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彪,宋志元,儲 君,孫雪峰,張要齊*
(1.河南省新密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新密452370;2.河南惠通天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新鄭451162)
20種中草藥提取物對4種常見病原菌體外抑菌試驗
呂彪1,宋志元2,儲君2,孫雪峰2,張要齊*2
(1.河南省新密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新密452370;2.河南惠通天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新鄭451162)
∶為了觀察中草藥對病原菌的體外抑菌效果,本試驗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黃、黃連和黃芩等20種中草藥活性成分,利用試管二倍稀釋法分別測定中草藥提取物對4種常見病原菌(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巴氏桿菌和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結(jié)果顯示,大黃、黃連、黃芩、地錦草、石榴皮和白頭翁等對大腸桿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大黃和黃連的效果最好;大黃對巴氏桿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MIC為62.5mg/ml;黃連、黃柏和白頭翁對豬鏈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黃連的MIC<1.95mg/ml,MBC為31.25mg/ml;黃連、黃柏、大黃和柴胡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黃連和黃柏的MIC分別為3.91和15.6mg/ml。
∶體外抑菌;試管二倍稀釋法;最小抑菌濃度;最小殺菌濃度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消費品的需求量大幅提高,畜禽養(yǎng)殖朝著規(guī)?;推髽I(yè)化的方向發(fā)展。但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對養(yǎng)殖業(yè)沖擊很大,研究表明細菌是引起畜禽動物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根源之一[1.2],如大腸桿菌、豬鏈球菌、巴氏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目前,養(yǎng)殖行業(yè)對細菌性疾病的防治普遍使用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導致了致病性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細菌耐藥性又加重了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的濫用,從而造成肉類食品藥物殘留加大,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在我國,中草藥用于治療動物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相比,中草藥具有不易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藥物殘留低,增強動物免疫力等優(yōu)點[3.4]。隨著人們對抗生素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把注意力轉(zhuǎn)向了中草藥。本試驗旨在考察20種中草藥提取物對大腸桿菌、豬鏈球菌、巴氏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為中草藥及其復方制劑治療細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礎(chǔ)。
1.1中草藥板藍根、柴胡、金銀花、黃芩、黃連、黃柏、石榴皮、穿心蓮、菊花、防風、地錦草、馬齒筧、仙鶴草、白頭翁、吳茱萸、龍膽草、大黃、魚腥草、獨活、香薷等,均購自河南省禹州市中藥材批發(fā)行,所有藥物經(jīng)檢定均符合生藥質(zhì)量標準。
1.2菌種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巴氏桿菌均購自中國獸醫(yī)檢查所;大腸桿菌由河南科技學院微生物實驗提供。
1.3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酵母浸粉5g,NaCl10g,葡萄糖2g,加純水1000ml,pH7.3±0.1。其中培養(yǎng)豬鏈球菌時,需添加5%胎牛血清。
瓊脂培養(yǎng)基∶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1.5%瓊脂。
1.4試劑和儀器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瓊脂粉,葡萄糖和氯化鈉。
蒸汽滅菌鍋、酸度計、磁力加熱攪拌器、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和超凈工作臺。
2.1藥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每味中藥各60g,加8倍量蒸餾水煎煮沸騰后改用文火煎1h,期間始終保持8倍量水,用4層紗布過濾∶殘渣加6倍量水同法煎煮1h后過濾,合并兩次濾液,減壓濃縮至60ml,使其濃度為1g/ml。
2.2菌液的制備挑取一環(huán)斜面菌種,接種至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37℃靜置培養(yǎng)24h。用滅菌空白培養(yǎng)基校正菌液濃度,使活菌數(shù)為1~2×106 CFU/ml,備用。
2.3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測定采用試管二倍稀釋法[5]測定藥液對各供試菌的MIC。具體操作∶(1)取滅菌有棉塞試管11支,進行編號,編號后每管先加入與試驗菌種對應(yīng)的培養(yǎng)基2.0ml,然后于第一管中加入滅菌的受試藥液2.0ml,混勻后取出2.0ml放入第2管中,依次作2-1~2-9的梯度稀釋,直到第9管取出2.0ml棄去;第10管不加藥液,作為陽性對照;第11管加受試藥液2.0ml,混勻后取出2.0ml棄去,不加細菌,作為陰性對照,各管平行3份。(2)取細菌稀釋液0.1ml分別加入上述1~10管中混勻,11號管加0.1ml滅菌生理鹽水,注意每次移液要更換新的移液管,然后置各管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8~24 h,觀察結(jié)果。
2.4最小殺菌濃度(MBC)的測定挑取一環(huán)MIC終點濃度以上未生長細菌的各稀釋管內(nèi)培養(yǎng)物,劃線于與菌種對應(yīng)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8~24h,觀察有無細菌生長,培養(yǎng)基中無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即為受試藥液的最低殺菌濃度。
表1 20種中草藥對大腸桿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jié)果(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mg/ml)
表2 20種中草藥對巴氏桿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jié)果(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mg/ml)
