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jìn)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
1935年8月6日夜,年僅36歲的方志敏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處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嘔心瀝血凝結(jié)而成的文字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光輝形象一直在人們心中閃耀。
我總是在想象那些革命烈士在臨刑前該是怎樣的慷慨激昂。我想,他們并非是生無可戀。對祖國的熱愛,對家人的想念,一定像一團(tuán)烈火一樣,在他們的心中熊熊燃燒著。如果能生,他們一定渴望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建設(shè)自己的國家,來愛自己的家人。可是,當(dāng)死亡無可避免,他們卻還是會從容面對。在他們的心中,或許那就是一種重生,而能夠在最后的時刻將自己所在乎的東西為自己所信仰的組織留下來。就如方志敏一樣,當(dāng)13萬字的文稿穿過厚厚的監(jiān)獄高墻,穿越時空,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他一定會覺得無憾了。
這在我們眼中,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勇氣。死亡,讓人沮喪,讓人悲哀,每一個良善的人都不會希望這個字眼出現(xiàn)在自己和別人身上。然而,在那個年代,渾渾噩噩地活著就形同死亡,我們的共產(chǎn)黨人用自己的生命來告訴世人,什么是“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他們說:“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做為”。于是,生命又有了更新的詮釋,于是,更多的共產(chǎn)黨員在勇氣中釋放出撼天動地的能量。
這在我們眼中,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智慧。面對險惡的環(huán)境,險惡的嘴臉,能寫出那么多字的文稿,且流傳于后世,讓我們能于那流暢的文字中體會到那份舍生忘死,這該是一種大智慧。他們沒有沉湎于自己身體與心靈上的苦痛,相反,他們找到了生下去的動力,那就是用自己的鮮血換來更多人的幸福,那就是用自己的行為換來更多人的覺醒。于是,“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真正成為更多共產(chǎn)黨人心中的信仰。
這在我們眼中,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沖破了敵人的銅墻鐵壁,沖破了敵人的層層阻礙,終于讓那么多美麗而美好的文稿展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這里的意義深遠(yuǎn)而重大。是什么感召了監(jiān)獄長和獄中的看守,不是靠金錢,靠的是方志敏頑強的斗志和堅定的信仰,是什么讓文稿幾經(jīng)輾轉(zhuǎn)到達(dá)了組織手中,靠的是傳送人也有一樣堅定的信念。原來信仰的力量是這樣的動人心魄,每一位英勇的共產(chǎn)黨人身上都有它的縮影。于是,我們明白了,是信仰的力量讓我們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方志敏13萬字的獄中文稿歷經(jīng)曲折,從監(jiān)獄中流傳出來,隨之的還有方志敏烈士的那份忠誠和信仰。這讓我們深深明白:正義,永遠(yuǎn)能夠戰(zhàn)勝邪惡。
在建黨95周年莊嚴(yán)而光榮的時刻,習(xí)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深切懷念為建立、捍衛(wèi)、建設(shè)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懷念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頑強奮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們?yōu)樽鎳兔褡褰⒌呢S功偉績永垂史冊!他們的崇高精神永遠(yuǎn)銘記在億萬人民心中!在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眾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中,方志敏烈士這份穿越時空的忠誠,讓我們更加覺得感人肺腑,這份穿越時空的信仰,讓我們更加覺得彌足珍貴。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在和平年代讀著這些文字,感受著自己內(nèi)心的起伏,見證著美好愿望的實現(xiàn),思考著自己的價值所在,繼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成先烈的遺志,繼續(xù)前進(jìn)!
(作者單位:河北省懷來縣委組織部)
責(zé)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