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版權保護的 大突破
      ——五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

      2016-09-16 02:47:29張立偉
      中國記者 2016年2期
      關鍵詞:電子版報刊

      □ 文/張立偉

      中國版權保護的 大突破
      ——五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

      □ 文/張立偉

      內容提要 本文是四川省社科院張立偉研究員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的封筆之作。從2011年第10期起,作者就開始在《中國記者》持續(xù)發(fā)表文章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前三論著重探討撤掉電子版于紙媒轉型的價值和意義;后二論則著重尋求撤掉電子版的解決思路。本文探討的是在撤掉電子版之后,如何利用版權保護重塑紙媒價值。

      版權保護 撤掉電子版 紙媒 信息傳播權

      張立偉

      四川省社科院新聞所二級研究員

      大事發(fā)生,不是在喧鬧時刻,而是在寧靜時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文,認可科技期刊電子版“拖延”,這是中國版權保護的重大突破。

      一、“一定期限”專有

      2015年1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第二部分第六條:“強化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和網絡傳播,……大力推進將科研成果在發(fā)表的一定期限內存儲到開放的公共知識庫,實現科研成果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盵1]

      “一定期限”——網絡開放,是在紙質版期限之后。為避免糾纏字眼,茲對照另一文件。2012年6月12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發(fā)布:《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管理辦法(暫行)》,第二章第十二條:“獲得資助的期刊……須將每期刊登論文的電子版,及時提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資助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边@數據庫是免費開放,要“及時”提交電子版上網。[2]

      3年前要求“及時”上網,3年后認可“一定期限”,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時刻,中國版權保護有了重大突破。五部門文再次肯定版權的根本屬性:一定期限的專有性(期限內是私權,由版權人壟斷、獨占、排他,不上網);期限外的共享性(期滿后私權終止,進入公共領域,開放,上網)。

      之所以重大突破,這是版權理念同國際接軌。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TRIPS協(xié)定)第7條,知識產權保護的“目標”:有助于促進技術革新、轉讓與傳播,促進技術知識生產者和使用者互利,增進社會、經濟福利和保持權利與義務的平衡。[3]直言之:專有以激勵原創(chuàng),開放以促進傳播。專有與開放是矛盾的,一定期限,正是協(xié)調這一矛盾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三代電子版 自毀版權

      一定期限——說出來就點得著火,照亮電子版迄今已3代。

      電子版的實質:網上更快免費供給紙媒所有內容。[4]這是第一代電子版,PC端的PDF版奠定的。有這基因,復制和變異為第二代:移動端的App;再復制和變異為第三代——中央廚房。

      中央廚房“滾動采集、滾動發(fā)布、多元呈現、多媒傳播”,現多關注其生產流程,我關注其完整復制電子版基因:更快、免費、所有;如果這種“供給”方式不改變,對紙媒的損害比前兩代還大,因中央廚房覆蓋PC和移動端。新聞作品,通訊可濃縮為消息,消息可濃縮為簡訊,你把“核心信息”放棄“專有”,連半成品都“開放”得鋪天蓋地,誰還買你的報紙?

      電子版三代同堂,基因同危害也同,其通過4個環(huán)節(jié):合成的謬誤、網友免費拿、網偷組織偷、依法難維權——徹底毀掉了版權。

      (一)合成的謬誤。

      電子版,中國比美國還盛行。人家的App不少收費,這就殺死一批第二代;中央廚房,人家僅有嘗試,我們接過來大搞。為什么?背后有中國邏輯。電子版的傳播理念適用于兩類信息:宣傳性信息、公益性信息,三代電子版,都有傳播它們的成功案例。

      但是,由于某一原因對部分對,便據此認為對整體也對,就犯了邏輯錯誤:合成的謬誤。以為畫出最美的眼、唇……合起來就是絕代佳人,就是這謬誤。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整體會產生部分不具有的協(xié)同效應。把適合兩類信息的傳播擴大為電子版,其整體效應,是制造版權的對立物。

      本文作者在中國都市報20年暨媒體融合發(fā)展研討會(2014年)上談“撤掉電子版”的話題。

      版權各項:

      a.版權人的專有財產權——你去免費;

      b.一定期限——你去更快;

      c.版權保護智力原創(chuàng)表達——你去所有,到中央廚房,連半成品也盡其所有地提供。

      版權是一定期限智力原創(chuàng)表達的專有財產權,[5]竟有電子版這偉大發(fā)明,處處和版權對著干。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何必挑這么大塊?

