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英、郭金華在《新聞與寫作》撰文認為,美國知名智庫 “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CSIS),利用政府和學界專家共同生產思想產品, 并通過游說、 媒體、 各種論壇傳播和引導輿論, 提供戰(zhàn)略洞見和解決問題方案,其主要策略有:
1.舉辦國會聽證會。
CSIS經常舉辦國會聽證會, 通過此方式進行游說、 切磋, 使美國利益最大化, 以此來影響美國最高決策層。通過國會聽證會等方式, CSIS不僅以專業(yè)知識來影響美國最高戰(zhàn)略決策的制定, 而且擴大了自身的政策影響力和智庫話語權。 同時,CSIS還將國會聽證詞的電子版本發(fā)布在其官方網站上, 以期擴大其話語的傳播范圍和受眾。
2.匯聚媒體力量。
CSIS十分重視媒體資源, 致力于成為國際記者圈的消息源和資源。 為了給報道跨大西洋事務的記者提供一個支持網絡, 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建立了 “跨大西洋媒體網絡”(Transatlantic Media Network,簡稱TMN)項目, 并指派雷吉納德·達爾擔任項目負責人。 達爾曾任金融時報和國際先驅導報的高級編輯、 駐外記者和專欄作家, 在跨大西洋事務報道上有著長期的經驗。媒體通過智庫了解政府政策動向, 并在重大事件上, 請智庫專家解釋, 而智庫則通過媒體擴大社會影響, 引導公眾輿論, 影響高層決策者。
3.舉辦各種論壇。
CSIS 每年舉辦的重大公共會議和小型發(fā)布會等多達2000多場。論壇不僅是思想交鋒的場所, 也是思想集散地, 更是思想廣泛傳播之地。 CSIS 及時將這些論壇會議形成的專業(yè)知識成果轉化成思想產品, 以評論文章、 專家觀點、 論壇紀要、 研究報告、 會議簡報等形式呈現出來, 有紙質版和配有音視頻的電子版, 在CSIS的官方網站上發(fā)布,或借助 “推特” 和 “臉譜” 等社交媒體向公眾傳播, 從而廣泛地影響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