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顏氏家訓》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成為中國家訓的開山之祖。其中不僅蘊含了對后世子孫告誡教誨,在家庭倫理方面建樹卓然,還提出了作者對于社會和現世的思想價值。“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體現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的看法。本文突破傳統(tǒng)的從家庭倫理方面研究《顏氏家訓》的角度,立足于《顏氏家訓》的社會價值,對于顏氏家訓中的社會思想進行剖析,對于當今的社會發(fā)展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顏氏家訓 社會思想 儒家思想
《顏氏家訓》成書于公元六世紀末,隋文帝滅陳后,全書共7卷20篇,作者是南北朝時的文學家顏之推。該書中記錄了作者的思想、經歷以及對子孫的告誡和勸勉,其中的家庭倫理觀念和教育理念尤為被后世推崇。其中也有對于南北朝時期社會風氣和社會現實的描寫,這其中融入作者自身的見聞感受,在亂世中作者的處世哲學對于后世影響深遠。作者顏之推為當時最著名的學問家,博學廣識,對于各方面的知識均有涉獵。顏之推一生飽經憂患和離亂之苦,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導致他的社會思想中對于儒家入世有新的詮釋、對于當時社會的不公平有獨到的見解。本文從《顏氏家訓》中的社會思想和社會思想的產生原因兩方面進行剖析和總結。
一.《顏氏家訓》中的社會思想
1.儒學入世思想的重新詮釋
顏之推一生經歷坎坷,經歷亡國之痛與離亂之憂,仕途并未亨通,因此可以說顏之推應該是對政治失望之極,缺乏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但細細觀之,顏之推在南北朝時“仁義幽淪,儒雅蒙塵,禮壞樂崩”的現狀下,對于儒家思想卻是堅守的,對于其中的入世思想是極為推崇的。他提出“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yè)”,要求后人學習和繼承儒學。傳統(tǒng)的儒學思想認為知識分子在離亂時代應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改變現實,實現政治抱負,“治國平天下“才是知識分子的終極目標。但是在南北朝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政權更迭戰(zhàn)爭頻繁,知識分子在離亂中飽受戰(zhàn)亂之苦,存活成為了人生的首要目標,此背景下的顏之推將儒教的入世思想更加現實化和功利化。首先就是他對子孫的要求切莫身居高位,“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保拘阌诹诛L必摧之,這與高官厚祿光耀門楣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在官場平安生存的法則。其次顏之推并不認可殺身成仁的做法,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中為了捍衛(wèi)思想道義舍身成仁是值得褒揚的。但顏之推則認為文官直言進諫要掌握度,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進行,不要越權而行,指摘君主的個人問題。最后他認為做人最重要是中庸之道,不僅是人際關系上的“君子和而不同”,還有個人的立身處世原則。行事不可極端,留有后路余地,在君臣關系上盡忠職守即可,不一定以身殉主;不主張放棄利益,毫不為己的行為,名與利不可分開。
2.社會批判思想
《顏氏家訓》對于當時的社會不良風氣進行了批判,顏之推從自身的經歷和價值觀念的角度,對于世族門閥的腐朽生活和門閥弟子的不學無術進行了揭露,堅守儒教的為立身之本。首先是對當時官場的批判,顏之推對于當時國家士大夫階層無所作為,憑借門閥勢力和家族優(yōu)勢獲得權力的現象極為不滿,這些門閥世家子弟平日生活養(yǎng)尊處優(yōu),不切實際,往往沒有生活實踐經驗,因此“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對于他們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終日玩樂玩忽職守的行為進行了批判,認為他們空談枉費了官府俸祿。其次對于當時社會崇尚的風氣也進行了批判,魏晉南北朝崇尚玄學,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平民兒童,人人皆可談玄學,玄學不再是只有士族階層關注的學問,談玄說理成為主流。門閥出身的士族子弟,衣食無憂,因此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來空談玄學,造成經世致用的學問難以無人問津,對于當時的社會發(fā)展毫無建樹性的實際意見,崇尚空談缺乏實際的現實支撐。并且長期的空談玄學,造成士族子弟身體羸弱,病態(tài)士族。顏之推對于這樣的社會現實進行了諷刺揭露,提到“見馬嘶噴陸梁,莫不震懾?!钡谌桥挟敃r學風不正,選拔官吏腐敗。他對于當時的學風如此描寫“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燕,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亦快士也?!睂W風不良,門閥學子弄虛作假,朝廷的官吏選拔徇私舞弊,允許沒有真才實學的門閥子弟做官。