      (二)網友免費拿。

      砸腳即自毀版權。版權作為財產權有多種,毀什么?首先自毀發(fā)行權。香港《信報》創(chuàng)辦人林行止說:“香港報章上網只會搶走本身的生意。以筆者來說,每天花十多分鐘已瀏覽完本港主要報章的新聞與副刊的題目……筆者對這種不必要付費沒有代價的‘網上讀報’有點歉疚,可是……愈多人瀏覽網上報章,理論上其廣告效力愈大、廣告收費相應愈高,想到這里亦就釋然了?!盵6]

      這段話信息量很大。作為報人,他有健全常識:電子版就是搶發(fā)行“生意”;作為公民,他為不付費“歉疚”,但又被時髦理論說服;同樣作為報人,理論又戰(zhàn)勝其常識:“理論上”網上更好。電子版并非中國發(fā)明,分析過中國邏輯,還得分析全球理論:網上更好。這理論是個“關鍵假設條件”,它需要實踐檢驗;如果假設錯了,就要修改整個戰(zhàn)略。

      但紙媒以堅定性彌補現實感的缺乏,不顧實踐檢驗網上沖,這一次錯了,沒關系,咱們繼續(xù)試錯……失敗之母生失敗之子,那是遺傳。我找到遺傳密碼,論證那“關鍵假設”是錯的!報刊無法“棄紙上網”生存,網上報刊廣告少、收費難。[7]1995年起全球大搞電子版,20年歷史證明,你靠搶發(fā)行生意上天堂,沒有天堂,唯有搶報刊發(fā)行生意。但是,你追逐天堂的理論和行動,把網友免費拿的“歉疚”也打消了,他幫你上天堂——不買報刊。殫精竭慮20年,你終于把免費消費電子報刊的社會習俗給培養(yǎng)出來了。網友邊吃免費午餐邊抱怨質量差,然后鼓腹等免費晚餐和早餐……

      (三)網偷組織偷。

      以營利為目的未經許可網上使用作品,就是網偷。@彭曉蕓2015-12-13新浪微博:“所有原創(chuàng)媒體、原創(chuàng)自媒體都干不過雇著最廉價小編到處攫取文章的那些小偷們……小偷贓物最多流量最大?!薄懊襟w不是死于網絡,而是死于版權保護不力?!钡须娮影婢汀盁o法”保護!當前的技術社會條件,除極少數例外,上網就是“開放”,它是去“專有”的。遇上有組織地偷你束手無策,偷完他還回頭笑報紙“炒剩飯”。再好的原創(chuàng),只要先上網、后見報,就是為網偷作嫁衣裳,同時自毀第二種財產權——復制權。

      復制權(copyright)是版權的本義,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財產權,你禁止不了,網偷做大做強。PC時代,追究大公司稍為好辦;移動時代,網偷小組織愈來愈多?!拔⑿殴娖脚_、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成為侵犯知識產權的重災區(qū)。不少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全部來自轉載、抄襲,……在全平臺內容不能實現開放搜索的情況下,多如牛毛的抄襲剽竊難以統(tǒng)計、難以監(jiān)察”。[8]這是第一。第二,網友網偷難分清。一個自媒體,不知“自用”還是“營銷”;自用可轉為營銷,亦友亦偷或稱“友偷”?知道友偷在營銷你還不知道營銷者。追究門戶網站略有作用的“取證”“訴訟”,對自媒體完全失效。

