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學習文言文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合理的利用現(xiàn)有資源,教會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增加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采用少教多學的方式閱讀文言文,從而讓學生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文言知識。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閱讀 誦讀 自主學習 少教多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1-0036-02
無論在中考還是高考中,文言文的分值都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以在現(xiàn)在的語文老師,都把文言文的學習當做重點,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課堂教學。但由于文言文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學生不感興趣,課堂學習的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以至于雖然平時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每次考試,文言文的得分率仍然不高。其中存在不能結合語句、語境分辨通假字、理解關鍵性的實詞、虛詞,不能準確地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言語句等等的現(xiàn)象。
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首先是文言文教學的教法呆板,教學方法陳舊簡單,沒有生氣,一味的死記硬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這是文言文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現(xiàn)在文言文教學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讓人感到課堂氣氛壓抑,一般沿著“讀—譯—抄—背”的思路展開,變化很少。教師按照教參宣講一通,讀幾遍,逐字逐句翻譯,讓學生背誦詞義,抄寫譯文,幾乎每一篇文言文都這樣學習,缺少變化,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就沒有了興趣,于是出現(xiàn)了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的現(xiàn)象。
再者,現(xiàn)在文言文講解的資料泛濫,上面的內容不僅比老師講得細致,把課文的方方面面分析的十分透徹,讓學生不動腦子也能翻譯文段,了解內容。這就不可避免地讓學生產生依賴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再積極思考,總在想“資料上寫著呢,我何必去白費勁”,結果養(yǎng)成了學生不動腦學習的習慣。因此,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常識,知道文化歷史典故,背誦一些詞語、句子的含義,而且應該更重視教會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我認為學習文言文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缎抡n程標準》也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痹谖难晕慕虒W中,要重視借鑒傳統(tǒng)的方法——多讀。讀到“了解內容”,讀到“順暢”的程度,就能讀懂句意文旨,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誦讀顯得尤為重要。
與現(xiàn)代文相比較,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經(jīng)歷了時間的積淀,更具典范性。吟誦,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誦讀就是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長期的積累和堅持,對文言文學習會起到推動作用,達到以讀促學的目的。文言文教學中要始終讓“讀”字當先,要熟讀成誦,篇篇能背誦。所以我要求學生學過的文言文都必須背誦,只要堅持,大部分學生都能背誦,而且在背誦的過程中,大量的積累,到初三階段,學生已經(jīng)能在誦讀背誦的同時,理解文意了。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幾乎每篇文言文都有很不錯的朗誦視頻或音頻,教室里都有電子白板,咱們就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些輔助工具,讓學生從欣賞,到跟讀,再自己誦讀。在欣賞的時候,教會學生正音,斷句,以讀帶正音,帶斷句。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教會學生從語速、語氣、語調入手,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讓學生跟讀模仿,讀出文言味兒,讀充分了,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對文章學生就大體掌握了。
誦讀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還要鼓勵學生在課下、早讀時間大聲地讀,有感情地誦讀。有時專門給學生安排文言文誦讀課,進行文言文朗讀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生誦讀的興趣。
其次,要讓學生學得有興趣,還需要我們改進教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十幾歲的孩子對“之乎者也”感興趣,必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導入新課時,我盡可能的更新教學手段,把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電視電影片段等引入文言文教學。很多文言文的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我都安排學生下來查閱資料,選取重點,做成幻燈片,上課由他們自己介紹。既鍛煉了他們篩選材料的能力,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同學們也聽得認真,為課文的學習開好了頭。只要使用恰當,就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討厭到喜愛。學生一旦喜愛文言文,就不愁文言文學不好。
我的學生在初二的時候,我在文言文教學上和初一的教學有了一些變化。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有了一定的遷移能力,而且課文下的注釋也很詳細,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完全有能力讀懂翻譯全文。所以在課堂上,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誦讀上了。首先在預習的時候,就要求學生結合注釋標注拼音,勾畫出通假字,然后自讀,每個人至少讀三遍,由語文組長和課代表安排落實。在課堂上,采用范讀、聽讀、跟讀等方式,讓學生逐步熟悉文章,跟讀斷句,達到讀得清楚流利、文從字順。要求小組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課文在全班進行誦讀展示。為了讓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我在課前就選擇了古曲,為學生朗讀課文配上音樂,并在小組之間,男女同學之間,一篇文章至少能讀到10遍左右,大部分同學不僅能清楚流利的誦讀,而且還能做到熟讀成誦。
通過誦讀學生對課文的大概內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我就讓學生說說課文寫了一些什么內容,是從那些角度來寫的,和閱讀現(xiàn)代文一樣在文中勾畫批注,這樣就把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結合在一起了。分析了文意之后,我們才進行文意疏通,結合課題“文言文教學的少教多學”,我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來完成這篇文章的學習。這會學生感到很自豪:原來文言文不難嘛,多讀幾遍我們也能讀懂它的意思,理解它的內容?,F(xiàn)在的文言文課文下的注釋很詳細,加上學生又有一些文言字詞的積累,學生和平時閱讀課外文言文一樣,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借助工具書,在小組中互相合作、探究,再進行交流。不能翻譯的地方提問大家一起解決。這樣能發(fā)揮集體閱讀的優(yōu)勢,在學生合作學習中,在師生共同切磋中,增強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和興趣,為他們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現(xiàn)在學生上初三了,無論是課本中的文言文還是課外文言文,學生搶著來自己學、自己上。他們自己動用工具書,自己采用合作、互助的方式,通過讀、幫、議、論的方式,能夠解決文言學習中的困難,基本上都不需要我就能把文章讀懂,還能融會貫通,積累字詞及句式,能夠自己教自己了。
僅靠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是難以滿足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的。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文言文學習也如此。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主動復習課上的內容;會主動尋找課外資料充實自己。厚積方能薄發(fā),只有大量的接觸文言文,多閱讀、多積累,學生才不會害怕文言文。為了增加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量,我把每周五的課固定為課外文言文閱讀課,為學生提供文言文進行閱讀。學習課外文言文,是為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文言文閱讀的知識面,提高解答文言文試題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并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閱讀文章,達到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在學習中,我采用“讀、說、譯、悟”的方式進行。開始幾節(jié)課從復習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入手,然后自由誦讀文章,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同桌互相聽讀,糾正讀音,保證至少讀三遍文章再全組、全班齊讀文章。然后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口譯文章,小組同學合作探討,互相質疑,說出故事大意。將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全班交流解決。之后再說說從這則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合作總結歸納在學習這一則文言文中運用了哪些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再出示文段,運用這一方法再閱讀另外一篇課外文言文。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可以閱讀至少兩篇文章。
同時,為了鞏固和練習語感,每一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誦讀時間,我也安排為朗讀學過的課外文言語段。按篇幅的長短,安排兩到三則,每一則誦讀兩遍。這樣做容易加深學生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學習文言文,讓學生也不再害怕文言文了。
總之,大量閱讀與誦讀,會為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也能解決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難題。相信在“文言文少教多學”的探索中,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文言文學習方法,讓文言文閱讀更輕松、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