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當代社會,英語學科學習受到普遍重視,然而,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的學生英語基礎不好,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英語缺乏興趣。本文結合多年教育教學工作經(jīng)驗,對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探討,從教學設計、感知的熱點以及教學情境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農村 高中英語 興趣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在農村高中教學中,英語作為主要學科,其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關系到學生的高考成績。因此,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顯得尤為重要。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對于英語這門語言的運用能力的關鍵,在于“興趣”二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會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農村高中的英語教師,應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那么,如何激發(fā)農村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下文將結合教學實際對此進行探討。
一、農村高中英語學習興趣不濃成因分析
1.教學方式不當
當前,農村高中一般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課前檢查、課堂講授、課后鞏固,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課堂傳授新知識、以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測驗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不突出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加上農村師資上不足,英語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激發(fā)不出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學生就更沒興趣學習英語。
2.缺乏教學資源和環(huán)境
英語作為語言類課程,特別需要有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然而農村高中由于經(jīng)費上不足,教學設施上的缺陷,很難擁有語音室和口語實驗室,即使有的學校有了簡單語音室,但語音室的設備、語音室的耳麥、或者系統(tǒng)運轉時所出現(xiàn)的故障率等直接影響師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率。有的學校就連最簡單的多媒體教室都得不到保證,無法開展英語口語化教學。
3.農村語言環(huán)境和不良風氣
現(xiàn)在農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數(shù)是70后,一般不愿意從事農業(yè)生產,寧愿外出打工。子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助照顧、管理,學生放學回家基本上沒有人能給予輔導和督促,只能確保他們有飯吃,其他都顧不上,高中生父母長期在外辛苦地掙錢,只有到了春節(jié)才返鄉(xiāng)數(shù)日,幾乎沒有機會和孩子交流。加上家長本身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和受“知識無用論”影響,有的錯誤地認為,農村高中生的孩子反正以后考不上大學,即使考上了,畢業(yè)后就業(yè)也難,不如現(xiàn)在混著畢業(yè),到時隨大人們一起外出打工掙錢。有了這樣想法,也就覺得英語學習沒有多大必要,反正打工又不用和外國人打交道,更想不到今后還會出國,以后用不到英語。再者隨著信息網(wǎng)絡通到了農村,農村經(jīng)濟條件得到了改善,有的高中生家長,過早地滿足了孩子以幫助學英語為借口的要求,家庭購置了電腦,但對孩子上網(wǎng)不加管制,使得高中生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不能自拔,根本沒有心思花在學習文化知識上。學生家長本想讓孩子在高科技的幫助下更好地學習,卻背道而馳了。
二、激發(fā)農村高中英語學習興趣策略
1.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在高中英語教學實際中,教師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以具體任務為載體,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例如,在進行“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單元教學中,筆者就設置了以就餐為主題的相關情景,如中國人到西餐廳就餐、外國人到中餐廳就餐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想象,自主創(chuàng)設極具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就餐場面,期間要求學生必須向其他人展示就餐禮儀、飲食差別、注意事項等知識,讓他們在情景再現(xiàn)中應用英語,在強化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基礎上,有效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實踐證實,這種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全面考慮任務的趣味性、挑戰(zhàn)性和合作性,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有話想說、可說和能說,提高他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推動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為打造高效英語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2.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用當下最為學生感知的熱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信息大爆炸時代背景下的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方面。在信息化時代,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網(wǎng)絡新詞也不斷翻新,所有都是那般的具有吸引力。可以說,以往教師的“一桶水”知識儲備,已經(jīng)無法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知識需求,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用當下最為學生感知的熱點吸引注意力。目前,在最新版本的《牛津?外研社英漢漢英詞典》中,有數(shù)千條新生詞匯,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許多都是社會熱點詞匯,如網(wǎng)癮“network addiction”、蟻族“ant tribe”、廉租房“l(fā)owrent housing”等。這些詞匯都是當前社會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新生詞匯,對高中生有著不小的吸引力,是他們很愿意去了解的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可以就某個新生詞匯展開拓展性講解,在拓展他們知識視野的同時,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而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主動去了解新生事物,并成為這方面的“專家”,隨著時代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完善,不斷擴大詞匯儲備糧。例如,筆者在一次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們講解了“ant tribe”一詞的來源與涵義:The term 'ant tribe' was coined by Lian Si,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Beijing. Here we refer to educated young people who move in search of work.。
3.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提升其對于語言的應用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的是,英語學習是生活化和具體化的。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增強英語學習的生活化,并讓學生深入其中,有效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和實踐能力。此外,還要積極利用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具體性,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進行“Body language”單元教學時,筆者就利用“headache”、“heartache”、“stomachache”及“What's wrong with you?”等詞匯進行知識遷移和引導。筆者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某一部位的疼痛,然后學生會問“What's wrong with you?”,筆者順勢回答“I have got a headache.”如此,在這種逼真有趣、生動形象的情境中,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單元教學的導入。所以,在高中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并促使學生深入情境中展開應用實際應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感知能力和交際能力。正如相關學者所指出的,只有語言習得這充分沉浸于真實的、趣味的、持續(xù)的外語環(huán)境中,且可以有效理解和接受相關語言內容,那么必然會取得非常好的語言習得效果,而這也是高中英語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時所要學習和借鑒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是教師教好英語的法寶。要搞好英語教學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作為農村高中教師,要想法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實際教學中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要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用當下最為學生感知的熱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提升其對于語言的應用能力,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fā)展?jié)撃堋?/p>
參考文獻
[1]陳健.激發(fā)學生英語興趣,做好農村高中英語教學[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
[2]陳靜,翁遠明.從興趣出發(fā) 構建農村縣城高中英語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2014
[3]黃偉紅.構建活力高效的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探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