      網友免費拿、網偷組織偷,隨之毀第三種財產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畢竟有正派商人來談判,荊楚網總編輯張先國說:“一些商業(yè)門戶網站與報業(yè)集團簽協(xié)議,一年只給10萬元?!盵9]你讓網友白拿、網偷大偷,那信息必然泛濫,對其“期望價值”就低,當然壓你的價。

      (四)依法難維權。

      網偷猖獗,紙媒求助法律。那倒有法可依,我國版權立法愈來愈細、愈嚴,從早期的《民法通則》,到《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互聯(lián)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等。但執(zhí)法很難,據報道,主要因為:一、案件數量幾何級數增長,法院受不了,不鼓勵訴訟。按:知道法不責眾吧?二、法院立案,原先允許將同一被告的全部侵權報道作為一個訴訟案件,后來改為以每篇文章作為一個訴訟案件,一個案子拆成上千個案子,大大增加了維權成本。[10]按:你放任免費拿、亦友亦偷難分,以“一個案件”立案,誤傷了你的網友親,就不好了……

      報刊下跌,近幾年美國趨緩、中國提速,重要原因是美國殺電子版,從付費墻開始就殺第一代;中國生電子版,于全球報刊戰(zhàn)略錯誤,再疊加中國特殊邏輯錯誤。不搞App、中央廚房,報刊大多自給自足;越搞,虧損倒閉越多;美其名曰“試錯”,殺雞取卵、砍了門檻當柴燒,那個錯你試不起。

      三、收回權利跨三關

      當務之急不是“試錯”,是“糾錯”。撤掉電子版,收回財產權。這要跨三關:個體堅持、行業(yè)組織、法律保護。

      (一)個體堅持:禁止網偷促進發(fā)行。

      電子版基因是免費、更快、所有,相應就有撤掉三途徑:收費、拖延、殘缺。但更快(或與紙質版同步)的付費墻在自媒體面前顯出大漏洞。網偷買去,抹掉來源變“原創(chuàng)”,其追求的人氣、影響力等傳播指標也是報刊需要的;更快或同步收費,仍控制不了網上復制?,F在看,“一定期限”最重要,它直擊版權的核心。期限,即拖延上網,收費也要拖延。期刊適合拖延,報紙因時效性,更適合殘缺。

      撤電子版的目標,第一是收回復制權,禁止網偷!你殘、拖上網,偷不著。第二是收回發(fā)行權。上網者或殘或拖,紙質版才是:第一時間、完整內容、唯一渠道。供應線上線下差異化的產品,再加“紙”的天然屏障,保護一定期限專有,保衛(wèi)紙質版的發(fā)行。

      目標蠻清楚,實踐有困難。常聽人說:撤,得大家一起撤。這有心結:上網擴大影響力。首先,殘、拖不是叫你不上網,宣傳性、公益性信息仍然中央廚房吧;其次,有多種利用網絡方式;第三,美國版權專家斯坦·利博維茨研究“偷竊運動鞋”現象。一幫街頭小混混偷了一批運動鞋,恰巧是當地最流行的款式,他們穿上四處招搖,招來更多人買,提高了這款鞋的銷量。但利氏說:“我還沒有看到有人嚴肅地提出這一類觀點,即盜竊合法化可能使社會獲益增大。”[11]利氏低估了媒體混淆是非的能力,堅持“一起”撤的,不就認為盜竊使“大家”獲益?媒體有神邏輯:供給的內容+偷走的內容=內容的影響力!再簡化:小偷擴大影響力!這是影響力≠變現力的根本原因。偷到全世界喜得喝水也飽,飽了也有因貧賤而百事生哀。

      我到報社交流常問3個問題:你的紙媒贏利嗎、你的新媒贏利嗎、你還搞三代電子版殺紙媒多久?撤掉電子版,當然有代價,你被偷走的鞋的“影響力”會縮??;收益是你銷售的鞋的“變現力”增加。保衛(wèi)變現,個體堅持即可。

