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和暢想由來已久
在所有科技企業(yè)中,IBM可能是最早進行人工智能布局的公司。作為IBM開發(fā)了十幾年的人工智能技術,Watson已經進入了與巨量文獻和信息搜索密切相關的政府部門和醫(yī)療機構,并且在圖像識別方面已經具備了幫助醫(yī)生診斷癌癥的能力。前不久,Watson還被部署在IBM收購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業(yè)務Softlayer上,成為IBM與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在云計算領域展開競爭的武器。SyNAPSE則是IBM模擬人腦的人工智能項目,它擁有100萬個“神經元”內核、2.56億個“突觸”內核以及4 096個“神經突觸”內核,而功率則僅有70毫瓦。該芯片不僅能夠模擬人腦的運作模式,更擅長進行模式識別。
從IBM圍繞Watson和SyNAPSE展開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可以看出,其實關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早已開始,有很多技術積累。這也讓人工智能不會像VR和AR一樣,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而遲遲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謀篇布局已經開始
人工智能快速進入大眾視野,源于今年3月谷歌的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戰(zhàn)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人機圍棋對弈雖然看起來只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一場秀,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隱藏在背后暗流涌動的人工智能市場。
據風投分析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200多家人工智能專業(yè)公司共計募資15億美元。因市場看好AI有望成為下一個主要變革的風口,200多家公司的發(fā)展規(guī)模也創(chuàng)下了史上單季規(guī)模之最。另外科技巨頭對人工智能資源的搶奪也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繼蘋果公司以2億美元買下西雅圖一家名為Turi的初創(chuàng)人工智能公司后,近日,英特爾公司宣布并購深度學習創(chuàng)業(yè)公司Nervana Systems。從外媒報道看,英特爾至少給出了3.5億美元至4.05億美元的報價。
據CB Insights統(tǒng)計的數據,2011年到2015年期間,和AI初創(chuàng)公司相關的股權交易規(guī)模從70筆飆升至397筆,2016年則有望再創(chuàng)新高。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通過并購來實現技術和人員的配置優(yōu)化似乎是最佳選擇路徑,因此圍繞各公司自身產品生態(tài)展開的收購競爭愈發(fā)激烈。
國內外巨頭紛紛發(fā)力
自從2014年1月份,谷歌收購了英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以來,有關這家公司的各種傳聞就不斷見諸報端。在DeepMind開發(fā)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擊敗世界圍棋冠軍后,這家公司更是名聲大噪。
AlphaGo的積極意義在于,它將計算機的“計算力”顯性化并且大眾化。在此前的多年里,盡管人工智能不斷取得進展,卻從未引發(fā)如此關注,不得不說此次人機圍棋大戰(zhàn)是谷歌公司開展的一次有利于自身和全行業(yè)的行動。不過,在人工智能的圈子里,有的不只是谷歌孤單的身影。相反,這已是一個人頭攢動的熱鬧市場。
微軟此前正式發(fā)布了小冰第四代產品,在擁有文本、圖像、視頻和語音基礎交互之后,小冰迎來全新的實時情感決策,并且有了新的全時感官,可以實現人工智能與人類的無縫流暢對話,而這一切來自于微軟提出的全新人工智能下一個時代—對話即平臺。
亞馬遜也不甘示弱,一直堅持做基于特征點的圖像匹配工作。亞馬遜推出的首款智能手機Fire Phone,其中號稱能“掃描一切”的圖像識別應用Firefly被認為是該產品上最大的亮點。之前亞馬遜就為其iPhone應用增添了一項名為 Flow的新功能,作為Firefly的前身,Flow在移動端商品和視覺搜索領域做出了前沿性的嘗試。
除了國外,國內互聯網巨頭也試圖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搜索巨頭百度與谷歌有些類似,都是以互聯網搜索為基礎的技術導向型公司,其推出的度秘是一個集超強語音、圖片算法、大數據支持和類人化導向為一體的產物。放眼全球,百度的度秘與Google Home、Google Duo、Amazon Alexa和Siri一樣,引領著人工智能向巔峰水平邁進。
阿里的人工智能被放在了阿里DT大商業(yè)體系內,配合云計算、大數據對阿里的電商物流乃至物聯網體系展開全面賦能。從目前來看,阿里的人工智能特點主要集中在B端,和電商體系以及物聯網體系有著較為深入的融合。在B端之中,阿里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更多,比如在智能汽車、YunOS操作系統(tǒng)乃至是物聯網、智能家居層面上,阿里更多是提供數據支持,通過阿里云的技術、數據作為基準展開業(yè)務支撐。
除了軟件巨頭,硬件公司也想在人工智能市場的產業(yè)鏈最上游搶占到一席之地。據《華爾街日報》在日前的報道,ARM已經正式接受日本軟銀提出的243億英鎊(約322億美元)收購要約。其實最近幾年,軟銀一直在積極推進于機器人領域的發(fā)展,而推出Pepper人形機器人就是想提升公司在人工智能行業(yè)的競爭力。
芯片巨頭英特爾也以4.08億美元收購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公司Nervana Systems引發(fā)了各界的關注。隨著傳統(tǒng)合作伙伴因自身和客戶需求向人工智能領域業(yè)務的拓展,如果英特爾不能順應這種趨勢,勢必會在現在和未來的數據中心芯片市場的爭奪中遭到競爭對手的蠶食。為此,進入人工智能或者說開發(fā)針對AI應用的芯片,滿足合作伙伴新的需求是英特爾保持和延續(xù)既有優(yōu)勢的必然選擇。
在各方巨頭紛紛搶占市場的同時,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這一概念將在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場新的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