3.人才觀念的革新
顏之推認為當時社會空談玄學,崇尚清談雅論對于改變社會現狀,扭轉不良社會風氣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士大夫這種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存在的意義變得更加輕微,改造社會的能力蕩然無存。對于當時社會以不涉實務,不崇實際的人為精英的標準感到失望。他提到“江南朝士,因晉中興,南渡江,卒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為之,未嘗目觀起一發(fā)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yōu)閑之過也?!鳖佒普J為不能夠了解農務,不知道農業(yè)技術的人是無法精通管理社會事務的,因為農業(yè)事物必須事必躬親,講究切身實踐,缺乏實踐精神和勞作精神的人更不會用心在社會管理事務上。因此他更主張經世學問,知識分子學習實際的技能經驗,學習務農經商或是手工技藝,成為國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顏氏家訓》中表現的社會思想原因剖析
1.顏之推的個人經歷
《顏氏家訓》作為顏之推教育后代子孫,表現自己思想價值觀念的著作,其中蘊含著諸多的社會思想,顏之推對于當時社會的評論和看法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二者聯系密切。顏之推一生歷經四朝,宦海沉浮,“三為亡國之人”,經歷離亂之苦,飽嘗生存之艱辛。顏氏一族原居住與山東瑯琊,后來遷至建康。顏之推生在官僚之家,當時士族門閥已經在衰落時期,顏之推所在的士族勢力已經衰微,因此顏之推目睹了大家士族控制朝廷,壟斷官場的局面。他博覽群書,刻苦好學。在梁朝為官,梁朝亡后,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后來北齊為周所滅,他又成為御史上士,隋滅周后,他應招為學士。縱觀其一生,四朝臣子,經歷朝代變遷。顏之推少時也曾對老莊之學感興趣,“肆意清流,不修邊幅”主要是受當時主流影響,但發(fā)現其并非安身立命之資,后來在離亂中越發(fā)證明儒學的中庸之道和為官之道才是生存的法則,于是更加堅守儒教,使得后世子孫因儒而得益。另外顏之推生于士族家中,對于士族子弟不學無術,終日玩樂的生活非常了解,他們通過家族蔭庇就可以成為入仕做官,但往往缺乏行政治理經驗。經歷了離亂之苦的顏之推更加認識到,這些士族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沒有實際學問,在經歷亂世時往往顛沛流離,生存困難,因此對后世子孫強調稼穡和經商的重要。
2.時代的背景影響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國社會中的絕對主流位置。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戰(zhàn)亂頻繁,儒家仁愛思想不適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逐漸退出社會主流,儒學開始衰微。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玄學和道教的興盛,儒家思想更加敗落。“喪亂以來,儒雅陵夷”,東晉由于佛教和玄學興盛,引發(fā)諸多的社會問題,“三武滅佛”既是為了避免佛教的泛濫造成社會資產流失而發(fā)生的,但是儒學并未因此而興盛,玄學已久占據了社會主導地位,士人竟談玄理。
東漢末年時期,門閥士族實力興起,魏文帝為了贏得士族門閥的支持,與他們妥協制定九品中正制,與察舉制并行,作為選官標準。至西晉九品中正制已經趨于完善,九品中正制下,士族門閥通過學院和族譜便可獲得權力,進入仕途,考量標準完全是出身,才能與道德逐漸被摒棄。因此當時的士族多是養(yǎng)尊處優(yōu)、不學無術之徒。東晉時期朝代更迭,這樣的國家管理無法提出改變社會現實的意見,一些割據勢力也難以興盛強大完成統(tǒng)一。
三.結語
《顏氏家訓》中表現的社會思想是作者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心得寫出的著作,對于顏氏子孫影響巨大,唐朝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和在安史之亂中保衛(wèi)朝廷而死的顏杲卿皆是顏氏子孫?!额伿霞矣枴分械纳鐣枷雽τ诂F如今的為人處世之道也有積極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房玄齡《晉書》[M]中華書局1974
[2]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M]中華書局1993
[3]宏衛(wèi)中《顏之推對儒家思想的堅守與世俗化傳播———以《顏氏家訓》為中心的考察》[J]鄭州大學學報2015年1月
(作者介紹:朱敏,云南保山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