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卓
[摘 要]教育呼喚愛,學生需要愛。作為教師,應該用愛來溫暖學生幼小的心靈,讓學生在愛中成長。
[關鍵詞]教育 愛 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4-089
愛,像溫暖的陽光,沐浴著每一顆幼小的心;愛,像火爐,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愛,像磁場,能感化一顆顆扭曲的心靈;愛,能給學生正能量。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愛,我們應該用愛來溫暖學生幼小的心靈,讓學生在愛中成長!
一、慈母般的愛能溫暖一顆幼小的心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慈母般的愛。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钡拇_,做一名好教師,沒有愛心不行,要愛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要用我們的真心、誠心、細心去關愛呵護每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真愛。對學生來說愛是陽光,給優(yōu)秀學生的愛,是把他們推上更高的臺階;給后進生的愛,是對他們關心和鼓勵,可以促使其上進。尤其是農村學生,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那就要我們老師給予的愛,才能溫暖他們那塊寒冷的冰,才能揚起他們學習的熱情。記得有一年,我擔任二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我發(fā)現(xiàn),本來聰明活潑的小女孩李妹清變得憂郁寡言了,總愛一個人在樹根下坐。我給她家長打電話才知道,原來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跟爸爸。之后,我經(jīng)常跟她聊天,幫她梳理頭發(fā),送她漂亮發(fā)夾,甚至幫她教她洗紅領巾,幫她縫紐扣……慢慢地,她又活躍起來了??粗煺鏍€漫的笑臉,我知道那是勝似母愛的力量。
二、同情心,頑石也能變璞玉
在我們教育的生涯中,不管有多么頑皮的學生,只要用愛去感化他,頑石也能變璞玉。但,這種愛是站在同他一條線上的愛——同情心!我們班就有一個大家都公認無藥可救的男生林桂安。對于這類學生,我深知如果是單純的說教,不僅不能使他聽從,反而會讓他產(chǎn)生抵觸和反感情緒,真的就“無藥可救”了。所以,我在尋找這樣的契機……一次,他被后媽打了,打得真不輕,手腳都黑了。我找來藥酒,邊幫他輕輕地擦邊輕輕地問他:“你怎么會被打成這樣?”他哭著說:“她沒把我看成她親兒子!”我看著他既傷心又不滿的樣子,故意說:“那就是她的不對!下手這么重!”他憤憤地說:“她每次打我都這樣狠,她親生兒子就從來沒舍得打!”我鄭重其事地說:“這樣的媽應該要批評!我見到她我一定要批評她!”這時他心平靜下來了,低聲說:“如果她有你對我好就好了!”我看時機到了,就肯定地說:“要是你考個好成績回去,她肯定會對你刮目相看的!”他半信半疑地說:“是真的嗎?”我用肯定的眼光看著他說:“是的!”從此以后,他上課專心聽講了,作業(yè)也做了。但由于基礎較差,還是進步不快,我不單耐心輔導他還叫學習好的同學幫助他,慢慢地,他進步了,而且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
三、與學生以心交心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良好的溝通要求教師首先拋棄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意識,彎下腰去做學生的朋友,與學生以心交心。對學生的言行仔細觀察,冷靜思考,尋找溝通的話題,創(chuàng)設溝通的平臺,讓學生暴露心靈,讓教師在溝通中尋找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石。教育重在師生間相互信賴,信賴取決于民主平等的溝通。事實上,當學生隨意在教師面前展現(xiàn)喜怒哀樂的時候,當學生向教師主動說悄悄話的時候,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師最重要的責任和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看到自己存在、尚未發(fā)展起來長處和優(yōu)點,進而確定自尊和自信,形成對自身成長的獨立見解。
四、嚴厲的愛能讓學生有責任感
雖然,當前教育倡導賞識教育,微笑教育,但沒有嚴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當今教育,教師對“罰”敬而遠之,談虎色變。其實,我們所說的“罰”的教育是指在關愛的前提下對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并要對自己的不當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作出一定的補償。樹立學生的責任感。我也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經(jīng)常在班上搞破壞,我曾耐心地口頭教育他,后來發(fā)現(xiàn)他不但沒有改掉壞毛病,還變本加厲。有一天,他把雪白的墻壁弄了幾個腳步上去。我覺得再這樣下去真的不行了,于是我責令他立即清洗干凈。這時,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在教育中采取點“罰”是讓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不是體罰學生。教育要遠離體罰,但教育不能遠離懲罰。以愛為中心的懲罰才是理智的愛、深沉的愛。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有耐心,更要有恒心。
教育呼喚愛,學生需要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讓我們敞開愛的胸懷,去溫暖每一個學生,伸開我們溫暖的臂膀,去接納每位學生,讓我們用愛的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用愛的行動去感動每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生活在愛的陽光之中,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學生精神的伊甸園。
(特約編輯 左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