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星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榆林 719000)
張 馳 甄海洋
?
胃黏膜病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分析
陜西省榆林市星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榆林 719000)
張馳甄海洋
目的: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黏膜病變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方法:通過胃鏡活檢方法對58例正常胃黏膜組織,86例慢性淺表性胃炎組織,77例腸化生組織,6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組織,53例異型增生組織,61例胃癌組織進行檢測。結(jié)果: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陽性率在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和胃癌活檢組織中分別為13.8%, 70.9%,46.2%, 45.5%, 28.3%和21.3%,其中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中感染率最高。結(jié)論: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能參與胃黏膜早期病變過程,可能通過一定的機制參與胃黏膜的癌變發(fā)生。
主題詞胃疾病/病理學(xué)胃黏膜/病理學(xué)胃鏡檢查@ 幽門螺桿菌
胃黏膜惡性病變大多數(shù)是經(jīng)過腺體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到癌變的多階段累積過程[1]。其中幽門螺桿菌(HP)的慢性感染與胃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HP作為胃癌發(fā)生的I級致病因素,不僅是胃癌形成的始動因素而且對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潛在的促進作用。這使得人們開始審視慢性炎癥感染與癌癥發(fā)生之間的關(guān)系,特別是幽門螺桿菌參與腸型胃癌的病變演化過程,使得正常胃黏膜從正常狀態(tài)到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多階段病理性累積[2,3]。因此,我們通過探討當?shù)匚葛つげ∽冾愋团cHP感染情況,來分析二者的潛在聯(lián)系。
1材料選擇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胃鏡中心取材的活檢組織,400例患者具有上消化道癥狀,近期未使用抗生素。其中男216例,女184例,年齡18~82歲,平均53歲,經(jīng)內(nèi)鏡及病理診斷為正常胃黏膜組織58例,慢性淺表性胃炎8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77例,腸化生65例,異型增生53例,胃癌61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臨床病理資料和知情同意書。所有的組織都進行HE染色,有兩位專業(yè)的病理科大夫,進行判讀染色結(jié)果。
2HP檢測方法所有患者都做相應(yīng)的HP檢測,利用14C 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及快速尿素酶方法檢測是否存在HP感染。HP陽性結(jié)果判定:①快速尿素酶試驗(RUT):胃黏膜1塊,置于試劑盒中(廣州養(yǎng)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觀察5min,溶液一半以上變?yōu)榧t色者為強陽性(),一半變?yōu)榧t色為中等陽性(),一半以下變?yōu)榧t色者為弱陽性(+),僅在標本周圍有淡紅色者為可疑陽性(+/-),溶液中未見紅色產(chǎn)生為陰性(-)。②在此基礎(chǔ)上,需要結(jié)合14C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使用深圳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公司生產(chǎn)的14C-UBT檢測儀,結(jié)果≥100dpm/mmol CO2,判讀為陽性。
3統(tǒng)計學(xué)方法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和Fisher精確檢驗,計量指標用t檢驗,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極顯著性差異。
1不同胃黏膜病變與HP感染的結(jié)果見表1。正常胃黏膜,Hp的感染率最低,為13.8%,與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組織均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而與異型增生胃癌,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慢性淺表性胃炎中,感染率最高(70.9%),隨著胃癌癌前病變的進展(腸化,慢性萎縮性胃炎和異型增生)其感染率有所下降,到了胃癌階段,感染率進一步降低。
表1 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癌前病變及
2癌前病變程度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性見表2。
表2 癌前病變程度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性(n)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癌前病變程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單純從陽性感染組分析,隨病變程度加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性明顯降低(P<0.05)??紤]到樣本例數(shù)太少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擴大樣本例數(shù)的前提下,進行大樣本驗證癌前病變的累積程度與HP的感染率關(guān)系。
胃癌的發(fā)生,一方面與HP的根治與感染密切相關(guān),同時由此產(chǎn)生的多階段多基因的異常改變,這些基因的失活或者活化,反映胃黏膜損傷與增殖的情況,參與胃黏膜的早期惡變。HP感染,被認為是參與胃癌發(fā)生的早期階段,感染和另外的有害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胃黏膜的累積性損傷,使得胃黏膜處于過度增殖狀態(tài)和具備惡性轉(zhuǎn)化的能力。
受HP的長期感染,大量菌體和毒素的有害刺激,可能導(dǎo)致胃干細胞的異常分化,如出現(xiàn)腸化生,異型增生,此時細胞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細胞糖脂受體的減少或者缺如,開始不適合HP的定殖與生長,所以在腸化,異型增生組織中HP的感染性降低。 在胃黏膜黏液屏障功能降低的情況下,很容易激發(fā)損傷,而這就會另一方面使得機體以抗損傷繼續(xù)促進胃干細胞的過度增殖,可能造成異常的不穩(wěn)定性,引起細胞的缺陷性累積,導(dǎo)致胃黏膜的惡性演進。
在正常狀態(tài)下,胃黏膜細胞的增殖與凋亡,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之中,以確保胃黏膜的正常黏膜屏障。HP感染不僅可以誘導(dǎo)細胞的異常增殖,而且也可以促進細胞的凋亡。HP陽性感染者較陰性者可明顯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凋亡,根除HP后胃黏膜細胞凋亡比例恢復(fù)到正常水平[4]。在胃炎晚期,隨著腺體萎縮的加重和腸化生的形成,HP數(shù)量有部分減少,致病能力有相應(yīng)的下降[5]。
胃癌的發(fā)生是環(huán)境、基因多階段,多步驟相互作用的復(fù)雜過程。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與胃黏膜病變、癌前演進和胃癌發(fā)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幽門螺桿菌的防治方面,運用傳統(tǒng)三聯(lián)或者中醫(yī)辨證后使用中藥方劑組方來改善胃黏膜微環(huán)境,根除幽門螺桿菌對黏膜的進一步破壞,具有一定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和轉(zhuǎn)歸作用[6]。
[1]Sam M,Mbulaiteye-Michie H, Emad M,etal.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lobal gastric cancer burden[J]. Front Biosci, 2009,14: 1490-1504.
[2]GonzalezCA, Sala N, Rokkas T.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ic aspects[J]. Helicobacter,2013,18(Suppl 1): 34-38.
[3]Epplein M, Zheng W, Li HL,etal. Diet,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pecific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among Chinese men[J]. Nutr Cancer, 2014,66(4): 550-557.
[4]Bauer G, Bereswill S, Aichele P,etal. Helicobacter pylori protects oncogenically transformed cells fro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ediated intercellular induction of apoptosis[J]. Carcinogenesis, 2014, 35(7):1582-1591.
[5]Targosz A, Brzozowski T, Pierzchalski P,etal. Helicobacter pylori promotes apoptosis, activates cyclooxygenase (COX)-2 and inhibits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in gastric cancer epithelial cells[J]. Inflammation Research, 2012,61(9): 955-966.
[6]蘇文臺, 孫薇.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消化性潰瘍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療效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1,32(10):1318-1319.
(收稿:2016-03-28)
R57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