      強調“堅持”,一半兒支吾一半兒軟、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不行。版權,你不堅持就不給你。前面說“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要求及時提交電子版上網。它們“及時”嗎?我2015年12月25日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查詢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的幾本資助期刊的網上最新:《新聞與傳播研究》是2015年4期,《文學評論》2015年2期,《中國史研究》2014年4期,《哲學研究》2015年4期,《經濟研究》2015年2期——每一本都拖延,少則8個月,多則一年。真該感謝這些先行者,其特立獨行不顧人之是非量變促質變才有“一定期限”的新規(guī)定。管理者也是與時俱進的嘛,民眾也是,有更多個體堅持,才能破除免費拿的社會習俗。

      (二)行業(yè)組織:難替代的結盟轉讓。個體加以組織,可比單獨報刊更有力地追求撤電子版的第三個目標:收回信息網絡傳播權。把殘、拖上網的“部分”內容轉讓給網媒,轉讓價格,部分取決于替代品,一家報刊,替代品太多價難高;幾家報刊,如有行業(yè)或地域聯(lián)系,結盟“規(guī)?!鞭D讓難替代的“同類”內容,就能提高定價權。這就凸現行業(yè)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版權中介機構等的重要,由它們評估版權價值、制定轉讓標準、探索授權定價機制……一句話,改寫商業(yè)規(guī)范。

      行業(yè)組織這次有廣泛基礎,五部門文中署名第一的“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其法人網站介紹:中國科協(xié)所屬全國學會204個,其中理科42個,工科70,農科15,醫(yī)科26……只要有“一個”學會,有“幾本”高層學刊,就“一定期限”達成共識——結盟“拖延”電子版,因它們沒有替代品,轉讓價格就上去了。結盟,還有常被忽略的重要盟友:作者。版權兼具財產權和人身權,后者主要指發(fā)表、署名、修改、保護作品完整等權利,尤其在網偷抹掉作者胡亂刪改又難于發(fā)現的情況下,更需作者(撰稿人、記者、編輯等)發(fā)動“人民戰(zhàn)爭”搜索網偷、結盟聲討,與報刊合力維權。

      (三)法律保護:依法確權強制執(zhí)行。對版權法有很多討論,但往往忽略前提。版權要“確權”,尤其新聞作品,同已有定論的文藝作品不同,法律保護“哪些”,要經過法定程序,由國家主管機關確權,才形成法律意義上的權利。版權法屬于民法,其確權是對社會習俗和商業(yè)規(guī)范的正規(guī)化。沒有社會支持,立法也會修改或廢除。因而,收回權利跨三關,首先是個體堅持,破除免費拿的社會習俗;然后是行業(yè)組織,改寫原創(chuàng)廉價的商業(yè)規(guī)范;最后才是確權等等的法律保護。習俗規(guī)范和法律互相補充,習俗規(guī)范處理大量的小型侵權,因其執(zhí)行成本較低;法律處理少量但重大的侵權,因它可強制執(zhí)行。這三道關,時間可以并行,邏輯不可顛倒,山上高塔塔上樓,你別只見樓,先得關注保住樓的高塔和支撐高塔的巍巍大山。

      四、分類轉讓信息網絡傳播權

      保衛(wèi)發(fā)行,但多數報刊回不到沒網絡之前;那就少吃李子多吃桃,少賣了讀者,多賣些給網媒,收回信息網絡傳播權。不管個體還是結盟,都要改革,改現在流行的“一次賣斷”為“分類轉讓”,以盡可能多的形式賣出盡可能多的產品。茲討論四種。[12]

      (一)分時限轉讓。

      轉讓有時限,而當前轉讓是永久的,一次買斷;甚至把電子版上網不管不顧,永久饋贈。新媒體由此茁壯成長,在PC端,用來做“網絡新聞專題”,集納多家報刊的文字與圖片,多種報道體裁……紙媒驚呼:海量呀!你愿當大海的一滴水,怪誰!在移動端,用來做“最終頁”,即看到文章的頁面,文末常有拷貝或鏈接的“早前報道”或“相關閱讀”,以此留住用戶,增加移動端的黏性。有需求就好,針對進行供給側改革,從此轉讓有時限(饋贈的“早期”電子版更該立馬撤掉),超出時限,你要做“網絡新聞專題”或“最終頁”,歡迎來到轉讓王國——添酒回燈重開宴!

