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舒凱
?
從腳下延伸出去的歷史
——蜀道課程紀實
文_舒凱
舒凱老師在課堂上挑戰(zhàn)一分鐘畫地圖
舒凱:四川省廣元市天立國際學校語文教師。像雷夫老師用一年時間穿越莎士比亞課程一樣,他和天立小學五年級(2)班學生用一年級時間穿越蜀道課程,用蜀道貫通整個世界,穿越宇宙形成、遠古、先秦、三國時代、唐代,立足現(xiàn)代,從廣元這塊腳下的土地開始,他和孩子們開啟了一段研究性學習之旅。
五(2)班學生的萬字論文與小組演講比賽
(課堂是學生自主研究的展示場)
主持人A:一個普通又令人期待的星期三來到了。同學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迎接“相約星期三”活動正式開始。
主持人B:每天不提出新問題的人,是沒有資格睡覺的。今天是誰又研究了新問題呢?
主持人A:掌聲歡迎周俊南同學作演講《三國人物之張飛》。
周俊南:(蜀道課程第四季——三國時代,同學們各自研究三國人物或者三國故事,進行演講展示。周俊南今天演講分兩個部分:張飛的勇猛;張飛的缺點)
演講小組:我為周俊南打4分。沒有脫稿,扣2分;態(tài)勢語不夠好,扣2分;研究內(nèi)容扣2分。
師:打斷一下演講小組,雖然很少修改演講小組的打分,但今天老師還是修改一下得分,我建議改成7分。周俊南演講內(nèi)容完全是自主研究的成果,觀點明確,論據(jù)生動,內(nèi)容熟悉,比較流暢,做到了半脫稿,還模仿了張飛長坂坡的語氣,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演講。
演講小組:好,我們同意周俊南改為7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周俊南同學研究成功!
(演講小組四人,兩人主持演講,演講之前,他們要事先了解演講內(nèi)容,準備好吸引人的串詞,演講后組織提問。另外兩人為演講人評價打分,演講評分標準以研究水平為主要標準:自主研究的內(nèi)容水平5分,熟練程度2分,語言效果2分,態(tài)勢語1分。)
主持人B:今天蒲巖峰要為我們帶來他的論文《神奇的動物》,進行蛇這一部分的論文答辯。
主持人A:臺下的同學們就當答辯老師,向他提問、評分。掌聲歡迎!
蒲巖峰:(上期期末完成的萬字論文,本期同學們陸續(xù)利用早上演講時間、“相約星期三”時間進行論文答辯。)
生:你剛才講到蛇與神話傳說中龍的關系,請問龍是怎么來的?
蒲巖峰:龍是遠古伏羲氏的圖騰,它以蛇為原型,加入了鷹的爪子、鹿的角、魚的麟等各種圖騰形象。
生:請問你在論文中寫了哪些關于動物的神話?
蒲巖峰:神話部分,我只寫了與動物有關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我在論文中也寫了與四大神獸有關系的各種動物,寫了各種動物與神的關系。
師:有人說,人類的各種神話代表了人類的愿望,人類無法理解自然現(xiàn)象,所以想象了各種各樣的神,也有人說遠古時代是一個人神共處的時代,《山海經(jīng)》描述了許多神奇的動物,同學們可以再讀一讀,蒲巖峰也可以進一步進行研究。
主持人A:說到動物,何昱宏也研究了動物,現(xiàn)在請他為我們帶來演講《蜘蛛》。
演講與質(zhì)疑
何昱宏:(用思維導圖演講與蜘蛛有關的知識)。
生:剛才你說到蜘蛛的主要生存工具是網(wǎng),主要生活在網(wǎng)上,但是我知道還有很多蜘蛛是打地洞生活的。你說蜘蛛是用嘴來吐絲的,但我知道蜘蛛好像是從腹部抽出細絲狀的蛋白質(zhì)。
何昱宏:這個我還不知道,謝謝您的建議,我要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
主持人B:兩周前的相約星期三,《三國演義》讀書會時,兩位同學演講時說到曹操卑鄙。但那天劉思果卻從曹操對待關羽的態(tài)度說曹操大氣寬容,特別愛才,曹操也有好的一面。然后,劉思果寫成了3000多字的人物分析,寫成一篇論文《多面曹操》。
主持人A:掌聲有請劉思果同學!
