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85-02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課堂上,我們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樂學。新的教學理念就是提倡"自主樂學,構建高效課堂",如何才能做到自主樂學,構建高效課堂呢?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不同師生、不同教材,采取的方法是不相同的。邱學華先生的嘗試教學法能讓學生自樂學,構建高效課堂。雖然理論上說此法適用于小學任何一門學科,但是筆者認為:只有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教學一體機,才能將嘗試教學法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才能讓學生"自主樂學,構建高效課堂"。
1.嘗試教學法的主要特征
邱學華倡導的嘗試教學法理論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嘗試題先自學教材,完成習題,遇到問題當堂解決。要體現(xiàn)三個為主: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練習為主;四個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作用;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學講解。
2.嘗試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瓶頸
所謂瓶頸一般用來形容事業(yè)發(fā)展中遇到的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這個階段就像瓶子的頸部一樣是一個關口,再往上便是出口,但是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也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頸處。教學瓶頸就是指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能體現(xiàn)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抓住教學關鍵,突破了它一切都迎刃而解,突不破全盤皆輸。目前,嘗試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著以下瓶頸:
2.1 生搬硬套,忘記自我個性。嘗試教學法在我們縣域范圍內還是比較新的教學方法,還處在摸索階段,許多教師在運用嘗試教學法進行教學時生搬硬套,忘記自我個性凸顯,忽視本地學生實際,給人一種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之感。
2.1.1 開講導語生搬硬套。開講導語很重要,開講得好,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們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和當時的教學環(huán)境來設計開講導語,不能生搬硬套。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開講,也可以通過復習舊知進行開講,還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開講,總之不能生搬硬套。
2.1.2 分組討論生搬硬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分組討論時,一般將學生分成一組、二組、三組……或者甲組、乙組、丙組……,有些教師別出心裁,把小組分成細心組、雄鷹組、飛越組……結果成績一評比,細心組不細心,錯誤很大,雄鷹組、飛越組飛不起,失誤也不少,有點名不副實。
2.1.3 課堂小結生搬硬套。課堂小結,是對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歸納和總結,通常是對一節(jié)課所授知識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進行線條式的梳理,以使學生在已經學習和認知的基礎上,理清頭緒,把握重點,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有些教師在運用嘗試教學法時,盲目借鑒他人小結語,一聽就很生硬,沒有根據(jù)當堂課的學情來總結,學生聽得別扭,起不到總結的作用。
2.2 學生嘗試,教師著急幫忙。嘗試教學法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先嘗試練習,能懂就懂,不懂就靠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再不懂的才由老師輕輕點撥。有個老師出示的嘗試題中有這么一道題:"請同學們試著將下面兩個圖形拆開后轉化成另外兩個我們學過的圖形。"
本來這時,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由于學生事先沒有準備學具,學生嘗試時只能憑空想象,怎么能達到嘗試效果呢?這時教師見有點冷堂就自己演示起來,學生嘗試變成了老師嘗試。
3.突破教學瓶頸,構建高效課堂
也許有人會說嘗試教學法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論,但是我不這么認為。一是邱學華先生搞嘗試教學法研究已經三十多年了,具有悠久歷史;二是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就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應用到了嘗試教學法,只是我們沒有將其上升為理論罷了?,F(xiàn)在,我縣掀起的"邱學風",呈現(xiàn)出不少教學瓶頸,我們只有突破瓶頸,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具體做法如下:
3.1 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提出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不要兜圈子。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快速地出示課題、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學習。
3.2 制作課本課件,引導學生自主樂學。課題出示后,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盡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這時的電子白板也不能閑著,可以及時地把課本內容制作成課件展示出來增加視覺效果,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內容。
3.3 運用平臺展示儀及時展示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一是千方百計地去表揚學生;二是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三是教師的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此時,我們可借助平臺展示儀,將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在屏幕上,做到及時反饋,表揚優(yōu)生,激勵學困生。學生嘗試的過程,也是主動參與的過程。讓學生先嘗試,不受教師講解的束縛,可以嘗試出各種結果,為學生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4 教師講解,少而精,做到四兩撥千斤。"四兩撥千斤"之說,最早見于王宗岳《太極拳論》一文,原意是指以小力勝大力之意。此時,我將此俗語運用到教學中,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講解時,應少說話,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練習。教師講話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這樣可以留30分鐘時間讓學生活動。教師講話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學效率,相反會使學生厭煩。學生課堂紀律渙散就是教師講話時間太長的緣故。上課前,教師應事先根據(jù)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做好課前預測,將教師講解的內容做成課件,在適當時候應用課件進行講解,這樣就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我們只有在堅持自己個性教學基礎上,合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靈活掌握嘗試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嘗試,把握課堂節(jié)奏,多練少講,才能真正做到學生自主樂學,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