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草地上的一群小毛驢,低頭吃青草,很快樂,看樣子都快吃飽了。它們有的抬頭遙望遠方;有的互相追逐;有的長脖子扭到身后看看有沒有追逐者;有的則臥下來休息,瞇著眼睛,顯得本分、安詳;有的覺得青草太青了,仍低頭啃,似乎還打著響鼻兒:有的互相啃啃脖子,俗言“兩驢啃癢,一來一往”,利人利己;有的站穩(wěn)四蹄,幸福地讓幼驢吸奶;有的無牽無掛奮蹄尥蹶子,仰天長鳴,聲音洪大,四山應(yīng)和;有的屈下前腿跪下,重復(fù)一個很有趣的動作。它們神態(tài)各異,十分快樂。上有藍天,下有青草,山溪也清清湛湛。
這個小山村自從有了電磨磨面,早就不養(yǎng)驢拉磨了。后來小山村成了風(fēng)景游覽區(qū),山民們又養(yǎng)起驢來,并且越養(yǎng)越多,一晃就養(yǎng)了一大群。你看看,驢們在草地上玩得多么開心??伤鼈円稽c兒也不知道自己何以又兒女成群,如此興旺。
山民們指著這條陡坡,以學(xué)者的口吻告訴游客:“那年,李白就是從這條路騎驢上去的;后來,徐霞客也是從這條路上去的?!庇慰蛡凕c點頭。山民心細,又說:“字典上說了,驢又名‘衛(wèi),保衛(wèi)的‘衛(wèi)。騎上吧,保你平安!”
于是,一個個游客學(xué)著李白,學(xué)著徐霞客,騎上毛驢。主人尾隨揚鞭,結(jié)隊登山。啊,高山!啊,白云!如同詩人到了海邊,一個個雅態(tài)可掬,一個個似乎真要吟詩了。慕雅是人之天性,腰纏萬貫的也樂意攀攀李白這個大詩人,暴富暴貴的人也要在新居粉墻上掛上古畫。
這會兒,游人散了,驢們也下班了,并且也吃飽了。它們渾然不知自己給主人賺了錢,給游人賺了“雅”,陶然忘機,看藍天白云,快樂吃草,引頸長鳴,給這個小山村添了一“雅”。我和田田爺孫倆也因慕“雅”撰此文,作此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