3.120種中草藥對大腸桿菌的MIC和MBC
表1顯示了20種中草藥對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結(jié)合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結(jié)果表明大黃、黃連、黃芩、地錦草、石榴皮和白頭翁等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較好,但也有差異。其中大黃和黃連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別為15.63和31.25mg/ml,MBC分別為125和62.5mg/ml;黃芩、地錦草、石榴皮和白頭翁次之。其它中草藥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較差,其MIC和MBC均≥250mg/ml。
3.220種中草藥對巴氏桿菌的MIC和MBC
表2顯示了20種中草藥對巴氏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結(jié)果表明大黃對巴氏桿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和MBC分別為62.5 和500mg/ml。黃連次之,MIC和MBC分別125和500mg/ml。其它中草藥對巴氏桿菌的抑菌效果較差,MIC和MBC均≥250mg/ml,其中石榴皮、魚腥草、穿心蓮和吳茱萸對巴氏桿菌沒有抑菌效果。
3.320種中草藥對豬鏈球菌的MIC和MBC
表3顯示了20種中草藥對豬鏈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結(jié)果表明黃連對豬鏈球菌的抑菌效果較好,MIC<1.95mg/ml,MBC為31.25mg/ml;黃柏和白頭翁次之,MIC均為62.5 mg/ml,MBC均為500mg/ml;其它中草藥對豬鏈球菌的抑菌效果較差,其中防風、柴胡、吳茱萸、黃芩、龍膽草、穿心蓮、魚腥草、金銀花和大黃對豬鏈球菌沒有抑菌效果。
3.420種中草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
表4顯示了20種中草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結(jié)果表明黃連和黃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別為3.91和15.6mg/ml,MBC分別為125和500 mg/ml;大黃和柴胡次之,MIC均為62.5mg/ml,MBC分別為250和500mg/ml;其它中草藥的抑菌效果較差,其中板藍根、吳茱萸、黃芩和防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抑菌效果。
表3 20種中草藥對豬鏈球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jié)果(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mg/ml)
表4 20種中草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試驗結(jié)果(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mg/ml)
4.1本試驗結(jié)果∶大黃、黃連、黃芩、地錦草、石榴皮和白頭翁等對大腸桿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大黃和黃連的效果最好;大黃對巴氏桿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MIC為62.5mg/ml;黃連、黃柏和白頭翁對豬鏈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黃連的MIC<1.95mg/ml,MBC為31.25mg/ml;黃連、黃柏、大黃和柴胡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體外抑菌效果較好,其中黃連和黃柏的MIC分別為3.91和15.6mg/ml。
4.2以上試驗結(jié)果說明很多中草藥具有抑菌效果,但不同中草藥對同一種菌的抑制效果不同,且同種中草藥對不同菌也有不同的抑制效果。中草藥的成分復雜,抑菌作用的機理和功能不同,其抑菌機制主要有[6]∶中草藥有效成分直接破壞病原菌細胞膜和細胞壁,干擾細菌的代謝作用;中草藥有效成分給機體提供營養(yǎng),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中藥可以減輕5-羥色胺、組胺的血管通透性作用,抑制細胞的溢出,同時能增強組織和器官的機能,從側(cè)面達到抑菌的作用。
4.3本試驗為體外抑菌,體外抑菌效果可能跟體內(nèi)抑菌效果不同,需要進一步的驗證,但有研究表明∶中草藥可通過消除R質(zhì)粒[7],抑制β-內(nèi)酰胺[8],抑制病原菌的耐藥性[9]等方式,避免病原菌產(chǎn)生耐藥性,或?qū)δ退幘心孓D(zhuǎn)作用。在我國,中草藥用于養(yǎng)殖行業(yè)有著悠久的歷史,利用中草藥防治細菌性疾病,減少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的使用,將會降低藥物殘留對人們的危害,同時也能促進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
[1]李浩,劉陽,李長安,等.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1,30(2):31-33.
[2]劉思遠,劉文青,趙寶華,等.我國豬主要細菌病的危害及防治研究進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11):113-116.
[3]楊小林,陳關(guān)平.獸用抗菌抗病毒中草藥的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B(自然科學版),2006,3(2):151-154.
[4]李思明,丁惠君,郭小澤等.復方中草藥對中華絨螯蟹生長、非特異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響[J].水產(chǎn)科學,2015,(4):201-207.
[5]李儀奎.中藥藥理試驗方法學[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91:36-38.
[6]李亞娜,陶慶春.中藥抑菌的研究現(xiàn)狀及思考[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2):198-200.
[7]韓偉,張鐵,鐘秀會等.中藥對細菌R質(zhì)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概況[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6,33(8):52-54.
[8]黃通旺,楊灝強,龐珊.抑制β-內(nèi)酰胺酶的中草藥的篩選研究[J].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5(2):46-49,54.
[9]雷連成,韓文瑜,喬紅偉等.大腸桿菌耐藥性中藥抑制劑的初步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3,25(4):429-433.
S853.74
B
1003-8655(2016)04-0004-03
∶2016-03-18
∶新鄭市技術(shù)研究與開發(fā)經(jīng)費支持項目,項目編號2014PTG14。
∶呂彪,(1979-),獸醫(yī)師,碩士,E-mail∶lvbiao1979@126.com。
簡介∶張要齊,研究方向為農(nóng)業(yè)推廣,碩士,E-mail∶httx037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