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合陽縣人民醫(yī)院(合陽715300)
李云生
?
預防性LED藍光照射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黃疸的影響
陜西省合陽縣人民醫(yī)院(合陽715300)
李云生
目的:探究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方法:將78例極低出生體重兒隨機分為兩組,預防組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治療組采用治療性LED藍光照射治療。檢測觀察兩組黃疸發(fā)生率、血清膽紅素峰值、總照射時長及黃疸消退時間。結果:預防組黃疸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治療組(P<0.05),預防組患兒血清膽紅素峰值及黃疸消退時間明顯比治療組短(P<0.05)。結論: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能明顯減少極低出生體重兒黃疸的發(fā)生率。
主題詞體重減輕/并發(fā)癥黃疸/病因學黃疸/預防和控制@LED藍光照射
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指出生體重在1000~1500g之間的新生兒,由于各個臟器發(fā)育不成熟,功能差,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病死率高[1]?;純簶O易出現黃疸及膽紅素腦病[2]。本研究將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臨床療效與治療性LED藍光照射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現分析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極低出生體重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9例。預防組出生體重平均為1224±268g,胎齡平均為32.6±2.1孕周,其中男24例,女15例;治療組出生體重平均為1268±234g,胎齡平均為31.8±2.4孕周,其中男25例,女14例。兩組患兒一般情況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預防組患兒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無論患兒有無出現黃疸,出生12h后均進行藍光照射,照射方案為1次/d ×12h/次×4d,照射總時長為48h,檢測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若高于153.9μmol/L,則繼續(xù)照射治療至血清膽紅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為止。治療組無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嚴密監(jiān)測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對具有LED藍光照射治療指征的患兒給予照射治療,治療方案為1次/d ×12h/次×1d。
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黃疸發(fā)生率、血清膽紅素峰值、總照射時長及黃疸消褪時間。
4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數據做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黃疸發(fā)生率對比 預防組黃疸發(fā)生率48.7%明顯低于治療組71.8%,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兩組血清膽紅素峰值、總照射時長及黃疸消退時間對比預防組患兒血清膽紅素峰值及黃疸消退時間明顯比治療組短,兩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膽紅素峰值、總照射
新生兒黃疸,亦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尤其極低出生體重兒因胎齡較小,肝細胞內易缺乏Y蛋白,肝內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發(fā)育不夠成熟,更容易出現黃疸,且其血腦屏障發(fā)育尚未成熟,在窒息、感染、低體溫、缺氧、代謝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癥、低蛋白血癥、敗血癥等高危因素下,血清膽紅素極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引起膽紅素腦病,影響患兒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甚至危及患兒生命[3,4]。
藍光照射治療是控制新生兒黃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傳統(tǒng)的藍光照射治療采用熱光源,為保證治療效果,熱光源距離患兒皮膚較近,容易損傷患兒皮膚[5]。另外,熱光源中紫外線及紅外線容易引起其他治療不良反應。相比于傳統(tǒng)藍光照射治療,LED藍光照射治療為冷光源,光譜中無紫外線及紅外線,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光譜波長為450~475nm,是膽紅素轉化的最適波長,有利于促進血清膽紅素水平的降低;其藍光有效強度明顯大于傳統(tǒng)熱光源。因此,近年來LED藍光照射治療逐漸成為新生兒黃疸的首選治療方法[6,7]。
本研究將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臨床療效與治療性LED藍光照射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結果提示預防組黃疸發(fā)生率(48.7%)明顯低于治療組(71.8%),預防組患兒總照射時長比治療組長,預防組患兒血清膽紅素峰值及黃疸消退時間明顯比治療組短。提示預防性應用LED藍光照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治療性LED藍光照射[7,8]。
[1]陳昌輝,李茂軍,吳青,等.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和治療[J].現代臨床醫(yī)學,2013,39(2):154-160.
[2]曾軍安,李占魁,李清紅,等.117 例極低和超低出生體重兒并發(fā)癥及結局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4):724-726,737.
[3]楊奕輝.經皮測膽紅素在評估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6):1018-1019.
[4]王艷麗,鄒靜靜,汪惠琴,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危險因素及其轉歸情況[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08-110.
[5]Zuppa AA,Catenazzi P,Orchi C,etal.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newborns born to immigrant mothers from Southeastern Asia compared to Italian ones[J].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80(6):455-459.
[6]Firinci F,Soylu A,Ozturk C,etal.Hyperbilirubinem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 effect of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on the in vitro growth of uropathogen Escherichia coli in newborn urine[J].Renal Failure,2014,36(1):55-57.
[7]舒桂華,徐翔,嚴語,等.LED藍光照射治療極低出生體重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評價[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17):3190-3192.
[8]楊麗清,江英.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及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16):2746-2747.
(收稿:2016-05-20)
R722.1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0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