劉思果:(題目是《多面曹操》,簡要介紹曹操后,分別是多面兒時、年輕時的多面性格、做能臣還是做奸雄、戰(zhàn)場上的多面、可愛的奸雄、尾聲幾個部分進行了演講。)
師:這個結構太棒了。請問這完全是你自己定的寫作思路嗎?
劉思果:是的。
師:你的分析非常到位,你說的許多內(nèi)容,完全超越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介紹,讓人感到無比驚奇。請問你是怎么研究曹操的?
劉思果:我讀了《三國演義》和曹操相關的內(nèi)容,讀了《三國志》,問了我爺爺很多關于曹操的故事,我還讀了《易中天品三國》、《林漢達歷史故事集》中的曹操部分。
(接著是邢普佳同學演講《蜜蜂》,楊皓嵐同學演講辛棄疾《破陣子》。)
2016年春,徒步登上牛頭山
牛頭山上討論
牛頭山上俯瞰
主持人A:下面掌聲有請舒老師作演講!
師:今天舒老師演講的題目是《從腳下延伸出去的歷史》。我給大家出一個考題:這么長時間的蜀道課程研究,應該有同學已經(jīng)成為地圖繪制高手了。現(xiàn)在給你一個挑戰(zhàn):90秒,畫出四川主要的山脈、河流、城市。(停頓,觀察臺下的學生畫)
不錯?,F(xiàn)在舒老師挑戰(zhàn)60秒完成。重慶、瀘州、宜賓、攀枝花,是長江主要支流入江口城市,成都、綿陽、廣元等城市也依水而建?,F(xiàn)在請一位同學來畫出舒老師沒有畫出的涪江和綿陽;一位同學來畫漢中、漢江的位置;一位同學畫西安、渭河的位置。
生:(準確地畫出涪江和綿陽。沒有畫出漢中、漢江、西安、渭河的位置。)
師:涪江和綿陽畫得非常準確。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綿陽,就是三國時期的涪城,涪城在涪江西岸,每次我從廣元回廣漢都跨過涪江?,F(xiàn)在我們請來自陜西的付老師(實習老師)來為我們畫出并講解漢江、漢中、渭河、西安。
師:舒老師來自德陽,楊老師來自綿陽,付老師來自渭河邊的渭南,我們實習英語的張老師來自漢中,還有實習的數(shù)學楊老師今天順嘉陵江而下去了南充,而同學們生長在這嘉陵江邊的廣元。你肯定還知道這張地圖上的許多地名,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地方,我們標出來好不好?
生:(說并標出重慶、閬中等地名)
葭萌關蜀道計劃
師:這就是活生生的地理,它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請同學們再像上次舒老師研究廣漢一樣,研究一遍自己家鄉(xiāng)的地理如何?
師:讀書月,我們開展“尋找曹文軒”活動,其中一項是尋找長輩們的“曹文軒時代”,許多同學寫出來的父母的童年非常感人,水平很高,父母們都驚嘆,你們的文筆跟曹文軒一樣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雖然你的父母還很年輕,但你寫的,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歷史。上次采訪有同學犯了點小錯誤:只采訪了父母的童年,父母好像也只喜歡告訴你們童年趣事。老師要求的是:“講講他們自己的童年,那些純真的歲月,艱苦的記憶,奮斗的足跡”。作文要寫得深入有變化,有歷史感,有成長感,你還想了解家長的什么?
