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X事件發(fā)生后,郭德綱的個人形象和所擁躉的“傳統(tǒng)師徒制”成為了眾矢之的。盡管高徒一個個出走,但德云社還是以它自己的步伐在壯大前進。但毫無疑問,前路之于德云社會愈加艱難,郭德綱所懷抱的師徒模式的背后,是師門利益和徒弟個人利益的沖突,是一個傳統(tǒng)戲班和一個現(xiàn)代化娛樂企業(yè)的矛盾。如果平衡不了,那么郭德綱連同德云社只能走向下坡。在此,請大家將目光聚集過來,看看我刊是如何支招,所謂窮則思變,或許郭德綱轉變思路,柳暗花明也未可知。
收徒沒問題,不如變成開辦郭德綱相聲學校,明碼標價,傳道授業(yè)。
郭德綱曾說學相聲一定是有一個傳統(tǒng)的藝術模式,這就跟當年唱京劇一樣,京劇絕沒有說函授就出了個京劇藝術家的,他一定是手把手一對一地這么教。京劇函授肯定出不了人才,但是開班教學、辦民辦學校大規(guī)模收徒還是可行性的,不信可以看創(chuàng)立于1904年,聲名赫赫的富連成。富連成是京劇教育史上公認的辦學時間最長、造就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所科班。富連成學期為七年,七年畢業(yè)后就可以出師。44年來,富連成科班共培養(yǎng)了“喜”“連”“富”“盛”“世”“元”“韻”“慶”八科800多名京劇學生,其中雷喜福、侯喜瑞、馬連良、于連泉 (筱翠花)等均為京劇名家。明星導演辦學校授課也是有可能的,可以效仿謝晉導演創(chuàng)辦的謝晉恒通明星學校,范冰冰、趙薇、陳思誠都曾就讀過這所學校。
可以有力捧的入室弟子,與入室弟子簽約,但也可以外招演員,德云社變成一個經紀公司。
自從郭德綱被徒弟手撕之后,網友們紛紛拿他與另一位“師父”趙本山比較,連同本山大叔和郭德綱參加的綜藝也被翻了出來,節(jié)目中郭德綱嘆氣說:“我很失敗,我的徒弟都走了?!痹谝慌缘谋旧酱笫逡荒樧院溃骸拔抑两駴]走過一個學生”。一邊是德云社學員的紛紛出走,一邊是趙家班的固若金湯。同是傳統(tǒng)戲班師徒制的管理模式,為何差距如此大呢?原因是趙本山收徒弟都是成名的角兒,如小沈陽,宋小寶、大鵬等。而德云社則采用“養(yǎng)成模式”,從小一手培養(yǎng)。但尷尬的是,因為缺乏合理的管理機制加上家長制的壓迫,目前除了得力干將岳云鵬之外,骨干分子都盡數(shù)出走。郭德綱或許可以效仿趙本山收已經小有名氣的藝人為徒,或者用更省事的方法,直接對外招聘演員,成為經紀公司,用一紙合同規(guī)避師徒情誼和金錢利益的之間的曖昧不清。但或許郭德綱更要學習的是趙本山的闊綽,媒體將二者弟子收入情況放在一起對比,本山弟子一晚紅包錢就能抵過郭德綱弟子三月工資,趙本山甚至拿出20萬給徒弟劉小光還賭債。在資本時代,金錢永遠比人情能更有效處理員工人心問題。
見好就收,減少收徒,只培養(yǎng)從人品到天賦都極佳的種子,兩袖清風,做個好師父,在青史上留個好名聲。
此次郭德綱和曹云金的師徒矛盾,表面上是“金錢利益”,但深層矛盾,其實是每一個開門授徒的傳統(tǒng)藝人骨子里無法解開的心結:“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也是為什么,在我國歷史上,大多數(shù)學徒制都采用契約甚至兒童奴役的方式,因為當徒弟自立以后,就會成為師父的競爭對手。但一個門派想要發(fā)揚廣大,又得靠廣收弟子,將該派絕學開枝散葉。而對于很多藝人來說,收徒的最初目的可能只是為了生活,比如郭德綱收曹云金為徒,想來授業(yè)只是一方面,在初期,應該是郭德綱謀生的一個手段,他開設家庭培訓班,以此維持生計。多重矛盾之下,想在曲藝圈內找一個只愿意培養(yǎng)人品天賦極佳徒弟,做個兩袖清風的好師父竟成為了一件天大的難事。最佳范本只能效仿電影《百鳥朝鳳》中的焦三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