      (二)分地域轉讓。

      殘、拖上網,五大洲都可轉讓。而我國兩岸三地均加入WTO,適用TRIPS協(xié)定。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說:“看(我們的)翻爆App,你會發(fā)現我們把《環(huán)球時報》都放進去了,你現在就不用買了,點進去就有了。新聞是這樣看的,你要找哪一天的《環(huán)球時報》,就挑到哪天。”[13]——劉先生與《環(huán)球時報》想必有轉讓協(xié)議吧?但聽合作伙伴這樣說自己,總感覺哪里不對……既然兩岸三地適用TRIPS協(xié)定,要轉讓,臺灣地區(qū)就“獨家”給翻爆App,這也是維護對方權利,防止臺灣地區(qū)其他網媒侵權。

      (三)分內容轉讓。

      向奧運會學習,其電視轉播權分三類:賽事新聞報道權、畫面集錦使用權、轉播權。電視使用比賽畫面超過3分鐘,必須購買賽事新聞報道權;集錦超過15分鐘,必須購買畫面集錦使用權;實況轉播或錄播,必須購買轉播權。買了轉播權,不等于有集錦權,可以自行編制或無償使用集錦。[14]奧運會能如此是無可替代,一家報刊很難,但如有“幾家”結盟細分內容——專版、專欄、專題、評論、頭條、圖片等,“規(guī)?!鞭D讓“同類”內容,不就類似奧運會的難替代?

      (四)分媒體轉讓。

      新媒體的競爭比傳統(tǒng)媒體還激烈,我論述過把面包賣給競爭雙方,它們就可以繼續(xù)打下去,它們斗得愈厲害,對紙媒就愈好。有前面幾種細分,面包花色品種更多,更方便把不同面包賣給勢如水火的新媒體,以內容激化競爭;或者,付費讓我退出,連“不轉讓”都賺錢。[15]

      以上分類,要以啟動特定市場為目標綜合使用。以圖書為例,它在不同時期啟動精裝書、平裝書、縮寫本、少兒版以及降價滯銷書市場,是發(fā)行權、復制權在不同市場的多次使用。版權的特征,是有多少種形式的使用,就有多少種形式的財產權,像發(fā)行權、改編權、匯編權、攝制權、翻譯權……而這也說明,紙媒轉讓給網媒的,只能是“部分”內容,以確保紙質版是“第一時間、完整內容、唯一渠道”,以此保衛(wèi)發(fā)行。多一種財產權不好嗎?何必念念叨叨“死的是紙”,先抱失敗心態(tài)——人猶如此,報何以堪?!

      毀一種媒體容易,成一種媒體難!今冬還令人振奮,新華社社長蔡名照表示:“新聞作品版權是媒體的核心資產?!薄靶氯A社已經啟動新聞作品版權保護行動,組建新華社保護版權專門隊伍”。[16]——梧葉落、蠟梅開、陰氣退、暗香來,把新華社“行動”與五部門文“理念”合觀,中國版權保護已有、并還將有重大突破。認真消化這些信息——冬天進補,春天打虎?。ㄗ髡邽樗拇ㄊ∩缈圃盒侣勊壯芯繂T)

      【注釋】

      [1]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S/OL].http://www.gapp.gov.cn/ news/1663/268504.shtml,2015-11-11.

      [2]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管理辦法(暫行)[S/OL].http://www.npopss-cn.gov.cn/ GB/219469/18158561.html,2012-06-12.

      [3]石廣生主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一)235、(二)388.