生:我想問媽媽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讀書故事。
生:我想問爸爸他是從什么時候掙錢的,他是什么時候從貧窮走向富裕的。
生:我想問爸爸小時候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他有什么人生經(jīng)驗想告訴我。
師:對啊。
可能父母還沒有總結過,可能父母不愿意告訴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正在書寫著他們的歷史,他們肯定會從自己的歷史中總結出意義來,總結出人生經(jīng)驗來。就像剛才周俊南同學講張飛的故事一樣,他書寫了他自己一生的歷史:一生勇猛,創(chuàng)造了人生的偉大成就;也犯過許多錯誤,他沒能克服的缺點,一世英雄殞命黃泉。劉思果那篇論文更是讓我們感到無比驚詫,從童年到青年,曹操的成長之路,是不是與我們的成長經(jīng)歷、與爸爸媽媽們的成長經(jīng)歷相似呢?如果張飛、曹操自己有總結,他們會總結出自己的許多人生經(jīng)驗來。這就是我們研究張飛曹操的意義,是我們研究父母的意義——以史為鑒,不重蹈歷史覆轍,在這個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歷史。
是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歷史,歷史不是冰冷的歷史知識,而是那些跟我們自己發(fā)生著豐富糾纏的人和事。歷史是張飛曹操的故事,是我們父母的故事,甚至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就生活在歷史之中。
屈原在《離騷》里驕傲地敘述自己的身世,以及更好玩的,《三國演義》里每位重要人物上場,總要介紹其出生地和家族歷史。比如介紹劉備:“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封于涿郡鹿亭侯……”了解一個人,了解他的身世,知道他從哪里來,不光從地理的角度了解他從哪里來,還從歷史的角度了解他從哪里來。上次我講第一期網(wǎng)上微課,講自己的姓氏、輩份、家族史,張藝凡媽媽在QQ群里展示了自己的家譜,從家譜研究中我知道了自己從哪里來,我與祖輩的關系,我與中國古代四大賢人皋陶的關系。跟屈原一樣,我對自己的出生感到分外的光榮。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就有了家族的榮譽感,有了人生的意義感與使命感,有了對自己生命的莊重感。
自己是誰,自己從哪里來,上輩是誰,爺爺是誰,父親如何生活。從我們腳下的延伸出去的土地與歷史,讓我們“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小組合作繪制地圖
梨樹下的童年
文_學生權語添
林芳生在美麗的雪梨之鄉(xiāng)——蒼溪。
林芳學校旁邊有一個園藝場,園藝場的人會派高年級的去守梨樹,她也經(jīng)常去湊熱鬧。
春天,是梨花開的季節(jié)。當一群孩子正準備幫花兒交錯授粉時,驚醒了棲息在旁邊樹上的鳥兒。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盤旋在樹枝間,然后盤旋到了園藝場的上空。后來,再也沒有見它們落到剛才的地方。
古蜀道,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羅江、綿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jīng)廣元而出川,過漢中穿越秦嶺直通八百里秦川,綿亙千余公里,歷經(jīng)3000多年風風雨雨。金牛道、米倉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今天的108國道基本沿這條古道而建,劍閣、梓潼等許多地方,2300多年的古柏仍然是這條國道的行道木。從家鄉(xiāng)廣漢沿著這條山間蜿蜒、古柏蒼蒼的故道北上廣元,怎能不為之感嘆唏噓呢?
