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華
有些患者認為中藥是用來調(diào)理身體的,那么藥量和服藥時間可以隨意;有的患者甚至會自行加大藥量,或者擅自多吃幾天。這種做法絕對是不可取的。
在中藥的使用中,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或超劑量用藥。因為不少中藥本身含有毒性,如朱砂、雄黃、蟾酥、附子等,過量服用即會中毒。肝臟本身就特別敏感、脆弱,長時間或超量的藥物代謝,很容易加重肝臟的負擔,使肝臟受到損害,從而加重病情。
專家強調(diào),中藥也需要嚴格遵照醫(yī)囑用藥,不要隨意更改劑量、時間和療程。中藥的劑量是有依據(jù)的,相同的中藥,不同的劑量,在處方中可以發(fā)揮不同的作用。而有毒中藥的劑量更是有嚴格要求,隨意加大劑量就有可能引起中毒。比如,中小劑量的大黃,有利膽退黃瀉下的作用,但劑量過大則引起膽紅素代謝障礙,會加重黃疸。
服藥時間也需注意。一般來說,中藥宜在飯后30~60分鐘內(nèi)服用,以避免中藥成分對胃黏膜的刺激;喝中藥時不要喝酒,因為酒精可能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從而引起血藥濃度過高,引起藥物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