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冉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7-0018-02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的。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過教學中學生反饋的信息我覺得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在教學中,我們要清楚明白我們英語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既然讓學生學英語也就要學生學會用英語,只寫不說不成,只說不會寫也不成。因此,教學要從英語交際入手,聽說讀寫結合,提高英語實用價值。
①通過運用性作業(yè),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機會。
②通過活動性作業(yè),引導學生自主地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
③通過趣味性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創(chuàng)造直觀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
素質教育要求教育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其全面發(fā)展,而作為素質教育主力軍的一線教師面對的卻又是一個單個體差異懸殊的學生組成的群體。首先我通讀教材全部內容,根據(jù)教育學和心理學,抓住學生年齡特點,課前充分備課,設計教案、板書設計、課內要求以及課后練習。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焦距、制作課件、畫漫畫、制作手偶。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
三、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1.英語思維習慣培養(yǎng)
在這一論點上,我認為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用英語教英語(teach in English),二是用英語思考英語(Think in English)。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效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氛圍,堅持做到在語言情景中呈現(xiàn)句型,盡量避免母語的介入,使學生直接以英語的思維接受語言知識,從而逐漸形成英語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我盡可能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教過的英語,或者學生能聽懂的英語教英語,并借助肢體語言、簡筆畫、多媒體等手段來加以說明,盡量跳過母語的介入,以建立英語和事物的直接聯(lián)系。鼓勵、訓練學生“Think in English”,以英文解釋英文,形成使用英語展開思維的習慣,并在一定語境中運用,形成良好的語感。
2.聽說為本,以聽導說
培養(yǎng)英語語感一方面要多讀多模仿,另一方面要多聽多說。聽是說的基本。遇到較難突破的說的內容,學生一時間無法說清楚,說具體的時候,可以設計系列聽力的練習,讓孩子們先聽懂,后說清。
3.多維互動,拓展延伸
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精心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運用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對口語交際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合理的調控,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孩子們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4.與書面表述能力同步訓練
(1)口語交際訓練與閱讀教學結合
學生英語閱讀是弱項,教學中薄弱點主要來自兩方面:學生和老師。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習慣逐字逐句翻譯幫助理解篇章,沒有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不能很好地整體把握文章大意,遇到生詞不會使用構詞法,上下文聯(lián)想等方法,而采取查詞典,這樣的做法嚴重影響了英語閱讀的效率,閱讀能力無法提高。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教學中只注重語言詞句操練,和表層理解,忽視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忽略培養(yǎng)學生能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會下降,以致于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閱讀教學無法高效開展。
(2)口頭敘述過渡到作文小練筆
寫作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在小學階段,我們著力培養(yǎng)學生能寫簡短的幾句話,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孩子們口頭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聽短文判斷對錯這一類練習中,我要求學生們把聽到的短文分句復述,遇到難度較大的老師適當加以點拔輔助。
四、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培養(yǎng)“小老師” (如創(chuàng)辦”Little Star Club”)
我是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師,新任幾個年級,每周授課5節(jié)。在教學中,時間有限,學生數(shù)眾多。訓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同時我在課余時間輔導眾多的學生,很難周到地照顧到所有的人。因此,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作用,培養(yǎng)每個學生輪流當“小老師”,強化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的培養(yǎng),做到有策略的練習。對學生運用英語能力起到了督促作用,提高了英語交際訓練的能力,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
五、注重評價體系,全面改進評價激勵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1.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
為了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周,評價激勵機制需要學生、同伴、教師、家長共同關注并參與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且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只有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強調多主體,才能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發(fā)展狀況,才能更好地激勵受教育者個體的發(fā)展。
2.綜合評價內容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閱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對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實行量化管理。設計包括課堂表現(xiàn)、口語、作業(yè)、課外加分等幾項內容的表格,對表現(xiàn)積極和比上一次有所提高的學生及時獎勵,隨時掌握每位學生的日常學習動態(tài),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3.改進評價方式
實踐證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在日常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多角度表揚,用多把尺子衡量激勵學生。設立了英語之星、口語大王、書寫典范、聽力超人、編故事高手、進步冠軍等多項頭銜,找出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對其進行肯定,從而大大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
(2)以學科教學為載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利用英語學科的優(yōu)勢,以活動課為平臺,舉行英語手抄報、英語演講、英語故事表演、英語角、英語墻報、英語校園警世語等多種活動,激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進而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