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的獨立雜志開始搞起了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憑借超高質量的內容產(chǎn)出,德國獨立雜志《032c》擁有著相當高的口碑。你既可以讀到具有深度文字與采訪,又可以看到前衛(wèi)審美思潮的圖像。自然而然,《032c》的衣服也廣受追捧,Kanye West 都曾穿它出街。
作為被評價為代表著“粗暴優(yōu)雅美學”的雜志,《032c》T 恤系列傳遞信息的方式也十分簡單粗暴,比如它曾將設計師Gosha Rubchinskiy 的攝影集《Youth Hotel》直接印成長袖發(fā)售,呼應了當時由 Gosha 拍攝封面的新刊內容。和“Sade Love”一樣,這系列一上架也迅速售罄。
《032c》的T恤在設計上亦十分契合當下網(wǎng)絡化與街頭化的審美。它與藝術家 Cali Thornhill DeWitt 合作推出的 Romy Schneider 紀念衛(wèi)衣,就運用了當下街頭著裝中大受追捧的哥特字體,將 T 恤變成了一件 “可穿著的墓碑”。Cali 亦在采訪中提到了這類哥特字體: “這個設計基于 80、90 年代的幫派文化,幫派成員死后人們會為他做一件這樣的紀念 T 恤?!?因為如今很難找到人完全按照當初的字體和流程來制作,Cali 最初在中西部找到了還能繼續(xù)印燙這種字體的地方,現(xiàn)在則是由他自己來制作。
《DUST》創(chuàng)作于柏林與倫敦,是一本探索青年文化的獨立男裝雜志,《DUST》也與藝術家Peter de Potter推出了膠囊服裝系列。這位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與設計師Raf Simons 保持常年合作,并為Kanye West 的新專輯設計了封面。也難怪在這個膠囊系列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一些Raf Simons 的影子。
顯然,《032c》與《DUST》的做法并不是個例,如今推出了服裝系列的獨立雜志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以情色攝影為主導的獨立雜志《Baron》邀請了倫敦設計師 Martine Rose、Sebastiaan Pieter 與Claire Baroow 設計了三款意味深長的 T 恤。來自蒙特利爾、充滿少女力的女權主義獨立雜志《Editorial》則以手繪和平面設計元素推出了一系列 T 恤、衛(wèi)衣以及手袋,大受 Cyber 少女們的喜愛。超模Edie Campbell 和好友一同創(chuàng)辦的布章品牌 Itchy Scratchy Patchy 與時裝雜志《LOVE》共同合作了“LOVE CLUB”系列 T 恤和手包,并在 Dover Street Market 倫敦總店限定售賣。
其實,雜志的轉型早就成為一件公開的秘密,越來越多的紙媒放棄了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轉型做新媒體,甚至如《外灘畫報》等眾人眼里如日中天的雜志都紛紛選擇了紙刊的停刊,其實這是在新媒體沖擊下的無奈之舉。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最近日本發(fā)行的《SWEET》雜志選擇了與日系品牌Snidel合作,隨刊附贈貝殼包,此舉一經(jīng)推出雜志直接脫銷,但是作為主體的雜志卻被成堆丟棄在東京的垃圾桶中,當我們已經(jīng)不再關注一本雜志內容的時候,那么雜志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
當一本雜志開始賣衣服、送包時,是不是已經(jīng)把它的尊嚴紛紛扔到最低的塵埃中了?當我們開始思索當下已經(jīng)不再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了,那么究竟要怎樣才能拯救你,我的雜志?又或者,這也是一種拯救,只是世人都無法一眼望到未來。
石頭,一個寫與潮流有關文章的人
當雜志變成了衣服
既然雜志都已經(jīng)開始印在衣服上了,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苓x擇一件印滿文字的連衣裙呢?一件Moschino的印花連衣裙再加上一些簡單又時尚的配飾,很簡單,也很自我!
TIPS2016秋冬 在衣服上寫字