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學好語文是十分必要的。小學;正是學生人生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和成長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
教師要對學生充滿關愛,把全部身心放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上,深入的了解青少年兒童,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和睦、平等、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對學生有一顆包容心,允許他們犯錯和失敗,不要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注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人格的完善。要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成就感。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將他們培養(yǎng)成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良好道德素質的人。
二、教學應該寓教于樂
愛玩是孩子特有的天性,如果想讓小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是不切實際的。曾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最多能夠保持20到30分鐘的注意力,但如果我們能把單一的教學轉變?yōu)樵⒔逃跇返慕虒W形式,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的注意,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到他們喜歡的各種游戲當中,將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主動學習
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習變成一種內在的享受,而不是負擔。在現(xiàn)代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樂等,從而改變以往單調古板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愛好的變化速度快,年齡段不同隨之心理特征也會有所不同等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考慮這些相關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真正的融入到學習中來。
四、注重體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情感體驗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心理要素,誦讀課文是體驗情感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的誦讀,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思想情感得到陶冶。同樣,教師的范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小學生喜歡模仿。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范讀從語調、停頓、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感受,并且跟隨練習。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模仿中的朗讀變得流暢、規(guī)范,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增強了語感能力。而語感的形成是依靠長期持之以恒的聽說讀寫實踐得來的。例如:聽,就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下,譬如上課聽講,聽電視廣播等。對內容有了了解后,要聽出中心思想和內容要點等相關信息,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說,就是讓學生在一些場合中能夠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口頭運用能力,又能讓學生活躍思維,快速的組織語言。
五、加強課堂信息的反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的掌握和利用課堂的反饋信息,讓教學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下,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比如從學生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中及時的獲取到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接受程度,能否聽的明白,學得輕松與否,有無興趣等相關信息,以便于教師及時的對課堂教學進行適當調整。其次,教師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相關信息的反饋。在課堂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并適當加大書面“練”的份量,這樣教師可以對課堂的教學成果進行及時驗收,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最后,教師通過課后與學生輕松隨和的交流,掌握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反應,從而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為各學科教學的基礎課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努力的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為他們視野的開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玲.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5(06)
[2]毛愛蓉.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4(24)
[3]操興明.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途徑[J]. 家教世界.2013(18)
[4]趙福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析[J].考試周刊. 2014(46)
楊艷秋,教師,現(xiàn)居吉林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