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銘,張 濤,王果萍,楊晉明,劉 江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太原 030031)
西瓜在山西省的種植面積較大,為當?shù)剞r村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西瓜一直都被列入山西省的主要農作物[1]。自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京欣1號’以來,因其外觀美觀、條帶整齊、皮色亮麗、瓤質細嫩等特征,成為我國早熟西瓜的革命性品種[2]。山西露地早熟西瓜栽培品種也以‘京欣1號’為主。但是該品種肉質脆嫩,果皮耐裂性較差,在生產和運輸中造成很大損失,不僅降低了瓜農的積極性,也給遠距離運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商品瓜流通日益頻繁,對西瓜品種的耐裂性和耐貯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4]。因此,我們制定了選育易坐果、抗病性較強、產量高、品質好及耐裂的露地栽培早熟西瓜新品種的育種目標,適合山西晉南、晉中、長治、忻定盆地露地早熟栽培。
母本‘792’由美國材料‘蘇克利’與國內花皮圓果紅瓤材料雜交,經過4年8代自交、分離定向優(yōu)選而來。該品系全生育期90 d,果實發(fā)育期30 d,綠皮覆蓋墨綠條帶,種子粒大,瓜形圓,單瓜質量約3.4 kg,瓤色紅,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邊部7%??共⌒詮?。
父本‘X8-23’由金鐘冠龍父本‘引W-28’變異株經3年6代自交、提純選育而成。該品系全生育期86 d,果實發(fā)育期29 d,淺綠底上覆蓋墨綠條帶,種子粒小,長瓜形,單瓜質量2.5kg,瓤色桃紅,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邊部8%。抗病性強。
2010年在山西省農科院試驗基地試配15個西瓜新組合,2011年對新組合進行初步鑒定,其中組合‘792’בX8-23’在生育期、商品瓜率和抗病性方面表現(xiàn)突出。該組合2012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綜合性狀優(yōu)于對照品種‘京欣1號’。2013—2014年參加山西省西瓜品種區(qū)域試驗,對照品種為‘京欣1號’。2015年參加山西省西瓜品種生產試驗,對照品種為‘京欣1號’;同年通過山西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田間考察并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晉審西瓜2015003。
2012年在山西省農科院東陽試驗基地和清徐縣南青堆村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京欣1號’為對照。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按照株行距0.5 m×2 m進行種植,每個小區(qū)20株,折合每667 m2種植660余株。3蔓整枝,每株留1個瓜。結果顯示(表1、表2):‘密龍’生育期與對照‘京欣1號’相當;平均單果質量4 kg,較對照增加0.15 kg;平均 667 m2產量 2 640 kg,較對照增產3.9%;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0.4%,較對照高0.3百分點。瓜皮為花皮,綠底深綠齒帶,瓜瓤紅色,瓤質脆沙,口感好。生長勢和抗病性同對照。
表1 ‘密龍’與對照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生育期和產量比較
表2 ‘密龍’與對照在品種比較試驗中的果實性狀比較
2013—2014年‘密龍’參加了山西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山西省露地西瓜區(qū)域試驗,在運城、祁縣、太谷、忻州、定襄、陽高6個試驗點進行的區(qū)試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每小區(qū)種植20株,3蔓整枝,每株留1個瓜,以‘京欣1號’為對照。結果顯示:2013年平均667 m2產量3 595.6 kg,比對照增產17.65%,差異顯著,5個試驗點均超過對照;2014年平均 667 m2產量 3 202.8 kg,比對照增產12.4%,差異顯著,6個試驗點中有5個超過對照。2年區(qū)試綜合表現(xiàn)(表3、表 4):‘密龍’田間長勢強,果實發(fā)育期 87 d,平均單瓜質量3.7 kg左右,果皮厚度1.1 cm,果形指數(shù)1.3,果皮綠花深綠齒帶,瓜瓤紅色,瓤質脆沙,纖維少,口感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左右。2年平均667 m2產量3 399.2 kg,比對照平均增產15.10%,田間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表3 ‘密龍’與對照在區(qū)域試驗中的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表4 ‘密龍’與對照在區(qū)域試驗中的產量與品質比較
2015年‘密龍’參加了山西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山西省露地西瓜區(qū)域試驗,在運城、祁縣、太谷、忻州、定襄、陽高6個試驗點進行的生產示范試驗,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134 m2,栽培管理參照當?shù)卦耘辔鞴戏椒ǎ?蔓整枝,每株留1個瓜,以‘京欣1號’為對照。結果顯示(表5):‘密龍’平均667 m2產量3 517.8 kg,比對照‘京欣1號’增產13.4%,差異顯著,6個試驗點中有5個超過對照。生產示范綜合表現(xiàn):‘密龍’田間長勢強,果實發(fā)育期87 d,平均單瓜質量3.7 kg左右,果皮厚度 1.1 cm,果形指數(shù)1.3,果皮綠花深綠齒帶,瓜瓤紅色,瓤質脆沙,纖維少,口感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左右。田間抗病性、抗逆性較強。
表5 ‘密龍’與對照在生產示范中的產量與品質比較
2015年9月山西金鼎生物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對‘密龍’進行了品種苗期接種抗枯萎病鑒定,對照品種為‘京欣1號’。結果顯示,‘密龍’枯萎病發(fā)病率為35.56%、病情指數(shù)為24.41、抗性級別為HR;對照‘京欣1號’枯萎病發(fā)病率為53.49%、病情指數(shù)為48.32、抗性級別為MR。綜合田間抗病水平,‘密龍’抗病性優(yōu)于對照‘京欣1號’。
‘密龍’為雜交1代有籽西瓜品種。早熟,全生育期87 d左右(從播種到30%果實成熟的時間),果實發(fā)育期30 d左右。植株生長勢強,葉片深綠色、葉片較大。主蔓第1雌花著生節(jié)位5~7節(jié),雌花間隔5~6節(jié)。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shù)(果實縱徑/果實橫徑的比值)1.3。果皮綠花深綠齒帶,果皮厚度1.1 cm。瓜瓤紅色,瓤質脆沙,纖維少,口感風味好。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邊部7.6%,商品果率98%,畸形果率2%。果皮硬度強,耐貯運。平均單果質量3.7 kg左右。
選用3~5年內未種過西瓜的沙壤土地,一般667 m2施腐熟的農家肥3~5 m3,農家肥必須經高溫腐熟過夏,否則極易誘發(fā)枯萎病、蔓枯病、立枯病、潛葉蠅等病蟲害。根據(jù)土地肥力配施磷酸二銨20~35 kg、硫酸鉀10~15 kg、過磷酸鈣50 kg或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50~80 kg。
幼苗2~3片真葉時移栽,平地栽培667 m2定植600~800 株,吊蔓栽培 667 m2定植 1 200~1 600 株。
采用2~3蔓整枝,留主蔓第2、3朵雌花坐瓜,每株留瓜1個。
播種和定植前澆足底水,苗期一般不澆水,特別是花期不能澆水。坐瓜后適時澆水,保持地面濕潤,切忌使用干旱來防病控苗。當幼瓜雞蛋大時澆催瓜水,追肥1次,667 m2施入磷酸二銨10 kg左右,硫酸鉀10~15 kg。果實成熟期切忌澆水。
整個生長期要防治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以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