自身的利益,并想方設法去維護這種利益。比如,今年元旦,媒體曝光了河南鄲城縣城管部門對貨運三輪車預收“垃圾費”和“占道罰款費”的事情。盡管該縣此后表態(tài)會嚴肅處理,但這種“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的沖動卻似曾相識,并非難于理解,僅僅靠查,是查不完了。
可見,目前困擾城管發(fā)展及美譽度的關鍵,并不在于城管權力過小、缺乏主管部門等問題,而根本在于執(zhí)法的不規(guī)范、不專業(yè),以及缺乏約束與邊界。當城管揮拳向人的時候,恰恰是因為其權力的過度膨脹,乃至自我角色的迷失。良治的前提是民眾同意,沒有同意必然產(chǎn)生沖突,而同意的前提則是良好的互動與優(yōu)質(zhì)的服務。簡單粗暴,怎么可能不起波瀾?
此番指導意見的目標很明確,即要求到2020年,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但是,若各地不能抓住關鍵的“服務”問題,而仍停留在“有上面撐腰”的層面,必將出現(xiàn)更激烈的行政強力,如此就事與愿違了。
惟愿在接下來的配套措施、具體細則制定上,各地各部門能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約束、規(guī)范城管權力運行,而不是無限制地釋放城管這些年來的“憋屈”。一旦無監(jiān)督、無制衡,則根本無人能夠?qū)Τ枪艿臑E權進行糾偏,而僅僅依賴城管自身,很難有自我提醒的動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