我設計的蜀道課程,先是一個非常宏大的框架:以蜀道為基礎,用一年時間穿越宇宙形成時期、遠古時代、先秦時代、三國時代、唐代,再回到現(xiàn)代。在知識碎片化、僵死無趣的背景下,從廣元身邊開始,從腳下的土地開始,我和五年級二班的孩子們一起開啟了一段研究性學習之旅。和家長一起討論,我定下了這樣四個研究、學習目標:
一、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對世界對人生對未來的熱情,以及遠大的志向
二、方法(主題式閱讀、研究式科研方法、體驗活動、團隊合作)
三、知識(宇宙、生物、地理、歷史、文化、文學、軍事、政治、人類自己)
四、系統(tǒng)思維(按步驟實施方案,把構想變成行動)
最初的設計,是我去搜集各方面資料,尋找各方面資源,用沙盤、調(diào)查、圖畫、話劇、寫作、演講等方式,和同學們一起研究蜀道。但一步步實施下來,發(fā)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像前面課堂實錄里看到的一樣,每一個學生變成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變成了主動的研究者和創(chuàng)造者。在這種互相看見、互相傾聽、互相支持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孩子們自己走向了研究學習的更深處。
打印好的40多本論文集,有的裝幀精美,可與公開發(fā)行的書媲美。從論文質(zhì)量來看,五年級學生寫一萬字的論文,有好幾篇不亞于大學畢業(yè)生的論文。為師感到無比驕傲。
計劃好進行一次“為了寫作而閱讀”(潘新和語)后,在圖書館偶然借到一本王云五先生的書,堅定了我開展這次論文寫作的信念。王云五先生說:“學生之閱讀,系隨其所好,自行選擇,則讀時與讀后當然益感興趣,不過要使此項興趣有如連鎖反應,則莫如集中地從一個問題深入研究。有人說,這是專家的事,非中學程度之人所能為,更何能期望于小學高年級之學生,我以為問題有深淺難易之別,專家有專門的問題,中等或初等程度之學生亦各有淺易的問題,而且同一問題也有深淺不同的解答……此一自動研究方法,本來是大學畢業(yè)生作畢業(yè)論文的方法,我卻把它提前到高小的畢業(yè)生。假使高小學生在第二年開始時即由教師指導其各自選擇一個專題,訂定選材綱領,以半年時光從事搜集資料,更以一二月工夫從事寫作,寫作以前由教師指導其組織思想,然后就所得資料自行著筆。則以高小二年級生,曾經(jīng)讀書五年,識字在三千以上,而現(xiàn)在作文可用淺易的白話,只要有資料,并認識此種詞匯,要寫五千字乃至一萬字的一篇論文,斷非不可能的事……”
絕對可能——五年級(2)班的每個同學都寫好了這樣一篇高質(zhì)量的論文?!跋嗉s星期三”的演講,幾乎每位同學都延續(xù)了這樣一種自主研究的學習方式。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賀珈羽這樣回顧自己的寫作經(jīng)歷:
寒假前,舒老先生劍走偏鋒,告訴我們?nèi)绻嫉煤茫涂梢悦庾觥都倨趯W苑》,不過,每個人都必須圍繞蜀道課程寫一篇萬字的論文。
真是不走尋常路??!好在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想著如果考得好只有這一個作業(yè),還都挺樂意的。
接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反復討論修改我的論文選題。爸爸說:“研究蜀道的同學應該很多,如果隨大流,論文很難脫穎而出吧?”媽媽建議:“不如就研究你感興趣的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過程才快樂?!笔前?,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何樂不為?最后,我選了我最想探究學習的服飾文化,并畫出了“中華傳統(tǒng)服飾漫談”的思維導圖。我決定按照朝代順序來寫服飾的發(fā)展變遷,照此邏輯一目了然,別人讀起來也簡單易懂吧。
媽媽和我一起去市圖書館借來服飾方面的書,她還買了一個厚厚的素描本,親手在上面打格子。是不是很麻煩?媽媽卻說,這就是我的初稿本,網(wǎng)絡上的資料可以查閱,但寫文章不能靠“粘貼復制”來完成。我們要以鄭重其事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生的第一個論文。所以,手稿必須好好保存,將來,我讀大學再寫論文時一定會有用的。有媽如斯,只有好好干咯!