      [4]張立偉.撤掉電子版 拯救紙媒[J].中國記者,2011(10).

      張立偉. 紙媒防御戰(zhàn)的第一塊盾牌——二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J].中國記者,2012(2).

      張立偉. App是報刊戰(zhàn)略失誤——三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J].中國記者,2013(10).

      張立偉. 報紙先止血 再復蘇——四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J].中國記者,2015(6).

      [5]夏良田主編.知識產權法基本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10、12、253.

      [6]林行止.四時山色.劉紹銘編選,中華書局,2014:46.

      [7]張立偉.媒體融合:紙媒如何取舍?[J].新聞戰(zhàn)線,2015(11).

      [8]人民日報社編.融合元年——中國媒體融合發(fā)展年度報告(2014)[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43.

      [9]陳國權.媒體融合:成績下的困惑、問題及探索實踐——對幾家傳統(tǒng)媒體集團的調研與思考[J].中國記者,2015(8).

      [10]鞠靖、葉飆、劉炎迅、張維.先分是非,再談利益 媒體版權十年戰(zhàn)爭[N].南方周末,2014-06-12.

      [11]愛德華多·波特.一切皆有價[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27.

      [12]夏良田主編.知識產權法基本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05.

      [13]李芳、李秋華.劉善群:尋找科技與人文的交叉點[J].兩岸傳媒,2015(1).

      [14]王曉東、柯佳.媒介融合時代奧運會轉播權開發(fā)研究[J].新聞戰(zhàn)線,2015(10).

      [15]張立偉.進軍新媒體 贏得紙媒優(yōu)勢[J].中國記者,2014(12).

      [16]蔡名照.依法保護新聞作品版權 促進新聞事業(yè)健康發(fā)展——在保護新聞作品版權論壇上的講話[C/OL].新華網,2015-12-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3/ c_128494317.htm.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

      編后:從2011年第10期起,張立偉研究員就開始在《中國記者》一再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這短短的五年間,新媒體沖擊愈發(fā)強烈,紙媒形勢江河日下,傳統(tǒng)媒體困難重重;指導傳媒轉型的理念卻呈現出一邊倒的景象,實踐者都在拼命拉車,有人抬頭看路,卻是沿著一條道路;有人確實是在思考,卻是沿著一個方向思考。當前的傳媒轉型實踐,需要不同的探索,更需要不同的聲音和觀點。這五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就是這樣一種理念“一律”中的不同聲音。

      收到張立偉研究員發(fā)來的《中國版權保護的重大突破——五論撤掉電子版拯救紙媒》的稿件,我找來了本刊刊登的前“四論”以及四篇與其商榷的文章細細品讀,真理越辯越明,方向越辯越清晰;本刊愿意為這樣的探討與分享提供表達平臺,這也是《中國記者》“與傳媒同步與記者同步”的職責所在。

      ·學者界面·基金項目課題

      猜你喜歡
      電子版報刊
      本刊推薦2024年優(yōu)秀教育報刊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宣教繪本(電子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宣教繪本(電子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宣教繪本(電子版)
      中國百強報刊
      中國百強報刊
      百強報刊
      《作文成功之路》電子版行銷海內外 進駐黨政部門、高等學府、圖書館
      《作文成功之路》電子版行銷海內外 進駐黨政部門、高等學府、圖書館
      达孜县| 乌兰察布市| 揭西县| 平凉市| 通渭县| 章丘市| 屯昌县| 陇南市| 盐津县| 宿州市| 谢通门县| 苏尼特左旗| 东城区| 建宁县| 金阳县| 呼和浩特市| 左贡县| 曲周县| 建德市| 信阳市| 大冶市| 栖霞市| 咸丰县| 林甸县| 安阳市| 清流县| 手游| 彩票| 延安市| 房山区| 沽源县| 尼勒克县| 贵南县| 白朗县| 揭西县| 青铜峡市| 阿坝县| 上高县| 财经| 偏关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