萬事開頭難?。∑鸪醪⒉豁樌?。這個寫作和平常的習作不同,開始的兩天,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完全不知從何下筆。為了鼓勵我,媽媽和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甚至為此辯論。終于,我寫出了第一章《總論》。
接下來,越寫越順,一路寫得停不下來。春節(jié)前夕,我的論文基本就寫完了。
醫(yī)學碩士的琪哥哥讀了我的手稿,狠狠地表揚了我。這著實讓我小得意了一番,要知道,他可是媽媽家里讀書最厲害的人喲!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看到自己的論文變成了書,感覺這個過程既辛苦又值得。同時,我也學會了做事情一定要腳踏實地,只要找準方法,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都能完成。
張藝凡同學寫道:
五年級寫萬字論文,怎么可能?論文、論點、論據(jù),這三個詞語就很難理解,收集、整理、成書,就更加難以做到。但是,似乎不可實現(xiàn)的任務,我做到了!這兩三個月,從腹中空空無從下筆,到滿腹經(jīng)綸下筆有神,完成萬字論文《一代名相諸葛亮》——第一本我自己寫的書,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研究過程中,我了解中國歷史,晨誦古代名篇大作,閱讀《三國演義》《諸葛亮傳》《正說諸葛亮》《正說軍師》《諸葛亮人生的十大敗筆》等近100萬字的書籍,去了昭化古城,也深入地了解了我家鄉(xiāng)廣元朝天的籌筆驛(諸葛亮曾在此安營扎寨)。這樣一次論文寫作,我學會了什么叫做研究,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學習。
“相約星期三”是蜀道課程演講的3.0版。1.0時代的演講還鬧過不少笑話:五年級剛開學大家互相不認識,課前演講就是自我介紹,前面一個同學介紹自己愛好打籃球,摔了一屁股,后面一個同學就講自己愛打乒乓摔了一屁股。
2.0版本的演講,變成了學生自主研究的展示臺。蜀道研究從老師講逐步變?yōu)閷W生研:家庭演講、課前演講,成為蜀道新戰(zhàn)場;自然、旅游景點、網(wǎng)絡、圖書、爸爸媽媽成為蜀道新老師;畫筆記大自然、捉昆蟲、搜索網(wǎng)絡、查看地圖、請教大人、畫思維導圖、閱讀、演講,成為蜀道新方式;學生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學生給家長給布置作業(yè)、家長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成為蜀道新作業(yè)。繼吳俊哲進行嘉陵江的研究之后,陳泰宇、譚海博等同學自己研究蜀道、四川地理,自己做PPT,進行了兩個異常精彩的演講。演講時不光自己講,還有全班齊讀、提問、搶答、評價等方式,讓全班同學參與其中,大家互相傾聽,共同參與,自主研究拉開了序幕。
隨著研究越來越多,課前演講時間不夠用,全班同學一起商議利用一個中午不睡午覺進行研究匯報,這便有了“相約星期三”。然后,我們還有了QQ群直播的網(wǎng)絡微課、戶外演講、報告廳的匯報演講,算是4.0版、5.0版了吧。
演講是一種評價,對研究者的肯定與褒獎,也是其他同學學習的課程資源。
演講內(nèi)容的升級與演講形式的升級共同展開。與蜀道有關,課程穿越了世界萬物、人類文明從無到有的過程。第一階段是研究宇宙形成,自然萬物,山、水、城、道,大家研究動物植物,筆記大自然,用沙盤做蜀國地形,研究二十四節(jié)氣與風云變幻。家長們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蜀道,和孩子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樂趣,和孩子一起閱讀,花許多時間,響應老師布置的主題研究與實踐作業(yè)。有一個周末,帶孩子旅游走蜀道研究蜀道的有8個家庭,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的,有30個家庭。甚至有家長在劍門鳥道上發(fā)布QQ新聞:“你們舒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太厲害了,把我們一家人弄得腳桿打閃?!?/p>
全班共讀書目有《萬物簡史》《自然史》《筆記大自然》《四川地圖》,各種百科地理,直到期末的論文、現(xiàn)在的演講,仍有許多同學進行這方面的讀書報告和研究。
第二階段是,是遠古時代,這個時代人類開始出現(xiàn),各種神話傳說開始出現(xiàn),全班共讀《山海經(jīng)》《中國神話故事》,表演神話,演講古蜀國變遷。神話的結尾就是歷史的開始,從“五丁開山”的故事很自然就進入了司馬錯滅蜀的戰(zhàn)爭,第三階段我們共讀《林漢達歷史故事集》《史記故事》,還有幾個同學讀《大秦帝國》這樣的書,一些歷史研究小專家們不斷登上演講臺,講述中國歷史,蜀國歷史。畫地圖成為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大凡演講或者表演一段歷史,同學們都會畫出地圖,在哪個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歷史,變得真實可感。各地旅游照片、文物圖片也是演講的重要道具,圖書館、博物館也開始有了同學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